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对孩子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遗憾的是,有些父母却以暴力伤害孩子,由此带来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2005年10月23日中午11时行,广西南宁市某县小学门口,人声鼎沸,许多学生家长聚集在学校门口。准备迎接自己的孩子回家。11点半,学校准时下课,来接孩子回家的廖先生驾驶摩托车进学校内,随后选择操场一处安静的地方停下,但在等弦子时,廖先生没有及时将摩托车熄灭。廖先生的孩子小武下课看见父亲后,便跑过来坐到摩托车车上,小武坐上摩托车时碰了油门一下,摩托车随即自动向前行驶,将在附近的学生小安撞伤.小安马上被老师送医院治疗。  相似文献   

3.
如今,各类为孩子的未来而设计的书籍、文具、学校等等硬件软件应运而生,并隆重推出。只要有钱,有心,孩子的将来就会成材。 这自然都是对的。望子成龙乃人之常情。否则,没有希望,世界怎会发展?只生一个孩子,那一个孩子就特别金贵,其一父一母,两个爷嬷,两个公婆,如  相似文献   

4.
“孩子的成绩不好考了也白考,不要拖整个学校的后腿,以免影响学校升学率和声誉”。《广州日报》报道,广州市第91中学为了提高中考升学率,将很多成绩差的初三学生逼回家,不让其参加行将进行的中考。眼下,这些孩子闲在家中无书可读。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 公交保修六厂交电组职工马玉刚,爱人没有工作,孩子今年考上了重点学校后,最大的愿望  相似文献   

6.
校园保护者     
张瞳 《工会博览》2013,(3):8-10
孩子,对于社会、家庭而言,代表着未来、希望、幸福、快乐;反之,孩子也需要社会、学校与家庭的呵护、爱护与守护.在成长过程中,孩子难免会遇到各种伤害,这让人非常痛心,特别是人为造成的伤害更令人发指.目前,校园内、外存在的安全隐患,直接威胁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如何避免这些不安全因素的发生,还孩子们一个安宁的童年,还校园一片净土?  相似文献   

7.
佚名 《法制博览》2010,(12):21-21
来自美国的崔米娜女士讲述了她儿子在中国的小学生活——把孩子送到中国的学校上学,跟上国际学校和国外的学校有什么明显的不同?我的朋友们都这样问我。  相似文献   

8.
正入选理由1988年投身培智教育事业,是海淀区从事培智行业最早的教师,事迹感人。她是一群特殊孩子的妈妈,她喜欢把所有学生都称作"我的孩子"。她用超凡的爱守护着这群折翼的天使,把自己的青春岁月奉献给了这群孩子,为他们带去一生的幸福和快乐。她,就是海淀区培智中心学校校长于文。1987年,海淀区教委筹建了辖区内一所公办智障教育学校。低矮的平房,木质的黑板,黄土的操场……因为校舍紧张,孩子们上课、住宿都在一间教室。于文在这样的环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六一儿童节",我是和一对退休老人与一个8岁的儿童一起度过的,儿童是那对老人的外孙。因为恰好是周五,孩子的父母上班,所以那对老人便承担了带外孙欢度儿童节的重任。我问,为什么不让外孙和其他孩子一起过节?他们回答:"昨天学校组织孩子们去北海公园里捡垃圾提前过儿童节。今天,整个小区里没见到一个孩子。"我们左转右转地离开小区到了外面,一路上还真没有看到几个孩子。  相似文献   

10.
正2007年,23岁的李文凤从北京化工大学毕业后,毅然来到了北京偏远山区、素有"北京小西藏"之称的蒲洼,成为了蒲洼中心小学的一名老师,至今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从来蒲洼中心小学的第一天起,孩子们就唤她"小李老师",把她当作自己的大姐姐,与她分享快乐和烦恼……教孩子用心灵写作刚来学校时,学校老师就告诉李文凤:"蒲洼的孩子很苦,享受不到优质的教育。一定要好好工  相似文献   

11.
正自从5月开始,编辑部就出现了一种考前狂躁症。原来是小编D、C和W的女儿们,要参加中考。三位妈妈担心孩子的考试,遇在一起就嘀咕。"我家孩子有5分加分,但体育是按免考申报的。孩子想报自己现在的学校,我们只能按特长生报考。也不知道能不能行。"提起孩子,W是愁云密布。"我们家孩子才冤呢。初一时参加了合唱比赛,还获了奖。听说可以凭此加分,孩子就没再参加之后的比赛。可到了初三,老师说必须是初二以后获奖才能加分。唉,真背。"D也是一肚子的无奈。  相似文献   

12.
《南风窗》2016,(6)
正2月底出差去北京,见到了一位相识于江湖的大哥。他是山东人,在北京陪孩子上学,租了一间小房子,在家里张罗饭菜招呼我。2014年,他的儿子参加一所音乐学院附中的钢琴专业招考,遭遇评委的不公正对待而落榜。此前我已报道过这所学校的一潭浊水的问题,主要是跟钱有关,各种可以想象到的污秽,在这所高大上的"艺术"学校里都集中存在。走投无路之际,他孩子的老师就建议他找《南风窗》,并指名要找我。接通电话后,他说了孩子遭受不公正的情况,希望我去采访,  相似文献   

13.
据说与美国孩子相比,中国孩子是聪明的,但中国小孩缺少想像力。一碗过咸的饭,我们要追讨庖者为何用盐来谋杀味蕾,缺少想像力的国家,自然爱往学校探寻,为何我们的教室都是沙漠,长不出想象力来。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资料,通过与城市普通未成年人的对比,对城市闲散未成年犯家庭教育方式与教育效果进行了分析。指出父母在教育方式上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催化了孩子不良心理和行为的形成;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父母并不具有帮助孩子和改变孩子不良心理和行为的能力。提出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尤其是学校、社区、司法部门要对问题家庭进行有效干预,制定相关法律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广州白云区将出现广州第一家“零收费”学校。今年9月开始,将有一批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重回校园,享受到与同龄人同等、同质的免费教育。  相似文献   

16.
小强因父母工作调动,在某中学借读。在原来的班上,小强的成绩总是在班级前几名,很受老师的喜爱。换了学校以后,父母发现孩子越来越不爱说话,放学回家也不看书做功课。某日其父去学校一问才知道,孩子经常逃学,考试成绩也挂起了红灯。小强含泪讲述了自己作为借读生所享受的“特殊待遇”:不到学校上课也不会有老师注意,即便上课,照样可以大摇大摆地迟到、早退、打瞌睡、看小说……自己在学校里根本无人理睬,座位被安排在最后一排,和同学们又玩不到一块儿,总是孤孤单单,上课时即使自己举手,也不会被老师注意。 一位老师说,借…  相似文献   

17.
弗雷德里克·巴师夏曾经在其名著《和谐经济论》中有如此精彩的描述:一个做粗重体力活的木匠,他清晨起床后穿衣、吃饭,而衣服和面包,并非他亲自生产的;他出门,而宽敞的道路和明亮的路灯也是他人辛苦劳作的成果;他需要将孩子送入学校,要到庄严肃穆的教堂祈祷,而他的孩子和他  相似文献   

18.
我是50后,我的童年是在一个四合院里长大的.院子里有七户人家,每家都有两三个孩子,十几个孩子干点什么事儿能力和破坏力都不小.更何况家里都是双职工,大人们哪有时间管我们这些孩子的事情,现在想起来我的童年劣迹斑斑…… 那时没有什么重点学校,都是按片儿入学.我上的分司厅小学,现在还真是重点小学呢.那时,十几个孩子上学一起走,放学一起回,到家一起玩儿.玩的项目可多呢,拍三角、跳皮筋儿、跳房子、丢沙包儿、挑棍儿、滚铁环、抽陀螺、打弹弓……好玩的游戏实在是太多了.  相似文献   

19.
上月京珠高速公路发生车祸,39名伤亡人中,多数是从农村老家来城探望父母的"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城里打工,孩子趁暑假找寻亲情,不料讨得片刻亲情,竟葬送了小小生命。笔者在医院见到一个16岁的小女孩和她的父亲。女孩跟祖父母在湖北老家读书,这个暑假,她和往年一样带着弟妹南下看望父母。车祸就发生在他们回去的途中,弟弟已永远离她而去。女孩的父亲说,他不是没想过将孩子接过来,但这边的公办学校学费太贵,相对低廉的打工子弟学校教学条件又相当  相似文献   

20.
孙平平 《工会博览》2006,(20):17-19
对于天下父母而言,最难的事情莫过于教育子女,但是,当子女沾染打架逃学、沉溺网络、顶撞师长等毛病,成为人们眼中的“坏孩子”时,父母应该怎去做?眼看孩子越学越坏2005年2月10日,程秋杰接到学校老师打来的电话:“你儿子在学校闯祸了,你快点过来一趟吧!”,当天,程秋杰正在商洽一个商业合作项目,她不得不请假,抽身去学校。“怎么,小龙在学校又出事了?”面对同事们的询问,程秋杰一时感到万分难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