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红 《世纪桥》2013,(1):38-39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是俄罗斯民族诗人、文学家、小说家、戏剧家、文艺评论家和传记作者。他是俄罗斯近代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他广纳百川,继承了俄国的感伤主义、古典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等文学思潮,在此基础上,他还创作出了一系列奠定了俄罗斯民族文学基础的经典作品,他也成为了俄国第一个世界级的文学大师。普希金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人们把他称作是“俄罗斯文学的太阳”。  相似文献   

2.
一、文学是二维的现象 本世纪六十年代,接受美学登上历史舞台,使文学研究的趋向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一流派的莫基人H·R·姚斯认为:“文学史就是文学作品的消费史,即消费主体的历史”。将接受主体在文学中的地位史无前例地提高。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时期的文学,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不知道文学史家们是如何划分的,以普通读者的感觉讲,似乎经历了伤痕文学、知青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闲适文学期。从形式上讲,有短篇小说兴盛期,长篇小说繁荣期,报告文学鼎盛期,散文杂文昌盛期。现今的世界,是多元的世界,内涵丰富的世界,瞬息万变的世界,缺少轰动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文学史学的人类学范式经历了建构、危机和生机三个历史阶段.19世纪中后期,文学史学借鉴人类学的种族论、进化论和科学方法论建构起文学史学的人类学范式,经过欧洲文学史家的开拓,文学史学人类学范式发展到顶峰阶段,对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学产生了深刻影响.进入20世纪,文学史学人类学范式遭遇到后现代主义、形式主义、接受美学等文化思潮的口诛笔伐,陷入了危机.20世纪后期,文学人类学兴起,文学史学的人类学范式重新获得了生机:一方面,文学人类学的整体文学史观和比较方法论推动了文学史学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文学人类学的普遍主义和相对主义思维方式、以及文学人类学中国学派的“四重证据法”和“文化阐释”又让文学史学面临诸多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的诗歌历史中,唐诗是诗歌发展的高峰;在唐诗的发展历史中,李白、杜甫的诗歌是两座并峙的高峰。李白在太平盛世中唱响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情怀,杜甫在乱世中弹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杰作。一个豪放飘逸,一个沉郁顿挫,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两朵常开不败的奇葩。特别是从诗歌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们无穷的人格力量,这种人格魅力影响了数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形成了今天中国人坚强不屈和乐观向上的灵魂。在此,我用这支拙劣的笔,走进李白的诗歌宝库,探索一下诗人丰富的精神世界,以飨衷心热爱李白的千万读者。  相似文献   

6.
《求实》2014,(Z1):293-294
<正>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魏晋名士,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群"另类人物"。他们以其率真旷达、恣情任性的生活态度以及洒脱奔放、天马行空的创作风格对后来的中国文学(尤其是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垮掉的一代"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于美国的一批年轻诗人和知识分子的集合。他们大多玩世不恭,笃信自由主义,作品的风格突破了传统创作的常规而显得有些杂乱无章。然而,他们却被看作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并越来越多地  相似文献   

7.
闽西20年革命战争史已成为当地作家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以弘扬革命传统为宗旨、坚持革命战争史诗为主旋律、战争年代英雄人物和史实为题材的文学意识已在作家们的创作实践中得到体现,形成了被文学界誉为“红土地文学”的文学流派。自1979年开始,一批闽西作家就提出了。红土地文学”的概念,并执着地进行耕耘。10多年来,闽西进行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作者有300多人。他们以小说、诗歌、剧本等各种文学形式,忠实地再现革命战争年代闽西这块红土地上的风风雨雨,以及这一特定时代大背景下的历史人物,作品已超过1000万字,出版发行书籍逾百万  相似文献   

8.
《求是》2014,(14)
<正>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情绪,逐渐扩散到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分支。在文学领域表现尤甚。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史写作,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虚无"历史的冲动和表征。创作上,以虚构手法为托词和掩护,罔顾历史事实,肆意篡改历史、臆造历史;批评方面,放弃对文本真实性的坚守,将畸形的虚构和想象夸大为最高原则;文学史写作则在"重估"和  相似文献   

9.
张潇尹 《学习月刊》2012,(14):118-119
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家作曲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虽然肖邦与许多伟大音乐家们同处在浪漫主义时期,但肖邦的作品与其他作曲家们却有着不同的风格特征。肖邦的音乐作品都充满着深情和幻想,从旋律到富于色彩的和声都彻底地钢琴化,具有其它乐器无法表达的神韵。  相似文献   

10.
《党的建设》2008,(6):61-61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地下党和革命党的身份存在。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历史性任务,把中国共产党同民间组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阎东在《党史研究与教学》上撰文指出,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特殊的历史环境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与民间组织的关系是一种共生型领导关系。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重新组织化的领导力量之一,民间组织成为  相似文献   

11.
文学史对历史转捩点的书写,是具有挑战性和开拓性的纠结之处,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1949年便是历史的一个转捩点.在大陆的文学史书写中,常用的称谓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以及"20世纪中国文学史"等,这大都未能完美地把大陆文学与台湾文学融为一体,使之真正地呈现出现代中国文学史的本真面貌.因此,"现代中国文学史"这一新的文学史模型,强化了独立的"学科意识",特别指出了台港澳文学是"现代中国在不同制度不同背景下形成的区域性文学"[1](p82).这就为文学史在对历史转捩点的书写时,把大陆文学与台湾文学融为一体,为凸显现代中国文学史发展演变的内在规律,提供了突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从上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的概念后,世界各国在制定其新世纪的国家发展战略时,都将文化产业作为最重要的因素来研究和思考,并认真谋划提升自己的“文化软实力”,使文化产业成为了21世纪的朝阳产业。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是现实的需要,更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文学经历 了漫长的孕育阶段, 到了19世纪,以其独 特的艺术魅力傲然跻 身于世界文学之林,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观。然而,这部气势磅礴的文学史却是作家、诗人们用鲜血和生命构筑成的。 19世纪的俄国,人民处在沙皇专制制度的高压统治之下。在万马齐喑的岁月里,文学超负荷地承担起人民的精神领袖的职责。具有高度使命感的作家、诗人们倾听着人民苦难灵魂的呻吟,率先高举起民主自由的旗帜,深刻地批判黑暗的社会现实,同专制制度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面对沙皇政府的残酷迫害,他们铁骨铮铮,义无反顾地探索俄国社会的出路。 雷列耶夫是十二…  相似文献   

14.
《党的建设》2013,(9):49-49
18世纪90年代初,华滋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等人结成了所谓“湖畔派”诗人团体。他们曾经在英国西北山地的湖区住过一些时候,其诗作亦多描写当地的湖光山色、风土人情,因此得名“湖畔派”,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潮流的开创者。1798年华滋华斯与柯勒律治共同出版诗集《抒情歌谣集》,1800年这部诗集再版时华滋华斯写的序言在英国文学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浪漫主义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40年代,韦勒克和沃伦在《文学理论》中批评了那些“试图将文学史与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隔离开来”的人,①他们强调“文学理论不包括文学批评或文学史,文学批评中没有文学理论和文学史,或者文学史里缺乏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这些都是难以想象的”。②这种关于文学研究的观念统治了中外学术界相当长一段时期。而且,当60年代有人提出了文学史取代文学理论,或文学理论并存文学史的设想,企图打破文学研究三足鼎立的局面时,韦勒克仍坚持他的观点:“这三种学科现在是、将来仍然是各不相同的。”③强调的还是三者在文学研究总体布局中…  相似文献   

16.
张炯 《求是》1999,(19)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迈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中国从近代以来形成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跨向社会主义社会。经过50年的建设,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全世界所瞩目。同样,新中国文学的50年的成就也是巨大的。在悠久的中国文学史上,它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文学时代。一、描绘新的人物、新的世界的文学还在本世纪40年代初,毛泽东便号召来到延安的作家们去表现“新的人物、新的世界”。新中国文学描写的题材十分广泛。新中国的成立不仅标志着人民当家作主在全国范围的实现,也标志着我国从长期的战乱转向长治久安,开始了在各个…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的中国文学史的现代化进程,实际上就是文学范式不断变革的历史过程.自梁启超的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告别古典之后,胡适倡导的白话文运动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分别从文体语言和内容上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范式;而新时期以来对于文学现实和文学史的反思则促使文学克服异化回归本位,完成了文学本体的建构,此三次范式变革力量的合力,才历史地完成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时至今日,网络媒体时代的文学革命,既导致文学创作与接受主体关系、地位的变化,也导致文学传播模式的变化,从而使文学走出贵族精英主导的历史,步入了真正的平民化时代.  相似文献   

18.
齐冰  钟海 《前线》2014,(10):47-49
回顾历史,在世界历史上具有较大影响的民族和国家,在崛起和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都会产生具有深远影响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是民族和国家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精神财富。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实现“体育强国梦”,必须弘扬中华体育精神。 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 各个民族和国家的体育精神,往往与自身的民族和国家的传统观念、价值取向、民族心理特征相联系,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中华体育精神既是被打上中华民族烙印的体育精神,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精神,也是“中国精神”在体育领域的体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新民 《学习月刊》2012,(18):94-95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的小说是指自20世纪70年代末("文革"十年动乱结束)至80年代85"新潮"小说全面涌现前的七八年间的小说创作。对这个时期的小说创作思潮我们的文学史和有关研究都这样描述其过程: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实际上,这种简单的线性描述不能完全概况这个  相似文献   

20.
水风 《廉政瞭望》2013,(16):7-7
中国人和犹太人是世界上公认最聪明的两个民族。犹太人的聪明是精明,让这个民族成为财富的代名词;而中囝人的聪明很复杂。怎么说呢,一方面,可以创造世界上最伟大最灿烂的文明,一方面,可以制造最滑稽最愚蠢的闹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