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原文]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录自《史记·循吏列传》)[译文]有个来访的客人送上几条鱼给鲁国的丞相.但丞相不肯收下.客人问:“听说相爷您是特爱好吃鱼的,现在我送鱼给您,您却为何不肯收下呢?”丞相答道:“正因为特别爱吃鱼,所以我才不能接受.我现在是丞相,有经济能力买鱼吃;可一旦因为接受了别人赠送的鱼而被免职,那又有谁还会送鱼给我呢?因此我不能收你的鱼.”  相似文献   

2.
<正>《史记·循吏列传》中有一个“公仪休相鲁而嗜鱼”的故事。说的是春秋时鲁国的宰相公仪休,特别喜欢吃鱼。鲁国的很多人,都争相买鱼送给他,但公仪休却一条都不接受。他的弟弟问他:“你这么喜欢吃鱼,为什么别人送鱼却不要?”公仪休回答:“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则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  相似文献   

3.
猫鼠之战     
记得有这样一则笑话:猫来到老鼠洞门口说,“你知道我在等你吗?”老鼠在洞内说:“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这虽是笑话,但却也说出了猫没有忘记自己的天职:捉鼠。可近日看到一漫画:一只猫忽然发现一只衔着鱼的老鼠,即扬爪逐之。鼠见猫穷追不舍,便扔下鱼逃之。是继续追鼠还是停下吃鱼?猫的选择是:叼走了鱼,放走了鼠。一向恪尽职守的猫为何一反常态“渎”了“职”呢?原因无非三个方面:一是主人失职,没有教育好、管好猫,没有让猫去练就在新时期捉鼠的  相似文献   

4.
据史书记载:子思在河边见到一个卫国人钓到一条鳏鱼。子思便问:“鳏鱼是一种很难捕到的鱼,你是用什么办法把它钓到的呢?”那位钓鱼人回答:“我开始下钓的时候,只挂了一条鲂鱼作钓饵,鳏鱼游过去时连看也不看;后来我改用半头猪作钓饵,鳏鱼就把半头猪吞了下去,因而就上钓了。”子思听了长叹一声说:“鳏鱼虽然是一种很难捕到的鱼,却因为  相似文献   

5.
弦章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贤大夫,刚直廉洁,敢于谏诤。《晏子春秋·外篇》上记载了弦章谈“恭维”的一则轶事。说的是有一日,齐国国君齐景公宴饮群臣。酒酣之际,齐景公玩起了射击游戏,他兴致勃勃地援弓射箭,满以为可以一矢中的,没想到却射在了靶子之外。齐景公很有些尴尬,可群臣却齐声叫好,“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听到这满堂喝彩声,齐景公顿时脸上变色,不禁丢掉弓矢,唏嘘叹息。恰好这时弦章走了进来,景公便问弦章:“我射箭没有中的,为什么大家照样喝彩呢?”弦章答道:大王喜欢穿什么、吃什么,臣子们也就学着穿什么、吃什么(“君好之则臣服之…  相似文献   

6.
悟“饵”     
作家林纾曾写过一则随笔叫《湖之鱼》,文中记叙了他在杭州西子湖畔啜茗观鱼的情趣。他将豆腐干细嚼,吐在湖水中,群鱼聚而争食。林纾由此悟出,钓鱼的人在下钩前必先投鱼饵,诱惑鱼,后来鱼因贪食就一并将带钩的饵吞下去。但久而久之,鱼也懂得了“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的道理。所以,当再有大量食饵下水时,鱼就避开了。林纾因小见大,由鱼及人。在文末感慨地说:人置身于社会便犹如鱼栖身于大湖,其中也布满了“钩”与“饵”。但在大量的食饵面前能离饵、脱钩远去者,又有几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确实有少数人不注重自己的道德情操修养,…  相似文献   

7.
《三国演义》第17回有这么一则故事:曹操在麦熟时节行军途中,下令凡践踏麦田者,一律处斩.然而不久,曹操所骑之马却突然受惊,践踏了一大片麦田.曹操说:吾自制法,吾自犯之,何以服众?当即要拔剑自刎,被大家劝住后,他便割发掷地道:“割发权代首.”好一个“吾自制法,吾自犯之,何以服众”,可借曹丞相说得好听,却不能身体力行.一个“割发权代首”,不但没能显示出曹操以身作则,反而使他成为后世圆滑投机者争相效尤的对象.“割发代首”,妙就妙在一个“代”字,本应是“铁”的刑罚律令,却用“割发”一“代”了之!其实,古代类似曹操这样割发代首者不乏其例.中国古代虽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之说,然而,一旦王子真的犯法,或者是由其老师代为受过,美其名曰:“教导不严”;或者是将王子的衣服拿去枝打了事.可笑这些虚伪圆滑的执法者,自以为可以用“代”字瞒天过海,遮人耳目,殊不知这种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举动却使他们沦为千古笑柄.  相似文献   

8.
“建议将省人大代表活动经费由现在的300元一年增加到2000元一年.列入省财政预算。”这是不久前湖南省人大代表刘裔厚在湖南“两会”上提交的一则建议.这则人大代表要“待遇”的建议.有的人看了心中也许会生出反感.我却发自内心地为之叫好。我认为,这是“代表权利意识”的觉醒和回归.其现实影响和深远意义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9.
廖建江 《奋斗》2006,(1):62-63
近日,偶翻史料看到两则典故,颇为感慨。一则是:三国时期,陆绩任郁林太守,因其为政清廉,没有家私积蓄,在调离时,想到归舟太轻,恐难渡海,遂上岸取石压之。这些取压空船的石头极为平常,却被后人保存下来,并命名为“廉石”,意在缅怀其廉洁,并昭示后人。  相似文献   

10.
闲暇之时,偶翻书籍,一则《公孙仪不受鱼》的故事让我感触颇深。春秋时,鲁国宰相公孙仪嗜好吃鱼。鲁国官员争先恐后地买鱼送给他,公孙仪均不接受。他的弟弟迷惑不解,问他;“你那么爱吃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的鱼,是为什么呢?”公孙仪答道:“我一旦接受别人送的鱼,必然要按照人家的意愿去办事,就将违法乱纪。犯了法,就会被罢免宰相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的刘玄德为了称雄天下,求贤若渴,三顾茅庐,请得诸葛孔明出山辅佐,历来为人称道。“三顾茅庐”确实给人许多深刻的启示。然而,我觉得更耐人寻味的,倒在“三顾茅庐”之后。刘备在请到孔明时,即欢喜不迭地赞道:“吾得孔明,犹鱼之得水。”而他的两位老弟关羽、张飞却不以为然。在诸葛亮上任之日,二人站在一旁翻白眼,瞧不起。当曹操派兵来  相似文献   

12.
《党建》1994,(2)
一句“误导语”一则“劝降书”李俭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以“心眼活”比喻某人办事灵活,而以“死心眼”说明办事刻板。其实,心为思之官,乃是古人的误解,人的“心眼”本无“活”与“死”之分。之所以有“心眼活”、“心眼死”的话,纯粹是一种社会的约定俗成。然而,一个...  相似文献   

13.
丙吉是汉宣帝时著名的丞相。一次丙吉出门,碰到一群人在路上斗殴,手下的人以为丙吉要管,不料他就像没看见一样照样赶自己的路。走了不远,当他看见一群牛在路上行走累得口吐白沫时,却立刻停车向赶牛人细察因由。随从对丞相的这一做法困惑不解,于是问他是何道理。丙吉回答说:那群人斗殴,自有地方官吏惩治,丞相的职  相似文献   

14.
1988年贵州偏远山村出了一则新闻:农民杨某访亲路上,好心将一匹吃玉米青苗的马牵着送往村里,却被马主黎某召来村人打个半死。押解途中,这伙村民又举手表决,一致通过“宰”了“盗马贼”,并立即执行,将杨  相似文献   

15.
廉颇与蔺相如斗得厉害,非国家之福,好在蔺相如忍功好,也好在廉将军明大义,两位文攻武卫,最后握手团结,非常时期将相和,是国家之福。但有的领导却不这么想。爰盎是西汉文帝时期的丞相,为官声誉算好,各部门打报告要钱,他不太卡,提笔也就批了;到  相似文献   

16.
《古今谭概》里有这样一则故事:隐士在街上碰见一个乞丐向路人讨钱,声音很凄婉,却没什么人搭理他。于是隐士跟乞丐说:“喂,叫花子!这样要饭,鬼才睬你呢!不如叫我一声太史公爷爷,我赏一百块铜板给你。”乞丐觉得这笔生意不错,赶紧连叫了三声“太史公”。隐士一听,高兴得要死,连钱带包通  相似文献   

17.
何谓“食鱼无反”?反者,翻转之义也;反又与“正”相对,反面也。从字面上讲,这句话的意思是提醒人们吃鱼时不要将鱼身翻转过来再吃鱼的反面。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的大舞台上,该有多少精于“喝彩”之道者?从古至今,抬轿子的,吹喇叭的,溜须拍马的,阿谀奉承的,可谓“人才辈出”,史无绝书。这类人大概不曾到什么“喝彩专科学校”进行过专门深造。但他们却对“喝彩术”操作娴熟,该在什么时候“喝彩”,该采用什么方式“喝彩”,他们都能准确掌握“火候”,不失时机地“亮一嗓子”。当宋真宗钓不着鱼时,丁谓在旁边立即赋诗:“茑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钩迟”。真宗因此大喜;而当朱元璋半日不见鱼儿上钩时,解缙上前连忙赋诗“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朱元璋一听龙颜大悦。丁…  相似文献   

19.
将工作分流     
《三国演义》第103回讲到,诸葛亮与司马懿对峙五丈原,司马高挂“免战牌”,深沟高垒,坚守不出。诸葛计穷,遣使给司马懿送去女人衣物,意在激其出战。司马懿心中盛怒,面上却佯笑受之,并问:“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使者曰:“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者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懿顾谓诸将曰:“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果然久不了。不久,诸葛亮终于心力交瘁,星落五丈原。  相似文献   

20.
《湘潮》1991,(6)
近翻剪报,看到一则史料,大意是:刘少奇领导安源罢工胜利的消息传到家乡后,邻里乡亲都巴不得去安源“沾光”,他的可可也来到安源。刘少奇原想让周镜泉将哥哥安排到井一,当名挖煤工,结果周镜泉却将他安排在车站行车房干上了算算写写的美差。刘少奇得知,当即找周镜泉问了个明白,语重心长地说:“老周呀,你不要给我帮倒忙。”末了,还是让哥哥去了井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