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圈子”这个词,没有什么语义上的难解,大概讲的是由于某种亲缘的、利益的、经历的、乡土的原因而结成的关系异常紧密的且规模有限的社会人群。这样的圈子。往往可以在社会生活甚至政治生活中互为呼应,互为帮衬。说它居于“利益的原因”,意味着它的运作不是无目的的,它往往有着极其明确的功利指向,一旦离开这一点,“圈  相似文献   

2.
当科学家越出自己的专业范围而进入政治圈子后,他必须“异化”,即掌握社会科学和软科学,才能应付。如果他只凭借原有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朴素的科学家的良心去参与政治,必然碰壁。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很大不同,要从事社会活动,就得懂社会科学。而现代社会极端复杂,社会的各大组成部门相互交叉渗透,因此仅通社会科学还不够,还需要掌握软科学(我认为,软科学是指介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而用于国家  相似文献   

3.
<正>圈子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摆脱自我的小圈子.融入大的圈子是很多人的希望。因为圈子可以使我们活得更好.更有价值。现实中如此.网络间也是如此。中国从古到今,圈子一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社会现象,中国人特别愿意做圈子。圈子文化在中国的主流文化里占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主流文化的一种组织基础。如今,这个圈子做到了网络上。志同为圈以志同为圈,与职业、年龄等一概无关。只要志趣相投,观念一致,便可成圈。  相似文献   

4.
"差序格局"的文化心理产生了"圈子"现象,圈子既可为善也可为恶。问题不在关系本身,而在于一个没有底线的社会中,任何治理手段,关系也罢、法律也罢,都会被滥用。  相似文献   

5.
党的领导方式与党的执政方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着不同的作用范围、工作原则、运行机制;在社会基层非政治性组织中,党所能行使的只能是领导权,而不包括执政权;社会基层非政治性组织的特征决定了党在其中的领导方式不能等同于党在政治性组织中的领导方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在社会基层非政治性组织层面,必须努力探寻党的领导的权力性质、权力行使的范围、原则及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孙晶 《淮海论坛》2011,(1):14-15
领导干部作为社会中的一个成员.其活动环境包括诸多因素.如果按交往客体与主体的关系划分.通常分为工作圈、生活圈和社交圈三部分。工作圈子是以固定职业为纽带、以同事为交往对象的工作群体:生活圈子是以血缘、家庭关系为纽带、以亲属朋友为交往对象的亲缘群体:社交圈子则是由社交主体与外界的某种契合点为纽带、  相似文献   

7.
媒介作为一种内容产业.它的转型首先是话语方式的改变和转型。任何有效的转型,一定是表现在话语方式能够有效融入社会生活当中,发挥社会影响力,承担社会责任。一是讲道理,更要讲感情。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已经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类别、角度、背景不同的圈子。对任何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利益感受和利益评价。这种情况之下,在舆论场中真正发挥关键性作用的是什么?是情感传播所带来的关系认同效应,这也是主流传统媒体长期积累的经验和财富。在很大程度上,想要说服人、感染人。想要实现有效的社会沟通,如果没有情感认同和关系认同。任何道理都是不可能入耳、入脑、入心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民主气氛的日益浓厚,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讲民主,某机关的职员每年的晋级晋职都要经过民主推荐,票数不够的晋升不成。如此一来,有些地方的民主就开始“变味”:机关内的某些人利用金钱、权力,织出了一个个关系网圈子,凡不是关系网中之人,即使能力再强、成绩再突出,一样在晋级晋职中因民主推荐票数不及圈内人多而名落孙山!  相似文献   

9.
<正> 四.意识形态系统意识形态系统包括艺术、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和哲学。它们同社会生活有不同程度的联系、以不同形式反映社会生活的不同内容。 1、艺术以典型形象表现现实和历史,优秀的艺术品具有很好的宣传、教育、动员作用。有的甚至能收到超出艺术家思想范围的效果。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62页。我们指的现实主义,甚至可以违背作者的见解而表露出来。……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但是,尽管如此,当他让他所深切同情的那些贵族男女行动的时候,他的嘲笑是空前尖刻的,他的讽刺是空前辛辣的。而他经常毫不掩饰地加以赞  相似文献   

10.
现代市民社会的界定——以个人生活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反映人类生活状况的概念,个人生活是一种描述性范畴和历史性范畴,在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历史阶段,个人生活具有不同的内容、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相应的具体表现形态.个人生活随着社会形态的更替其主体和范围也随之扩大,原来只有城邦公民和封建君主才具有的个人生活形式,在现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已被整个社会成员所具有,并且本身...  相似文献   

11.
电视作为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已深深介入了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出现的多元化,观众由于受教育程度、兴趣爱好、审美情趣、经济地位、理想追求、社会职业、社会阅历的不同,对于电视这种大众文化产品,有着不同的选择方向。而电视栏目的专业化,则多少解决了这方面的一些问题。所谓电视栏目的专业化,可以这么认为,是指电视台设置电视栏目时以某一特定的收视群体为服务对象,为一定范围的观众提供一定层面  相似文献   

12.
领导干部"圈子文化"源自于帮派文化,具有江湖义气、帮派意识、家长制、追逐利益等特点。"圈子文化"对我国党政组织伦理价值观、对当代党政组织内部成员交际手段,领导干部相互之间团结和谐的环境,党组织的凝聚力,政治生态的健康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利影响。使得追逐官位、谋求特权之风;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之风;抱团取暖、权力异化之风;拉邦结派、人身依附之风等方面的危害加大。领导干部"圈子文化"往往和贪污腐败相伴而生,在罔顾党纪国法、涣散党政组织的同时,往往造成"塌方式系统性腐败",使地方乃至全国的政治生态出现严重恶化。防范"一把手"圈子行为干扰公权力的正常运行;干部选任方式的改革与提高;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等三个维度是领导干部圈子效应的破解和防范之道。  相似文献   

13.
晨钟暮鼓  我想跟民警同志谈谈可别进错了“圈”的事,不知您有无兴趣。   在我看来,人都是社会的人,总免不了要与人交往,因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交往圈子。八小时之内是工作圈,和上司同事下级一起工作、学习,八小时之外是生活圈,与家人朋友亲戚一块儿生活娱乐。生活圈又可分为交际圈、朋友圈和娱乐圈。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依经济、政治、社会地位不同,据兴趣、品位、风节有别。人的生活圈不同,对人的影响也截然不同。生活在一个高朋良友的圈子里,大家互相砥砺,同心向善,久之,自己也会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混迹于一个…  相似文献   

14.
中国妇女参与发展问题的核心,是农村妇女问题。这不仅仅是因为农村女性在我国分布广泛、数量庞大,而且更重要的是,广大农村妇女,尤其是落后地区的农村妇女,所受的教育有限,生活圈子狭小,生活方式封闭,思想意识凝滞,在很大程度上依附土地、家庭和丈夫,生儿育女、做饭理家、喂鸡喂鸭,几乎就是她们全部的生活世界。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两性关系社会模式(以男主外、女主内为代表),得到了包括她们自身在内的普遍认同。提高发展能力、参与社会发展的问题非常突出,而缺少发展机会和意识的问题也极其明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城市…  相似文献   

15.
<正> 干群对话是社会协商对话诸种形式中的一种,近几年来较多地出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社会的各个不同层次。干群对话的特点是:对话双方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所充当的社会角色存在隶属关系,双方参与对话的心理定势差异较大,认知表达能力也不尽均衡。由此而造成了交流与沟通的种种心理障碍。为了实现干群对话的预期目标,有必要在干部群众中增强以下几种意识。  相似文献   

16.
王树人 《乡音》2014,(4):40-40
现在,“一亩三分地”这个成语,借指个人的生活圈子或职责范围。它是怎么来的呢?在我国清朝时,住在深宫大院的皇帝为了“了解”农时,“熟悉”节令,显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便在中南海划出一块地,每年以演试“亲耕”,世代沿袭,他人不得改用。  相似文献   

17.
不知从何时开始,在党政干部和企业的领导层中出现了小圈子,且因愈演愈烈而受到广大党员干部的关注。社会上把这种现象称为官场“圈子病”。其特点是,一些党政干部和国企老总坐镇圆心,一些臭味相同的“官友”和私营大款占据圆面,其秘书、司机、财务等办事人员在圆的弧外线跑后勤、当谋士和刀吏。圆周围还有托儿、特殊关系户,一些受利益驱使的党员干部也在向圈子靠拢。而圈外之人对这“小圈子”颇感神秘。结圈目的很明白,就是从圈里捞好处。一是为了“升官”。他们的手法是拿官位做交易、送人情,给行贿买官者牵线搭桥;为自己或给他人的提拔调…  相似文献   

18.
干部声音     
<正>圈子文化导致逆淘汰河南省内乡县委党史研究室许圣义:官场圈子文化盛行,腐败分子为了互相利用,往往结党营私,逆淘汰是保证圈子利益稳固的主要举措。官场逆淘汰主要有两种情形。很多地方官场生态不正常,圈子如同一个大染缸,进来就容易被染黑。不想被染黑的话,内心会很受煎熬,实在受不了会跳出来,这是主动型逆淘汰。更多的则是较为正直的干部不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再次强调了党风建设对于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作用。最近一些地方发生的党员领导干部腐败案中,个别领导干部拉帮结派搞“小圈子”的严重危害,以活生生的事例给各级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20.
干部任用中的"圈子文化"消解选人用人制度权威,助长官场"逆淘汰"之风气,滋生各种官场腐败现象,增加了国家和社会治理的难度。为此,必须铲除干部任用中"圈子文化"的土壤,堵塞其通道,摧毁其市场,维护干部任用的风清气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