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和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新民主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在反对党内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这是他对我们党和国际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2.
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杨春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科学体系。通过学习.完整准确地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是思想理论战线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一顶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们的理论素质,才能在贯彻这...  相似文献   

3.
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何彪一在深入开展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活动中,许多专家、学者对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许多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二层次说"、三层次说"、"三方面说"、"四层结构说"、"一基...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生产方式,是我国社会的现实的经济基础,不但决定着我国生产关系的状况,也决定着政治和文化上层建筑的面貌.我们应当研究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可能和必须实行的社会主义措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之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发展,是适应新世纪新阶段新挑战的意识形态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紧密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牢牢把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对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要求,积极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有力的价值支撑,而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讲价值需求,脱离世界观、历史观讲价值观,脱离社会基本矛盾讲人性法则,甚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消解在所谓的‘普世价值”之中。  相似文献   

6.
贾建芳 《理论视野》2008,(11):20-23
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基础上,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原则。科学社会主义预示的社会主义社会形态是置于现代社会基础上的,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逐步推进的。在我国实现现代化之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还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在我国实现现代化、完全进入现代社会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置于现代社会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就是“够格”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态也更加完善、成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始阶段,必须突出现代化这个主旋律,并且根据现代化的共同规律和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趋向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关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张瑞生把学习、研究、宣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引向深入,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恩...  相似文献   

8.
吕贵 《党政论坛》2007,(11):4-6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理论勇气和与时俱进的政治品格,凝聚全党的智慧,科学选择和有效整合党的理沦工作者的学术创新观点,把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历史时期中,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概括命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更加鲜明地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符合党心民心.  相似文献   

9.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于话语体系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和深度分析,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所谓话语体系就是系统化、理论化了的话语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就是系统化、理论化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包括探索历程话语群、道路话语群、理论体系话语群、制度话语群、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话语群、基本要求话语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群等话语群,在每个话语群当中都包涵了许多富有创新思想的话语。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基本原则是:立足实践,注重文本,面向世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基本路径是:着力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着力于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着力于解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着力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于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科学社会主义》2021,(4):54-60
作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了系统科学理论体系的重大判断,要以科学的标准与标准体系来认知、测度和衡量。其判断标准包括时空标准、政治标准、科学标准、共识标准、话语标准。五个标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既从五个具体的维度又从整体上判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刘辉 《理论导刊》2020,(3):44-5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较之西方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四大特色:坚持党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的体制特色;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的理念特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源,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的理论特色;以行政效能的高位运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的效能特色。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的四大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取得成功,并最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特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工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走过了七十年的历程,历尽磨难,艰苦奋斗,在建立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总结和探索并逐步形成了中国工会运动的初步理论,工会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也初步建立,为工会理论研究的深入、教学培训工作的开展,工会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有着重大的历史作用。理论来  相似文献   

14.
万其刚 《民主》2011,(2):26-29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提出和形成,对于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沈宝祥在2007年12月《学习时报》撰文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以下十七个相互联系的基本理论观点。一是思想路线论。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基础上,邓小平针对思想僵化半僵化状态,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他强调,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十七大提出继续解放思想,也是为了更好地贯彻思想路线,解决现实存在的各种问题。思想路线是基本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中,处于领先的地位。二是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只讲社会主义特征的框子,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念,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三是初级阶段论。这是对基本国情的科学概括。十七大概括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唯物史观基础山东省社联包心鉴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渊源于他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把握当代社会主义运动和中国实际,开创性地探索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道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17.
郑小霞 《学理论》2012,(30):38-4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一系列理论成果的概括与总结。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背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实质和特点,就是要分析其中所蕴涵的哲学基础、哲学价值观、哲学思维方式以及哲学方法论等方面,以此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也衬托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18.
李德顺 《理论视野》2014,(2):33-34,7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设,要求我们对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教训和一切需要澄清的问题,一步一个脚印地及时加以关注和总结,以形成理论共识。只有这样才能造就理论体系的完整内容和清晰逻辑,成为举国认同的信念基础。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韩贵斌邓小平哲学思想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密切结合的哲学概括和辩证总结,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哲学思想,对于推进我国改革...  相似文献   

20.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其中,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的集中体现,解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三者密切联系,相互贯通,浓缩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