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正> 施行:一九○八年十月一日(参照附则)修改:一九四七年第20号法律、第61号法律、第223号法律;一九四九年第143号法律;一九五二年第286号法律;一九五三年第86号法律。  相似文献   

2.
注释体例     
援用本刊规范:苏力:作为社会控制的文学与法律——从元杂剧切入,载《北大法律评论》第7卷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相似文献   

3.
发文字号:台湾高等法院暨所属法院因应新修正刑法施行座谈会提案第9号发文日期:“民国”95年5月4日座谈机关:台湾高等法院暨所属法院资料来源:司法院相关法条:中华民国刑法第2、55、56条法律问题:94年2月2日修正之刑法将牵连犯、连续犯均废除后,因犯罪行为在修法前,裁判时已在修法后,有无刑法第2条比较适用之问题?讨论意见:甲说:刑法第2条所谓有变更之法律,乃指刑罚法律而言,并以依中央法规制定标准法第2条(前)之规定制定公布者为限(最高法院51年台非字第76号判例参照)。又行为后法律有变更者,适用裁判时之法律,但裁判前之法律有利于行为人…  相似文献   

4.
引征体例     
(最新修订版)援用本刊规范:苏力:作为社会控制的文学与法律——从元杂剧切入,载《北大法律评论》第7卷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一般体例  相似文献   

5.
一、“法”与“法律”合同法第2条第2款 :“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 ,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法律”一词同一部合同法许多条文中出现过。如 :第10第2款“法律、行政法规定采取书面形式的……”第44条“法律、行政法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 ,依照其规定。”等等。而合同法的渊源只能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及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根据系统解释和逻辑解释的原则 ,同一法律中对同一个词语的解释只能同一的 ,所以第2条第2款所称的法律只能让人理解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  相似文献   

6.
韩国行政诉讼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录:第1章总则第2章撤销诉讼第1节裁判管辖第2节当事人第3节诉的提起第4节审理第5节裁判第6节补则第3章撤销诉讼以外的抗告诉讼第4章当事人诉讼第5章民众诉讼及机关诉讼附则:1·法律第3754号,1984·12·152·法律第4017号,1988·8·53·法律第4770号,1994·7·274·法律第6626号,2002·1·265·法律第6627号,2002·1·26第1章总则第1条(目的)本法旨在通过行政诉讼程序,救济行政厅的违法处分以及公权力的行使、不行使等造成的国民权益的侵害,并适当解决关于公法上的权利关系或法适用上的争议。第2条(定义)1·本法所使用的法律用语的定义如下…  相似文献   

7.
秦奋 《中外法学》1982,(4):69-79
<正> (一九七二年六月二十二日第八十五号法律)施行:一九七三年四月十二日(一九七三年第三十六号政令)修改:一九七三年第七十三号法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本法的目的是任规定保护自然环境基本观念及其他关于保护自然环境基本事项的同时,与自然公园法(1957年第161号法律)以及其他以保护自然环境为  相似文献   

8.
沈重 《中外法学》1983,(3):73-79
<正> 施行 1947年4月1日(参照附则)修改 1948年第133号法律、第170号法律;1949年第148号法律、第179号法律、第270号法律;1950年第103号法律;1953年第167号法律、第213号法律;1954年第19号法律、第159号法律,1957年第149号法律;1958年第56号法律;1960年第16号法律;1961  相似文献   

9.
合同法第52条第5项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本文从比较法学的角度对该条中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范围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认为:应对其进行扩大解释。  相似文献   

10.
新书     
《法律与生活》2020,(5):2-2
《法律英语:美国法律制度》(第四版)编者:何家弘定价:45元出版时间:2008年7月本书为法律英语教学领域的领先之作。作者结合中国学生的特点和需要,精心编选,准确注译,将英美国家法律制度、法律教育、司法系统以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等各部门法律的精髓和要义,以22课篇幅悉数展现,附有配套音频。  相似文献   

11.
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民法通则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第三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合同法第三条规定: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  相似文献   

12.
谢佑平  周颖 《法学家》2006,61(4):29-34
一、法律原理与现实问题 我国<宪法>第126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第12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这两条宪法条文确立了我国的独立审判和检察监督两大原则.  相似文献   

13.
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这是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4.
五部法律于今年初生效有五部法律自1995年起开始生效。它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这部法律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国家主席令第21号公布,自今年起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这部法律经八届全国人大第七次会议通过,国家主席令第23号公布,自今年起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这部法律经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国家主席令第28号公布,自今年起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这部法律经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国家主席令第29号公布,自今年起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这部法律经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国家主席令第32号公布,自今年起实行。(引自《北京青年报》95年1月3日)  相似文献   

15.
何恬 《证据科学》2002,9(3):145-151
患者的自决权(patient's right to selfdetermination)是指头脑正常的成年患者对自己的身体和财产所享有的自我决定权.自决权属于人权的范畴.目前在法治国家自决权普遍受到法律的明确保护,在一些国家(美国和德国)甚至受到宪法的保护[1].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虽未专门对自决权作出规定,但不可否认,我们的法律在实质意义上体现了对自决权的保护,其散见于如下法律条文中,如宪法第13条第1款:"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宪法第37条第1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宪法第3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民法通则第98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法>第8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这一规定明确了检察机关的法律地位,赋予检察机关的立案监督权.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人格权立法:体系、边界和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格权体系之梳理:从我国现行法律文件出发就我国目前已颁行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而言,涉及人格权的法律渊源主要有以下几种: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第5章"民事权利"专设"人身权"一节。在我国,有关人格权的规定最早见诸《民法通则》。其第5章"民事权利"分别规定了四种主要的民事权利:第1节为财产所有权以及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第2节为债权;第3节为知识产权;第4节为人身权。《民法通则》第5章第4节虽然名为人身权,实则并无关于身份权的内容,而是仅规定了人格权,①包括生命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和婚姻自主权。这样的立法例为世界人格权立法  相似文献   

18.
<正> 法律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宪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据此,可以认为,我国法律监督系统主要由立法机关和检察机关两部分组成。当前,关于国家立法机关对宪法和法律的正确实施与遵守执行负有监督责任,对此,法学界无疑义,但对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及其范围等问题却存在某些分歧。为此,笔者对照我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五条的规定和法律实施的具体情况,就健全我国法律监督系统问题,提出几点意见,供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外法学》1991,(5):74-75
<正> 在泰王国宪法第七章中专门规定了法院.第169条规定:司法审判权由法院依照法律并以国王的名义行使.第173条规定:法官依照法律的规定独立进行审判.第175条规定:国王任免法官.第176条规定:法官的任命、提升、调动、处分和免职,必须先由法官委员会(又译为司法委员会)依照司法公务员条例批准,然后再呈报国王.宪法的上述规定以及泰国法院组织法和审判服务法(又称法官法,于1978年颂布)的有关规定,成为泰国法官制度的  相似文献   

20.
日本银行法     
(颁布日期:1997年6月18日[法律第89号];实施日期:1998年4月1日;最终修改日期:2004年6月2日[法律第76号];本法全部修改了《日本银行法》[1942年法律第67号])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政策委员会第三章高级管理人员和职员第四章业务第五章日本银行券〔1〕第六章会计第七章向国会提交报告等第八章对违法行为等的纠正等第九章杂则第十章罚则附则〔2〕第一章总则第1条[目的]日本银行为日本的中央银行,其目的是发行银行券,并对货币和金融实施调控。除前款规定外,日本银行的目的是确保同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之间进行正常的资金结算,并借此维持信用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