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九、北伐骁将1926年,军阀吴佩孚控制着湖南、湖北及河南沿京汉地带,拥有军队约20万人:军阀张作霖控制着东北各省及津浦铁路北端广大地区,拥有军队  相似文献   

2.
《春秋》2021,(2)
正在北洋军阀中,他出自直系却非直系首领曹锟、吴佩孚嫡系在北洋军阀后期,他与吴佩孚、张作霖并称"北洋三大军阀"在北伐战争中,他坐山观虎斗,岂料唇亡齿寒,一败涂地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集团分裂为直、皖、奉三大派系,随后又裂变为许多小的派系,孙传芳就是从直系军阀中分化出来的一个分支。20世纪20年代中期,孙传芳控制着浙、闽、苏、皖、赣等东南富庶地区,号称"五省联军总司令"。  相似文献   

3.
1、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签订,使中国完全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0年-1901年) 2、辛亥革命,推翻了历时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1911年) 3、“五四”爱国运动爆发,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起点(1919年) 4、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顺然一新(1921年) 5、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1926年)  相似文献   

4.
《春秋》2020,(1)
正作为北洋军阀中的后起之秀、曹锟执掌直系大权时的实际首脑,吴佩孚曾拥兵数十万,虎踞洛阳,大有"天下舍我其谁"之气概。而他不蓄家财、不置田产,一生清廉、两袖清风,在军阀林立的北洋时期别具一格。他在"九一八"事变后的种种抗日举措,尤其在他人生的最后几年,以民族大义为重,以特殊形式坚持与日本特务的对抗,表现出一位爱国军人特有的节操。吴佩孚(1874—1939)字子玉,山东蓬莱人,贫苦秀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生于腐败的晚清,成长于民国初期军阀混战的乱世年代。  相似文献   

5.
<正>(接上期)复出任执政段祺瑞在直皖战争中丧失了在北方的霸主地位,1921年初移居天津日租界,一直静候了4年。在这4年中,他随时窥测动向,等待再起时机。随着直、奉两系之间争夺权势和地盘矛盾的加剧,段祺瑞暗中勾结张作霖,并联络坚持反对直系军阀的孙中山,图谋再起。1g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的国民军挥师北京,推翻了直系的统治。得胜的冯玉祥、张作霖急需要物色一个人来主持北京政权。此时,段祺瑞、冯玉祥、张作霖联名邀请孙中山北上,商讨组织政府事宜。孙中山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决定政府组  相似文献   

6.
<正>兵败出关随着直、奉冷战的加剧,张作霖、吴佩孚的矛盾和斗争越发尖锐激烈。张作霖深感吴佩孚是他扩张势力、问鼎中原的主要对手。吴佩孚更把张作霖当做他武力统一中国的潜在敌人。张作霖本来就看不上吴佩孚,也没把吴放在眼里。但近来吴佩孚取得两湖巡阅使头衔,手中握有5个师的重兵,并占有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地盘,势力与张作霖不相上下,因而张作霖心中老大不服气。为此,他大骂国务总理靳云鹏偏袒直系,并亲自进京,发动倒阁。12月17日靳内阁宣布辞职。24日张作霖一手扶植梁士诒出任国务总理,控制了中枢。  相似文献   

7.
大革命时期是我党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党所处的环境既恶劣且复杂,党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和壮大组织。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党支部建设为党的发展壮大起了重要作用。一、将党建的重点转移到党支部建设大革命之前,我党组织发展一直十分缓慢,北洋政府把共产党视为“洪水猛兽”,对共产党百般摧残。党处于非法状态,组织发展十分困难。1923年“二七”大罢工,工人阶级第一次显示了自己的力量,但不久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残酷镇压。共产党人在总结“二七”斗争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党急需壮大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1926年8月11日,朱德以国民政府代表名义,从上海来到四川军阀杨森司令部驻地——川东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25日,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李大钊派遣陈毅从北京来到这里,他们的任务是对杨森展开统一战线工作,支援北伐。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北伐战争80周年。在湖北咸宁有一个因北伐战争而闻名于世的小镇,这就是汀泗桥。汀泗桥一带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1926年8月,北伐军攻入湖北。北洋军阀吴佩孚纠集两万多人扼守汀泗桥,在此据险顽抗。26日,北伐军向汀泗桥发起进攻,遇到敌人顽抗,前进受阻。第二天,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奉命增援,攀越崎岖的山路绕道敌后,出其不意地发起猛攻,打得敌军晕头转向。吴佩孚的军队全线崩溃,叶挺独立团夺取了汀泗桥。汀泗桥战役是北伐战争中最为激烈和关键的一次战役,与稍后进行的贺胜桥战役彻底击溃了吴佩孚的主力,奠定了北伐胜利的…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方彦 《黄埔》2006,(3):64-64
今年是北伐战争80周年。在湖北成宁有一个因北伐战争而闻名于世的小镇,这就是汀泗桥。汀泗桥一带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1926年8月,北伐军攻入湖北。北洋军阀吴佩孚纠集两万多人扼守汀泗桥,在此据险顽抗。26日,北伐军向汀泗桥发起进攻,遇到敌人顽抗,前进受阻。第二天,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奉命增援,攀越崎岖的山路绕道敌后,出其不意地发起猛攻,打得敌军晕头转向。吴佩孚的军队全线崩溃,叶挺独立团夺取了汀泗桥。  相似文献   

11.
刘新勇  唐桂艳 《春秋》2014,(4):38-39
正雕版印刷亦称刻书,作为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出版形式,在千余年的时间里,为传承中华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军阀涉足雕版印刷业在全国并不多见。在山东,掖县张宗昌算是一例,军阀吴佩孚也是一例。吴佩孚(1874—1939),字子玉,蓬莱人。光绪二十四年投淮军。光绪三十二年任北洋陆军曹锟部管带,颇得器重。后升任旅长。护国讨袁运动兴起,  相似文献   

12.
《黄埔》2016,(6)
正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北伐战争的目标是打倒国内封建军阀、打倒国外帝国主义者在中国的反动统治,把中国建设成为独立、自由、民主的国家,以实现国家为人民所有、为人民所管理,国民所创造的财富为人民所享用的社会。而北伐战争的胜利,就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胜利,也是孙中山思想在实践中的胜利。一、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  相似文献   

13.
策反军阀 1926年2月,中共重庆地委成立,这是四川地区社会矛盾和人民斗争发展的必然产物,实现了党对全川革命斗争的统一领导,也掀开了重庆历史崭新的一页.其间,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牵制军阀、配合北伐.  相似文献   

14.
统战史上的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1926年7月9日,由国民党和共产党联合组成的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出发,北伐战争的枪声至此打响。北伐战争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当时,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共约40万人盘踞在...  相似文献   

15.
刘伟  张黎 《湖北政报》2009,(14):2-2
<正>第一阶段:《湖北政报》的创建与探索时期(1949年——1960年) 1949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此时"整个湖北地区已接近全部解放,国民党上层统治机构已被打垮,但广大农村仍被匪特霸三位一体势力统治,城市工商业凋零,艰巨而伟大的剿匪反霸发动群众以及经济文化的各项建设工作"亟待新建立的人民政府去推动、完成。为了实现"政策的共同了解和经验的互相交换。以期提高干部政策水平,增进工作效率,藉使建设工作易观成效。"湖北省人民政府下发通令创立了《湖北政报》,要求"尽量设法使它的内容实际,以担负起作为各级政府及各级干部的指导工作、推行工作、改进工作和完成工作的有力助手"。  相似文献   

16.
史要回放     
《传承》2004,(5)
9月-10月孙中山莅桂督师1921年,旧桂系军阀陆荣廷部主力被粤军歼灭,陆荣廷通电下野。孙中山决定以广西为北伐基地,讨伐直系军阀。10月15日,孙中山、胡汉民等由广州乘军舰出巡广西,17日抵达梧州,23日抵达南宁,12月4日抵达桂林,设北伐大本营于桂林王城。孙中山在桂林先后作《三民主义是建设新国家之完全方法》、《知难行易》、《军人精神教育》等演讲。23日,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马林抵达桂林,孙中山多次与马林会晤,商讨中国革命以及中国与苏俄合作等事宜。后因粤系军阀陈炯明叛变,孙中山等离开梧州返广州。孙中山出巡广西半年,对广西的国民革命…  相似文献   

17.
《黄埔》2017,(3)
<正>南宁分校的前身是1926年5月在广西陆军讲武学堂的基础上建立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1938年初,南宁分校迁至桂林,并奉令改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1945年底,第六分校奉令裁撤。一、历史沿革由于黄埔军校"所造人才仍不敷分配",统治广西的新桂系军阀,按国民政府军委会的旨意,参照广州黄埔军校的做法,在旧桂系广西陆军讲  相似文献   

18.
<正>段祺瑞,北洋军阀皖系首领。幼年随任淮军统领的祖父段佩来天津读书,后考入天津北洋武备学堂炮科。1889年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派赴德国学习军事。1896年到天津小站投袁世凯新建陆军,任左翼炮三营管带兼随营炮兵学堂总办,成为袁世凯的心腹。1903年后历任军令司正使、统制、提督、军统等军职。1912年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任陆军总长、国务总理,掌握北洋军政大权。1917年发生府院之争,被总统黎元洪免职,离京赴津。倒黎成功后,重掌政权,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1920年7月皖系军阀垮台后,避居天津日租界。1924年10月推翻直系统治后,又出任北京临时执政。1926年4月被国民军驱逐下野,到天津日租界做寓公,从此退出政坛。1933年移居上海。1936年11月2日在上海病逝,时年71岁。  相似文献   

19.
<正>段祺瑞,北洋军阀皖系首领。幼年随任淮军统领的祖父段佩来天津读书,后考入天津北洋武备学堂炮科。1889年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派赴德国学习军事。1896年到天津小站投袁世凯新建陆军,任左翼炮三营管带兼随营炮兵学堂总办,成为袁世凯的心腹。1903年后历任军令司正使、统制、提督、军统等军职。1912年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任陆军总长、国务总理,掌握北洋军政大权。1917年发生府院之争,被总统黎元洪免职,离京赴津。倒黎成功后,重掌政权,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1920年7月皖系军阀垮台后,避居天津日租界。1924年10月推翻直系统治后,又出任北京临时执政。1926年4月被国民军驱逐下野,到天津日租界做寓公,从此退出政坛。1933年移居上海。1936年11月2日在上海病逝,时年71岁。  相似文献   

20.
冯国璋故居     
<正>冯国璋(1859~1919),字华甫,河北河间县人,天津北洋武备学堂第一期毕业,直系军阀首领,北洋政府时期曾任副总统、代理大总统等职。冯国璋故居坐落在今河北区民主道50~54号和海河东路花园巷,是冯国璋在津三处房中现今仅存的一处。这是一座奥地利风格的建筑,由奥地利建筑师韦伯设计。1913年从奥地利人布吕纳手中购得,并委托一位德国建筑师按原建筑风貌进行了扩建、接建,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