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案情简介: 原告:李宝琳,女,二十三岁,某工厂干部。 被告:赵延年,男,五十四岁,退休工人。 被告:刘秀英,女,五十五岁,退休工人。 被继承人赵连云系原告之夫,两被告之子。原告与被继承人原在同厂工作,双方于一九八○年开始恋爱,一九八四年九月三日登记结婚(尚未同居),七天后赵连云因心脏病猝发去世,由被告夫妻出资将其安葬。以后,原、被告双方对赵连云名下的五笔存款发生争议,原告诉至法院,要求继承其夫遗产。并  相似文献   

2.
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审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案例提示 案例一:被告黄某及何某于1996年11月注册成立甲有限公司,注册资金800万元。1998年3月,原告与两被告共同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约定:原告以1200万元分别受让被告黄某股权20%、被告何某股权30%;受让后,原告持股51%,被告黄某及何  相似文献   

3.
原告王大海,男。原告李凤琴,女,王大海之妻。、被告赵燕,女,王大海与李凤琴之儿媳。二原告之子王飞(被告赵燕之丈夫)在国外留学期间因车祸身亡。当月,原、被告同赴国外处理了丧事。回国后,王飞的骨灰、灵牌、遗像等暂放于被告赵燕家中。后,二原告前往被告家中为王飞作周年纪念时,原、被告之间就如何处理王飞骨灰发生了争执,  相似文献   

4.
WHOISTHEPROPERTYRIGHTOFTHESETHREEHOUSESBELONGEDTO?原告王云梅与被告易珍和、敖玉香之子易志伟于1986年12月自愿登记结婚。婚后,因易志伟在外地工作,原告王云梅便与被告易珍和、敖五香共同生活。1987年8月,原告与二被告因家庭琐事产生矛盾.难以共同生活,遂各自分开过日子。二被告将自己所有的三间房屋(住房2间、厨房1间)分给原告居用,且立有分单为据。同年9月,原告王云梅搬至其夫易志伟单位职工宿舍居住。二秒夺见3间房屋空出,即搬入居住至今。1995年7月,易志伟因工伤事故身亡,原告王云梅只得回家,因…  相似文献   

5.
原告何某之父何某某系城镇居民户口,在被告所在市学校任教师(属三级肢体残疾人)。原告随母系农业人口。1991年原告之母秦某某因病死亡。同年3月,原告以在农村失去基本生活条件和其父系残疾人有优先农转非条件为理由,向被告某市公安局提出户口农转非迁入城镇随父生活的申请。被告接受申请后,经过调查核实,认为原告符合农转非条件。但搁至1992年3月才填写了《职工居民家属农转非户口呈报表》,尔后此表一直在被告处放着,没有呈报审批行动,原告见  相似文献   

6.
孙辉  陆利忠 《中国律师》2013,(10):78-79
2012年5月,原告A公司向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起诉称,其与被告一B公司、被告二C公司在2011年签订了《煤炭贸易合作协议》,约定:原告提供2000万元预付款给被告一,被告一每月提供60000吨煤炭由原告销售给被告一指定的客户,原告每月在煤炭贸易中获得固定回报50万元。被告一负责购销煤炭,包括数量、质量、价格、保管等经营活动。同时,被告一负责原告销售给指定客户后全部货款的回笼,当月货款回笼后.次月原告再支付预付款给被告一开展业务.合作期限为一年。被告二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相似文献   

7.
日前,北京市通州区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所有权确认纠纷案件。原告李某与被告朱某系夫妻关系,双方于1979年结婚,婚后于1 980年生育一子,即被告李小某。2002年,原告李某与被告朱某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购买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某号楼某号房屋一套,登记在被告朱某和被告李小某名下。被告朱某占20%份额,被告李小某占80%份额。201 2年7月31日,原告李某起诉要求与被告朱某离婚,并要求分割上述房屋。但被告朱某表示,该房屋系被告朱某和被告李小某共有,与原告李某无关,不同意分割。法院最终判决驳回原告李某要求离婚的诉讼请求。现原告李某就上述房屋的财产权属问题起诉至法院,要求确认该房屋为夫妻共有财产与被告李小某无关。  相似文献   

8.
案例概况  原告何某的作品长辫大帽少女黑白装饰画(见图1)首先发表于1987年12月21日的《中国妇女报》,后收入1992年4月出版的《何××黑白画集》中。  1998年丹妮制衣公司在其生产销售的女装附着挂牌上印有“丹妮”汉语拼音DanNi组成的一长辫大帽少女图(见图2)。 图1 图2   1999年4月,何某以丹妮制衣公司侵犯其著作权为由向法院起诉。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何某创作的长辫大帽少女黑白装饰画采用夸张和省略的手法,勾画出一幅端庄而美丽的少女头像,原告享有该美术作品的著作权。而被告标牌上的长辫姑娘头像运…  相似文献   

9.
近日,朝阳法院受理原告王海成(男,1952年11月15日出生)起诉被告北京九雨天下音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著作权纠纷系列案件(共计12件)。原告诉称:原告系著名民歌艺术家王洛宾之子,王洛宾已于1996年3月14日去世,原告依法继承了王洛宾相应音乐作品的财产权利。2007年5月18日,  相似文献   

10.
一、基本案情张某:一审原告,二审上诉人何某:一审被告,二审上诉人1983年5月,某乡合作商店擅自(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与当地干部商定在该乡张湾村何某家房后空宅基地(已划归何家使用)上建营业房一幢。同年6月30日,商店与何某之父签订了租地建房协议...  相似文献   

11.
对一起荣誉权纠纷案件的法律思考宗志强原告辛玉翠,女,山东金岭铁矿退休工人。被告为山东金岭铁矿。原告以被告侵犯其大(已亡)荣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原告诉称,其夫边汉林生前在该矿工作期间曾因推广、创新原苏联优选采矿法成绩突出,先后被山东金岭铁矿、共青团淄博...  相似文献   

12.
韩涛 《法制与经济》2010,(15):24-25
原告乐某诉称:2002年12月至2008年9月期间,原告在被告管弹的某公寓工作,任职岗位为车管员。2008年9月24日,被告口头将原告辞退。原告在被告处工作近6年,被告应依据原告上作的时间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原告工作期间,被告朱与原告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3.
原告丁立春,男,五十五岁。被告张英,女,八十三岁。原告系被告的继孙。被继承人丁永坦是丁立春之祖父,张英之夫。丁永坦在  相似文献   

14.
原、被告系同事关系,1999年6月24日,原告借用被告手机,以电话委托方式进行股票买卖,手机上便留下了原告的证券交易账号及交易密码,为被告获知。1999年7月1日起,被告擅自使用原告的证券交易账号及账号上资金,以电话委托方式进行股票交易,到1999年7月20日被原告发现时止,已累计造成原告亏损11367.14元。原告与被告交涉,被告承认上述事实,表示愿意赔偿损失。后双方达成口头协议,由被告继续使用原告证券交易账号及账号上资金进行股票交易,以期用盈利来弥补先前给原告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李成洪 《特区法坛》2002,(73):18-20
人民法院报4月11日刊载一研讨案例:原告甲起诉被告乙偿还1.5万元欠款。原告提供的证据是被告出具的一张2万元的欠条.原告称被告已偿还了5000元,尚欠1.5万元。被告对借款这一事实没有异议,但辩称此笔借款已经偿还。被告提出的支持自已抗辩主张的事实是:被告将自己的一辆摩托车委托原告卖掉,原告并未将卖车款1.8万元交付给被告。  相似文献   

16.
尹恒 《中国律师》2009,(10):53-54
案情简介: 2007年10月,原告余某(女)向某市A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梁某(男)每月给付其扶养费600元,直到其死亡。原告称,其与被告系夫妻关系。两人长期分居,原告有残疾,并且是一个没有任何生活技能.没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家庭妇女。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上涨,被告每月给付原告的扶养费已经不能维持基本生活。而被告有稳定的退休工资,又在外务工,有固定的经济来源。  相似文献   

17.
原告北京禾邦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起诉称,2003年8月30日,其与被告子嘉(上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双方签订了电视剧《凤临阁》发行权有偿转让合同。合同签定后,被告未按合同支付转让费,为此原告诉至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请求判令被告按约定履行合同,支付转让费余款及滞纳金,赔偿原告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一、基本案情 原告乙于2004年5月30日与被告甲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一份《商品房买卖合同》,合同约定,原告购买被告公司产权独家酒店H幢416号房,房价人民币300000元,所购房屋由被告方承建。在签订合同的十五日支付总房价款的50%给被告,余下款项原告用10年期银行贷款支付。原、被告在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的同时又签订了《产权度假酒店租赁合同书》,该合同约定由原告将购买被告的产权式酒店416号房出租给被告使用,期限五年从2004年6月30日至2009年6月29日止,并约定年租金人民币20000元。被告应当于2004年12月31日将符合合同约定的商品房交付给原告。原告认为其已依约履行了支付首期款项的付款义务,被告逾期90天后,迟迟没有交付房屋给原告。  相似文献   

19.
原告:谢东辉,女,50岁。 原告:郑兆本,男,60岁,谢东辉之夫。 上列原告住陕西省西安市胡家庙冶金楼。 被告:陈世军,男,43岁。 被告:陈秀英,女,46岁。 被告:陈瑞玉,女,33岁。 被告:陈世忠,男,37岁。 上列被告住陕西省西安市孟家巷。  相似文献   

20.
一、三个法律文本的实证解读与问题梳理[法律文本一]:原告与借款人王某以及被告盛某、被告邓某签订了保证借款合同一份。合同约定,原告借给王某40000元,被告盛某、被告邓某对借款本息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同时约定保证期间为一年。在借款期间内,王某突然死亡。借款到期后,两被告未偿还借款。保证期间内,原告向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