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服务贸易游戏规则是与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贵国 《法学家》2005,37(4):149-160
服务贸易总协定是世界贸易组织的三大支柱之一.世贸组织成员关于服务贸易的义务除了受总协定的规范外,亦取决于各成员通过具体承诺减让表承担的责任.这就使得如何解释服务贸易总协定和具体承诺减让表成为事关服务贸易市场开放程度和进度的问题.美国赌博案是少数直接涉及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案件,故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本文通过评析美国赌博案的专家组和上诉机构报告,分析多边服务贸易制度下具体承诺减让表的法律地位、解释具体承诺的参考文件、市场准入务款与限制性国内法规的关系、适用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例外条款的条件和标准等,从而折射出服务贸易总协定面对的挑战和各成员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文化产品具有文化和经济的双重属性。WTO成员对于是否应在WTO体制中给予文化产品特殊待遇的问题持不同态度。WTO现行规则中并不存在给予文化产品特殊待遇的条款。在中美出版物和视听产品案中,专家组和上诉机构虽然回避了文化产品在WTO现行体制下是否具有特殊性的问题,但通过否定中国关于产品分类问题和援引GATT第20条(a)项公共道德例外条款的主张而进一步否定了文化产品在WTO现行体制下具有特殊性和可能享有的文化例外待遇。可见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属性在WTO现行规则中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只有经过适当的法律协调和相关成员的长期努力,才有可能使文化产品在WTO体制中享有一定的特殊待遇。  相似文献   

3.
战涛 《河北法学》2012,(8):62-63,64,65,66,67,68
多边贸易协定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但是有时过度地追求贸易自由可能会给一国的公共道德造成威胁。因此,在多边贸易协定中往往内含了一些可以豁免缔约方缔约义务的例外条款。缔约方为了保护本国的公共道德,可以援引这些例外条款来对抗其他缔约方的指控。在WTO中,公共道德例外主要体现在GATT第20条﹙a﹚和GATS第14条﹙a﹚。另外,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第27条第2款和《政府采购协定》第23条第2款中也规定了这种例外。  相似文献   

4.
多边贸易协定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但是有时过度地追求贸易自由可能会给一国的公共道德造成威胁.因此,在多边贸易协定中往往内含了一些可以豁免缔约方缔约义务的例外条款.缔约方为了保护本国的公共道德,可以援引这些例外条款来对抗其他缔约方的指控.在WTO中,公共道德例外主要体现在GATT第20条(a)和GATS第14条(a).另外,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第27条第2款和《政府采购协定》第23条第2款中也规定了这种例外.  相似文献   

5.
刘敬东 《北方法学》2013,7(1):94-101
GATT第20条"一般例外"条款的核心是,豁免成员方为保护人类生命健康以及保护可用竭资源等目的而采取违反WTO规则或其所作承诺的贸易限制措施,在WTO体制尚无具体环境规则的情形下,该条款是WTO成员方可资援引以实现环境保护目的的重要协定条款。但根据WTO上诉机构的裁决,在出口税方面,中国政府却无权引用"一般例外"条款,这在WTO成员中绝无仅有,其后果十分严重。在现代国际法中,GATT第20条保护的人权、动植物的生命健康权以及可持续发展权均是主权国家应享有的固有权利,是国际法赋予国家的固有权利,同时也是主权国家必须履行的国际法义务,绝不可因WTO成员方明示或暗示、直接或间接、单方或协议的方式而被放弃。WTO上诉机构认定,中国因《加入议定书》第11.3条未明确规定引入GATT1994或"一般例外"就丧失了援引"一般例外"条款的豁免权利,这样的结论与国际法的理论和最新实践可谓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6.
贺小勇 《法学》2012,(6):59-66
"中国原材料案"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均裁决中国不得援引GATT第20条作为违反"议定书"第11.3条的抗辩,国内实务界和理论界对此普遍持批评态度和担忧情绪。其实,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关于GATT第20条是否适用"议定书"第11.3条的裁决符合《维也纳条约法公约》所规定的条约解释规则。该案有关GATT第20条不适用"议定书"第11.3条的裁决对将来涉"议定书"争端的负面影响不大,因为除极个别承诺外,"议定书"中绝大部分条款都通过纳入的方式可援引GATT第20条。该案中更应深入思考的法律问题是,假设中国有权援引GATT第20条,中国采取的资源出口限制措施为何不被专家组认定为是"与保护可用竭的自然资源有关"的措施?中国宜以该案败诉为契机,采取既符合WTO规则同时又能真正有效保护国内资源的合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公共道德例外作为GATT第20条所有例外项目中的第一项,体现了WTO成员在倡导和追求自由贸易的同时对于其历史、文化、社会、伦理等观念所体现的核心价值的维护。在文化贸易中,一国文化产品所体现的价值可能与其他国家的公共道德观产生冲突。在这种情形之下,GATT第20条(a)项公共道德例外条款应当如何适用才能达到自由贸易与维护WTO成员公共道德的平衡,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中国作为一个文化产品进口大国,若要在相关的文化贸易争端中成功利用GATT第20条(a)项公共道德例外条款,就应当在立法上和诉讼举证程序上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8.
梁咏 《法学》2020,(2):142-155
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的影响,国际社会中部分国家出现了明显的国家安全泛化甚至"商业化"倾向,并已在国际贸易法领域得以部分落实。在WTO争端解决机制面临严重危机、上诉机构成员正常换届受阻的背景下,2016年以来安全例外条款被频频援引,案件呈现"井喷"状态。2019年4月,WTO争端解决机构对"俄罗斯货物过境案"作出专家组报告,首次针对GATT第21条(安全例外)作出具体解读,其可能对在审的十数个涉安全例外条款的案件带来重要影响。结合本案专家组报告,在分析GATT第21条文本规定和目前实践失衡的基础上,提出从安全例外实践中秉持高度克制原则、对经济安全等非传统安全事项进行差异性保护、善意解读及完善援引安全例外条款启动程序要求等方面对可能的安全例外滥用进行再平衡。  相似文献   

9.
森普拉能源公司撤销案凸显了在双边投资协定中订立自裁决条款的重要性,引起了投资者、东道国政府及学者对双边投资协定中自裁决条款的关注。自裁决条款经美式双边投资协定的发展而获得广泛认同,其目的在于强调和保护国家的安全利益。由于自裁决条款的定性与适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且这种特殊性直接影响到案件结果,因此我国在签订新的双边投资协定和修改旧的双边投资协定时,不应忽视自裁决条款,更不应放弃这一条款赋予的条约权利,而应根据具体情况订立自裁决条款并充分利用其赋予东道国的主权权利来维护国家的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10.
WTO上诉机构在《中国原材料出口措施案》做出的最终报告中,认定中国需要对相关产品出口限制措施进行全面系统改革,但却并没有对具体哪些措施需要改变,以及改变的内容做出明确裁定。考虑到中国在《入世议定书》和《工作组报告》中所做出的一系列特殊承诺,我国需要研究本案专家组报告和上诉报告对特殊承诺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方法分析,判定不能援引GATT例外规定的限制性措施类型,并对GATT一般例外条款的适用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全面综合调整我国原材料出口管理体制,保证有关出口限制措施在下一步改革后符合GATT义务豁免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徐莉 《法学杂志》2012,33(1):165-169
有关WTO"公共道德例外"条款下"域外管辖"问题的争议由来已久,并伴随着域外管辖措施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而益发激烈。对此,DSB欠缺有效的回应,依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规定的解释方法亦无法获知准确答案,文末依据国际法上对于四大管辖权原则的具体设置推知:对于侵犯基本人权等有违公共道德的行为,各国方可行使域外管辖权。  相似文献   

12.
栗瑶 《法制与社会》2015,(4):273-274,277
岔路口条款是国际投资条约中关于争端解决方式选择的条款,它规定投资者可选择东道国国内救济也可选择国际投资仲裁,两者择其一,一旦选定则为终局,有利于防止投资者滥用权利,确保投资争端解决的终局性和有效性.然而岔路口条款适用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见,目前为止只有Pantechniki案的仲裁庭裁决岔路口条款符合适用条件.岔路口条款能否适用,主要取决于国际仲裁庭对岔路口条款的解释,从现有公开的仲裁裁决来看,仲裁庭在解释岔路口条款适用条件时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对“同一争端”的解读上,从当事方和争端性质来判断是否为“同一争端”.Pantechniki案也采取了这种判断路径,但具体解释方法有所不同,该案的分析代表了、也突破了传统的分析路径,为岔路口条款的解释带来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3.
公平公正待遇条款语义抽象,作为条约规则直接适用,既容易引发适用分歧和裁决矛盾,也容易导致私人投资者滥诉,从而损害东道国经济发展主权。国际社会试图通过"习惯国际法最低待遇标准"之限制和"例外条款"之排除等立法技术厘清公平公正待遇内涵以达到限制滥诉和化解裁决不一致的目的,但却陷入了条约规则适用的法方法困境。回归公平公正待遇条款的条约原则地位,并用"立法和司法"、"原则+规则"的法方法,不仅可以避免投资者直接依据公平公正待遇条款的起诉和滥诉,而且保留了司法、仲裁机构在保证缔约方原意的前提下合理解释或适用条约的空间,平衡了私人投资者权利与东道国经济管理主权之间的关系,最终达到化解公平公正待遇适用风险和法方法困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张媛媛 《法制与社会》2012,(9):97-99,117
2009年"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案"经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专家组裁决中国败诉后。2012年3月13日,美国、欧盟和日本再次联手就中国稀土等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诉讼。在这样的国际局势中,中方表示会积极主动应对。然而中国如何从根源上摆脱各国之间稀土需求矛盾的困扰,尽可能的缓和国际间稀土贸易纠纷,避免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政策重蹈原材料出口限制案败诉的覆辙,本文对此将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旨在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见解和建议,以帮助国家和相关部门更好的处理WTO规则之下的稀土贸易纷争,捍卫国家的尊严和正当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5.
左婧媛 《法制与社会》2014,(2):76-77,82
本文从WTO规则法律解释的基本理论入手,在此基础上,运用国际法中条约解释的相关理论和学说,以美欧墨诉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案(以下简称"原材料案")为分析样本,结合案件所涉例外条款(GATT1994第20条(b)款;GATT1994第20条(g)款),据此考察WTO规则法律解释方法在原材料案中的具体适用。最后,得出原材料案中例外条款的法律解释方法带给我们的两点启示。  相似文献   

16.
2001年7月24日,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DSB)公布一项上诉机构报告(案号:WT/DS184/AB/R),对美日热轧钢产品反倾销争端案作出裁决①,裁定美国在该案中的反倾销措施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违反了WTO《反倾销协议》和WTO协定。本案是WTO成立和争端解决机构运行以来国际贸易争端的又一典型。中国"入世"在即,笔者选择介绍这一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加以评述,相信对于吸取经验以应对入世后我国与其他成员方之间可能出现的争端,以及进一步熟悉和理解相关协议都将有所裨益。一、案 情 简 介   1998年9月30日,美洲联合炼钢厂(Un…  相似文献   

17.
在WTO争端解决实践中,WTO争端解决机构的报告对WTO各涵盖协定进行了丰富的解释。中国诉美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争端解决案中,中国与美国围绕"公共机构"的认定这一问题展开激烈的辩驳。专家组与上诉机构采用近乎完全相同的条约解释方法,却对该问题作出截然不同的裁决。本文拟通过分析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报告中关于"公共机构"的法律解释,探求导致不同裁决的主要原因,以期对条约解释作出更为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张俊敏 《法人》2014,(6):40-41
正"稀土案"背后映射出的中国企业对世界贸易规则的理解问题,以及中国企业如何在日益开放的世界中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疑问引发社会各界的思考。业内人士认为,以本案为标志,中国稀土行业的发展进入一个重新反思和深度转型的时代3月26日,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构专家组报告初步裁定美国、欧盟、日本诉中国稀土、钨、钼等相关产品出口管理措施案中方败诉。在中国对裁决结果表示遗憾的同时,稀土这样一个似乎远离人们生活的化学名词一夜间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随后4月25日,中国作为应  相似文献   

19.
反垄断执法机构必须具备明确的竞争理念,其中反垄断案件的裁决文本是反垄断执法机构竞争理念表达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与瑞安航空并购爱尔兰航空案的裁决文本的比较研究,探究二者在文本篇幅、裁决内容、分析思路和分析方法的差异,提出明确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竞争理念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自从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制定"授权条款",允许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实行"普遍、非歧视、非互惠"的优惠关税制度以来,还很少有发展中国家针对普惠制待遇提起诉讼。2002年,印度针对欧盟委员会第2501/2001号法案中的"反毒品激励措施"提起了诉讼,此案经历了专家小组的审理以及上诉机构的复审,最后印度胜诉。案件虽然于2004年5月由上诉机构作出最终裁决,但是由于"授权条款"本身规定的模糊性使得案件的争点较多,专家小组和上诉机构在案件的审理上存在的诸多不同观点,也凸显出了此案的复杂性。而本案非常重要的一个结果就是:导致了欧盟在新出台的980/2005号法案中废除了"反毒品激励措施",并且修改了"特殊激励措施"’的相关规定。本文通过对印度诉欧盟关税歧视案的介绍和分析,借以阐明WTO争端解决机构对普惠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的权威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