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教育与受教育的关系 和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学生依法享有受教育权利和依法享有公平使用教育资源的权利。学校对这些权利的限制应当遵循正当性、不贬损性和最低性原则。不应实质性地损害或剥夺权利本身。教育和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并不能使教育事务的管理置于法治社会之外。法治精神要求学校管理不能像非法治状  相似文献   

2.
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从本质上说就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其核心是学生权利范围及其法律保障问题。关于这一特定法律关系的理论主要有行政法律关系、民事合同法律关系、双重法律关系。在我国教育司法制度中,在学校和学生的法律关系至今尚无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文章通过对有关理论的探讨,试图找到一种思路,对研究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按照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有关社会公平的表述,一个教育公平的社会最关键的问题是:怎样才能使人享有教育平等的机会和权利,怎样才能使这种平等的机会与教育的差别原则得以维持,并在此基础上体现教育的自由、效率和福利优先的原则,除非存在一种教育权利的分配有利于最缺乏教育者。这种教育公平的价值观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观。当然,这种教育公平的价值观是教育公平的比较理想化的状态,实现它,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期。我们现在急需要解决的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怎样才能使人享有教育平等的机会与权利。教育的不公平状态与社会公平在某种…  相似文献   

4.
孙文桢 《青年论坛》2010,(5):102-105
学生和学校之间的关系虽然有不平等的一面,但依然属于民事关系,属于民事合同关系,而非属于国家行政管理关系。学生的权利包括四个层次,即首要权利、作为学生而应当享有的其他权利、作为自然人而应当享有的其他民事权利和作为公民而应当享有的公权利。有必要对学校的权力进行控制,这种控制包括目的性控制和程序性控制。学生权利保护法的体系结构应当以此为基础而确定。  相似文献   

5.
在校学生住房权利的法律界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鄢斌 《理论月刊》2004,1(12):119-120
高校后勤社会化使得校学生不再是过去单一的被管理者角色,而一跃成为享有意思表示自由的民事主体。在校学生的这种身份转化,使我国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与被管理关系的角色定位演变为平等的民事关系。高校学生因为其持续性的租住学校宿舍,从而使得学生整体上作为一个主体对校舍享有权利,我们把这种权利定位为一项总有权。  相似文献   

6.
第六节少年儿童的安全防范措施一个运动场上的暴徒,一个成年的陌生人,甚至于一个熟悉的大人,对一个孩子来说可能意味着身体上或性方面的威胁。许多孩子常常通过学校安排的特殊课程被教导怎样保持安全。下面是一个叫KIDSCAPE 的慈善组织就父母应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作出的建议。第一,安全。告诉你的孩子,他们具有安全的权利,任何人都不能剥夺这一权利。第二,保护他们自己的身体。孩子们必须知道他们的身体属于他们自己,尤其是被他们的游泳衣所遮盖的隐蔽部位。第三,要说不。鉴于许多孩子都曾被教导"永远  相似文献   

7.
教育民主化包含两个方面:“教育民主”和“民主教育”。“教育民主”不仅包括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也包括个体在教育领域中的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的权利。“民主教育”则是把专制的、不民主的、不充分民主的教育改造成为适合公平和民主原则的教育。而以自由和平等为原则的学校管理,可以造就学校教育氛围或学校教育场的包容和和谐,也就必然导致学校教育场具有亲和性、融洽性、创造性和自主性。  相似文献   

8.
由于中学生仍然在学校接受教育,因此,其言论肯定会受到其所在学校的规制。该言论的规制缘由大抵是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为了保护学校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权利。对于发展完善学生健全的人格来说,表达自由是弥足珍贵的,因此,学校对待中学生的言论要尽量采取宽容的态度,除非其言论严重扰乱了学校秩序或侵犯他人权利。  相似文献   

9.
留学加拿大     
《人事管理》2001,(2):45-45
超过98%的加拿大人不是说英语就是说法语,或两者都说。英语和法语是加拿大的两种法定语言。加拿大政府规定,英语和法语在加拿大议会、联邦法院和所有联邦机构里的使用,具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每个人有权在法庭审判中用英语或法语中的任何一种:只要有充分的需要,公众有权受到联邦政府英语或法语的服务;在各省和地区说法定语言占少数的人群,有权受到他们的母语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作者通过访谈调查发现,学校教育不当是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学生产生各种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作者指出学校教育不当不仅仅归根于教育制度的弊端,更重要的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即不能从法律制度上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受到损害,未成年人的权利不受到侵犯。用法律而不是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规范学校和教育者的行为规范应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陈芸 《人权》2002,(3):12-12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但是,随打工的父母进城的农村孩子,过去在城里上学却是一件难事。这是一种不平等,是对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利的一种剥夺。 今天,坚冰终于被改革开放的大潮冲开了,民工的子女可以在城里上学了,武汉市的一些公办学校还取消借读费,向民工子女敞开了大门。这无疑是一件好事,其意义非同小可。  相似文献   

12.
王玲 《求索》2011,(9):182-183,199
实现教育权利的安全保障,促进教育效率的有效运营,维护教育平等促进社会和谐,是教育法的基本秩序价值,这种秩序是计划秩序与自发秩序的统一,同时也体现了功用主义和超越主义的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3.
在涉及学生权利与学校利益冲突的教育案例中,美国最高法院一直寻求着二者的平衡.一方面尊重了学校的自主权和自由裁量权,使学生的宪法权利在学校的特定情景中打了折扣;另一方面,严格界定了学生的言论自由,程序要求等内容,维护了学生的宪法权利.  相似文献   

14.
<正>学校安全是教育事业发展、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和保障,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幸福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解决学校后顾之忧,维护老师和学校应有的尊严,保护学生生命安全。"因此,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创造安全环境,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目标任务。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进一步明  相似文献   

15.
作为消费者,应当积极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那么消费者到底有哪些权利呢?《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作为消费者的主要权利有: (一)安全权。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和学生良好的行为养成,政教处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从政教入手管理学校应当是一种切实可行且收效甚佳的途径。一、“扶车艺术”的应用中学政教工作的对象是12-17岁左右的中学生,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生理和心理发育的最旺盛时期。他们活泼好动,精力过剩,多了几分跳跃动荡,少了几分沉着冷静;他们对人生的看法极不稳定且易陷入极端,顺利时,光明美好,灿烂辉煌,挫折时,灰心丧气,自暴自弃,因而也是人生中最访惶、最迷茫的时期。他们的心理,像一个久撑拐杖的人,忽然扔掉了支撑,心中充满了想要跑、…  相似文献   

17.
葛如江 《半月谈》2004,(9):64-68
安徽省宿州二中(以下简称宿州二中)是一所省级示范高中。在当地百姓心目中,这是一所有名望的重点学校,孩子们都以能上这个学校为荣。然而,就是在这所示范校却发生了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件: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被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以停课并撵出教室的方式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来自老师的岐视以及谩骂和体罚严重损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部分老师的做法就是要把这些“差生”从这所示范学校撵出去。国家法律规定,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每个适龄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而且“一个都不能少”。宿州二中那些受到伤害的孩子及其家长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们曾经向往的重点校带给他们的竟是噩梦般的经历。  相似文献   

18.
男女平等与社会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平等的追求往往产生于不平等的境遇之中。单从性别角度来看,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女性所受到的压迫和歧视更多,因而,男女平等似乎就约定俗成地具有了女性追求平等和赋予女性权利的意义。如果我们跳出这种习以为常的视角,从社会公正的角度反观男女平等的社会意义,我们就会从另一种角度对男女平等进行理性思考和现实解释,就会发现男女平等问题其实牵动整个社会的文明和发展。平等的核心内涵——权利平等是一个指向性非常广泛的理论范畴,内涵丰富而复杂。唯其如此,概念的内涵越发缺乏具体性和明确性。《辞海》将平等解释为:…  相似文献   

19.
不同的身份意味着不同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与提供劳务相关的法律关系当中,劳动者较之受雇者、受雇者较之普通合同当事人,所受到的保护有着明显的不同。我国现代职业院校的学生经常因为实习、勤工助学、兼职而参与到社会劳动当中,如何认定他们的劳动身份,对他们的权益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年龄整体偏小以及社会阅历的不足,学生群体本身就是弱势群体的代名词,所以他们在学校总能受到各种的优待。当他们走向社会,法律制定者和实施者应当不断纠正制度与观念之间的偏差,尽量将他们纳入到特殊保护群体的范畴,以避免其合法权益受到不正当地侵害。  相似文献   

20.
魏超 《求索》2013,(7):211-213
教育不平等是教育制度形成的不公正差异,教育不平等是以出身、天赋、才能、家庭、种族、文化背景、学习成绩、人生理想等区隔、歧视、压制、排斥与贬低某一部分人的教育体制及其方式。这将导致中国教育的偏颇,使得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复兴中华民族的宏伟愿望难以实现。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教育不平等的身心机制及其干预路径。本文认为,教育不平等的心理机制是由于社会经济背景测量中父母等级地位测量的缺乏而导致的可能对于学校教育影响的高估和家庭中父母的自证预言效应;身体机制则体现为教育对象的不良身体健康状态及其被贬低的行为习惯。针对教育不平等的身心机制,本文提出了两种有效的干预路径,即传授知识增长论和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这将为完善教育理论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