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爱才有威     
一只小白兔画了一只小花猫。小松鼠看到后说:“猫的尾巴太小了,照着我的尾巴画得太一点。”小白兔听后马上把猫的尾巴涂抹得又粗又长。小山羊过来说:“猫的脑袋上没有角不好看,快照着我的角添上去吧。”小白兔又在猫的脑袋上添了.一对羊角。刚画好羊角,小白鹅走过来,大声说:“怎么连翅膀都漏掉了呢?快补上去。”小白兔又立刻画上翅膀。修改好的小花猫变成一只张开一时大翅膀、长着一对羊角、拖着一条又粗又长的大尾巴的怪物。  相似文献   

2.
美国新泽西州一名小学校长戴维斯先生为遵守对学生的承诺,某日傍晚爬上校舍屋顶,度过了一个寒冷的夜晚,并且觉得"冷得值"。此前,他对学生说,如果他们在几个月内  相似文献   

3.
一 剥削的含义及其历史功过 近代社会以来,“剥削”的含义主要是指生产资料所有者对劳动力所有者的经济盘剥,即“社会上一部分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无偿地占有另一部分人或集团的剩余劳动,甚至一部分必要劳动”。由此可见,剥削的古义和今义分别从两个方面揭示了它的本质属性——无偿占有。简言之,剥削就是无偿占有;凡是无偿占有都属于剥削。  相似文献   

4.
"瓦猫"是寻常百姓对平安祥和生活的一种期盼,是一种文化,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一种生活幽默,它在云南的很多地方都活生生地演绎着……在云南的蓝天和白云之下,瓦猫安坐在乡村的屋顶正脊、飞檐或门头的瓦脊上,不同造型的瓦猫,像一个个个性分明的瞭望哨,神秘而有趣,成为云南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之一。  相似文献   

5.
瓦猫     
云南民间瓦猫多用来装饰“阳宅”,常安置于房屋门楣或屋顶正脊飞檐上,不仅具有装饰房屋建筑的作用,也具有镇邪驱鬼的功能。瓦猫,因其形象颇似蹲于屋脊上的家猫,故名。其原义是能食鬼的老虎。云南呈贡县彝族无釉瓦猫,整个坯质是用黄泥手工捏制而成的。瓦猫顺着瓦片站立着,胸前有一块凸凹得当的八卦图,且成菱形状直立于瓦猫的前胸,左右角突出身外,八卦图凸处用油漆涂画,十分醒目。瓦猫身上刻有鱼鳞纹,背部有龙刺状直竖,长长的尾巴有力地盘向右腿前。耳朵直立高竖,眼睛大而外凸,鼻孔向前,嘴巴大咧,露出尖利牙齿,呈呲牙咧嘴状…  相似文献   

6.
稻草人     
一天下午4点多的时候,天就快黑了下来,谷索先生带着他的4个儿子结束了打猎活动,开始回家了。他们父子个个身体强壮,胸宽肩阔,在他们粗壮的脖子上,都长着一颗小脑袋,很窄的额头下面有一个弯弯的鹰钩鼻,薄薄的嘴唇,表情生硬冰冷,与邻人素无往来。 在艾蓓危尔领土的旧围墙边他们停了下来,谷索打开了一扇很窄但很结实的门。等儿子们都进去以后,他又将门锁好,把一枚沉甸甸的大钥匙放入口袋里。他跟在儿子们后面,走在一条穿过果园的路上。路边每隔不远有一棵大树,秋风早已把树上的叶子刮个精光。这里曾经是一个大猎场,而现在已经是谷索先生庄园的一部分了。 一个儿子说: “希望妈妈把火生好了!” “那没问题。”谷索说,“看,那边已经有烟升起来了。” 在草地的尽头,能看到谷索家的住房和其他的仓房,屋顶上露出村里教堂的塔尖儿。教堂上的那个大钟楼,似乎想把从它头顶飘过的乌云穿个大窟窿。 “枪里的子弹都卸下来了  相似文献   

7.
安静的收获住在城里的一个地主到乡下收租子,他在佃农的谷仓里东瞧瞧西看看,不知何时把心爱的怀表弄丢了。地主、佃农找了半天也不见表的影子,佃农急得不知所措,把村里许多人请来帮忙,翻遍了谷仓仍一无所获。天渐渐黑了,地主满脸失望,准备放弃寻找。村里人也陆陆续续地回家了。这时,一个人走进谷仓,自告奋勇地说能找到怀表。地主半信半疑,许诺找到后给他奖励。这个人让其他人都离开,自己静静地坐下来。夜深了,整个村庄安静下来,谷仓里也寂静无声。忽然,一个小小的声音从谷仓的右后方角落里传出来。这人蹑手蹑脚地寻声走向那个地方。到了附近…  相似文献   

8.
总是那月     
童年其实是不知愁滋味的,只知中秋的那颗月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特别的亮。故乡的街道房舍和树木仿佛都是月光的剪影。月光中的小小的我也是这剪影中的一部分,和我一般大小的小孩子彼此追逐着月光里各自的影子,就像一只只可爱的小狐狸追逐自己的尾巴。玩累了,就听各家的母亲站在月亮地里唤了各家的小孩子回家,我是最后一个由小脚的奶奶领着穿过月光走回家门的。那扇老木门发着吱吱嘎嘎的响声把童年的那轮满月关在了外面,伤感就是在那个瞬间青藤一般爬上童年的心壁……枕边的月饼飘着玫瑰和桂花的香气,我把它咬成半圆的月亮就自睡去…  相似文献   

9.
正怒目圆睁、大口獠牙,乍看一下,眼前的这些泥塑表情凶恶,但仔细一瞧,它们一个个憨态可掬,蠢萌有趣。它们形态各异,造型百变,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瓦猫。千百年来,它们始终端坐于鹤庆白族人的屋顶,用自己狰狞的面孔为白族人家换来了福报和好运。瓦猫是云南本土民间特色工艺品,其中,大理鹤庆瓦猫因为造型夸张而显得更为独特。瓦猫,长久以来,被人们视为镇宅、辟邪之神物。在鹤庆,瓦猫又被称为"降吉虎""镇吉虎"。在当地,几乎家家户户的房檐上  相似文献   

10.
猫儿盼立法     
“进补——我们食猫”。《羊城晚报》也许未曾料到,它那一则不起眼的广告,会触动成千上万人的“食神经”,引得羊城好多酒家“猫宴”火爆,带来“猫街”的生意走俏,每日有上万只猫死于血淋淋的屠刀下。笔者实地察“猫宴”,访“猫市”,看到了触目惊心的一幕:酒肆“猫宴”上,一桌桌食客发出了阵阵欢笑;门前铁笼中,一只只猫儿发出了声声哀号。他们似乎在求助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群耗子开会研究对付猫的办法,有一只聪明的耗子提议,只要给猫挂个铃铛,猫一来,大家闻铃声而逃,猫就无法抓住我们了。众耗子齐声叫好,兴奋异常。那么,谁去把铃铛挂到猫的脖子上呢?谁也不愿去,也不敢去,挂铃铛的提议也因此搁浅。在现实生活中,说得多做得少,甚至  相似文献   

12.
杜伟 《中国保安》2006,(6):50-51
好想有份爱情我的老家在湖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那里的人们主要收入是靠家中的几亩薄田,我家也不例外。我家有三兄弟,我成绩最好,父母也最疼爱我,于是父母让两个哥哥早早辍学务农,只让我一个人读书,直到我考上重点高中。家人也对我寄予厚望,我在学校成绩一直保持前几名,老师和同学们都说我能考上一所重点大学。可是一场变故让我离开了心爱的课堂。父亲在帮别人盖房子时不小心从屋顶摔下来,落得个终生残疾。那以后,我便不想再读书了,家中有两个哥哥都到了成家的年纪,我不想拖累他们给家里增添负担,于是自己一个人来到武汉开始打工。在经历了…  相似文献   

13.
<正> 浙江省义乌市苏溪镇有位叫张金林的农民,早些年开始就在义乌市著名的中国小商品城里摆摊,妻子在镇里的私营企业上班,家里每年收入10多万元。张金林还有个弟弟,在家里种田。一开始,街坊邻里都说哥哥有出息,弟弟没本事。近几年来,弟弟把稻田改成了塑料大棚,种起了瓜果蔬菜,没想到,一亩大棚种一季的茄子就能赚上好几千块钱。劲头一来,弟弟把哥哥家里闲置的承包地也盖起了大棚,如今每年收入也有七八万元,与哥哥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14.
闲聊尿片     
在《人民公安》上谈到一篇题目是《尿片》的文章,作者说他在哥哥家帮助嫂子洗尿布,尽管他用汰渍洗衣粉把一片尿布洗了又洗,尿布洁净如新,然而当他无意中把尿布放到桌子上时,还是被嫂子扔回到尿布筐里。嫂子的理论是不管它洗得多么干净,它毕竟是尿布,不配放到桌子上。作者由此联想到了刑释解教人员,想到了人们对他们的歧视。作者说:一时的极端让他们坠入了深渊,但是当他们赎完了罪想要费尽全力地爬出深渊和常人一样行走于平地时,却往往会被冷言与白眼踢得人仰马翻。   这里,“极端”这个词儿用得太好了,它让人想到真理往前一…  相似文献   

15.
南欠新米节     
张宁 《今日民族》2006,(3):F0003-F0003
每年9月,秋收开镰之前约半个月,许多民旅都有过新米节的习俗,勐腊南欠村克术人也过新米节,而且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克木人的祖先生活在大森林里,跟树上吃果子的猴子差不多,有许多森林朋友。果子吃完了,又吃野甘蔗和野芋头,还是吃不饱。他们想种谷子,可谷子长在高高的山顶上拿不到。于是,两头着地的蚂蟥朋友,爬上山崖把谷种取了下来。途中,它不小心把各种掉进一个洞里。接着,勒鸟朋友用它的尖嘴去啄,长长的尖嘴磨成了短嘴,也没能把各种啄出来。最后,山蟹朋友来帮忙,它用有力的大夹子一下就把谷种夹出来了。克木人有了谷种…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保安》2008,(9):44-45
案例:"哥哥,我得在你这里住几天!"保安员刘杰的弟弟刘畅慌慌张张找到他,一脸的汗,身上还有几处伤疤。"你怎么了?"刘杰问道。刘畅也不说,只说要在这里住几天。刘杰觉得一定出问题了,所以要刘畅一定要告诉他。见到哥哥严厉的态度,刘畅不得不说出了实情。昨天晚上,刘畅和几个小哥们儿喝酒,酒喝到一半,旁边的一桌嫌他们太吵,就说了他们两句。几个人大概喝高了,不由分说便把对方的桌子踹了,对方也有三个小伙子,于是双方打在一起。直到有人报警,他们才散开。  相似文献   

17.
卫毅 《中国减灾》2011,(8X):1-1
<正>一个年轻男子承受了极大的痛苦,想要自杀。入夜后……他极度哀伤地带了条绳子走到屋后的树林里,爬上树,想上吊。当他把一根绳子绑在树枝上后……树枝说话了:"亲爱的年轻人啊!别在我身上吊死吧,有一对小鸟正在我身上筑巢呢!我很高兴能保护他们。如果你在我身上上吊,我就会折断,鸟巢也就保不住了。请  相似文献   

18.
我一直弄不清楚,为什么在10岁前后,那么地喜爱跑动。后来,我只能归结为我曾生活的那个家园。围墙内是碧绿的菜畦和如冠如盖的果林,还有遍地的柔韧杂草。那时的围墙用手工夯成,不高,更毋须在墙头上戳入碎玻璃碴以防盗贼翻入。墙头披风渍雨,不须太久就显出苍老之相,不再那么有棱角了。这使我能够轻松敏捷地攀上墙头,沿墙疾走,不时就跑到屋顶上去。旧日的屋顶如鱼鳞相砌,走在其中有一股很强的涩感。再沿着屋顶,有时就飞快地爬上伸向屋顶的枝干,这使上树的时间大为缩短。围墙之外,邻舍寥寥有如荒原,人稀地广,四处长满车  相似文献   

19.
“长明哥哥,我们会想你!”“长明哥哥,我们都爱你!”…… 震区里七八个十来岁的孩子,满脸泪水地“挤”在几辆自行车上疯狂地追逐着一辆汽车。这辆汽车接走了他们的“长明哥哥”——李赛。 李赛是谁?他做了什么?  相似文献   

20.
封建社会除了小农分散的占有一部分土地外,地主和封建国家占有大量的土地,这是他们赖以生存和剥削的基则。小农对土地的经营形式,绝大多数是分散的进行自给自足的生产,而封建国家和地主占有的土地,其经营的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由于经营形式的不同,对经济生产和政治斗争往往产生不同的影响,造成不同的后果。 一、地主阶级对土地的经营形式 地主阶级对自己占有的土地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经营形式:第一种是集中经营,对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