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3年,党中央制订了总路线,提出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但是,1955年下半年,毛泽东在农业合作化的问题上不适当地批判所谓“小脚女人”走路,引发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的过早到来,接着发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全行业公私合营,1956年底,迅速地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除1949年10月—1952年底为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目前全国共编制了九个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1953—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一年实现。1953—1956年,国家用  相似文献   

3.
从1953年至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成功地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这短短几年时间里,伟大的社会主义制度即在我国建立。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胜利。值此党诞辰70周年之际,我们有必要认真地回顾这段历史,对于50年代中国历史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给予科学的阐述,既是为了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更好地在改革开放中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也是为了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4.
正内容提要: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酝酿与提出;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在全国范围的建立。1952年秋,党的领导人根据当时的情况和党预定的社会主义目标,开始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秋,过渡时期总路线正式提出,由此开始了大规模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新疆于1955年下半年到1956年末,除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之外,也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任务的完成,标志着新疆各族人民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并逐步建立起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从1953年起实行的  相似文献   

6.
1953年至1956年党成功地创造出一条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之路,不仅改造了资本主义工商企业,而且也改造了民族资产阶级分子,史称“双重改造”。这两种改造既相联系,又有区别。学术界对前者研究颇为深入,而对后者的探讨尚无涉及。本文试在此方面作一剖析。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虽有部分民族资产阶级去了海外,但绝大部分还是参加了新生共和国的建设。这些民族资产阶级的心态极其复杂。一方面他们对结束国内混乱战争、脱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感到由衷高兴;另一方面又对新的经济关系、经济秩序的建立感到恐惧和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全面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转变。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决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它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从而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8.
1949-1956年的7年间,新中国从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到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实现社会制度的深刻变革。期间,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留下弥足珍贵的历史启示。文章通过对1949~1952年与1953~1957年两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概述,揭示两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既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又有明显的属性区别。前者是摧毁旧制度后除旧布新的创建,后者是在创建基础上的全方位提升;前者是新民主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实现,后者是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启。而就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演进而言,前者归属于新民主主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后者归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一五”计划是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年)结束时制定的。其基本任务是进行以156个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以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同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计划规定:工业每年增长速度为14.7%,基本建设投资五年合计为427亿元,等等。  相似文献   

10.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全面的决定性的胜利,这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问题上,刘少奇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大胆地提出了一系列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策略思想。  相似文献   

11.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关于收入分配思想的核心内容。新中国建立后的1953年至1956年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经济形态向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转变,中国的分配政策转变为按劳分配为主体、兼顾平等平均的分配制度。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七年.我国农村的分配政策经历了两次较大变动。从土地改革运动到社会主义改造.不同阶段由于生产资料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不同.个人收入分配政策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2.
郴州市(原郴县城关镇)地处五岭北麓、湘南边陲。解放前,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手工业更是原始、简陋。从1953年冬开始至1956年冬,郴州市与全国基本同步完成了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今天回头来看,这次改造是必要的,成功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当然,由于历史的诸多原因,也存在一些失误。对它作些分析研究,无疑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国家资本主义道路,采用和平的说服教育的方法完成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把资产阶级分子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最后转变为工人阶级中的一员,这是毛泽东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中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作出的最重要和最光辉的贡献,是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思想中最精采最成功的一章.  相似文献   

14.
《湘潮》1991,(9)
我国粮食统购统销政策自1953年10月开始,至1984年结束,前后实行31年。 1952年,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主要任务是基本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5.
统购统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保障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顺利进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文章以1953-1955年这一特定时段的上海为研究对象,对其在贯彻统购统销政策过程中呈现出的特殊性作出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对如何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处理公私关系进行了探索,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并积极稳妥地运用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形式,协调了各种复杂的经济关系。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资本主义完成了其所承担的历史任务,伴随着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消灭而消亡。回顾这段历史,对于今天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康有序推进,处理好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1952年,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这一总路线指引下,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首先,通过合作化的途径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全国解放后,随着土地改革的完成,我们党趁热打铁,坚持自愿互利和典型示范、国家帮助、逐步推广的办法,领导农民广泛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到1956年底,我们党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个体手工业的改造,也采取了类似的方法。其次,通过和平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在我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是对私营工业实行加工、定货…  相似文献   

18.
对资本主义异化现实的无情批判促生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哲学。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其和谐哲学的最高境界和实践完成。对人与人及人与自然对抗危机的一体化改造则是其和谐哲学的实践路径。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和谐哲学的当代图景并不具有实践的均衡性,当代社会已经分延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两重和谐向度。  相似文献   

19.
郭洪亮 《探索》2004,(6):8-10
过渡时期周恩来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有1、强调过渡的长期性——完成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还不能宣告过渡时期的结束,只有国家工业化实现了,才能宣告过渡时期的结束。2、强调过渡中的稳妥性。即首先是同资产阶级的联合,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生产力;其次是对资本主义的限制,并使其转为国家资本主义;最后实现和平改造。3、强调过渡中的不急躁要求。“急躁冒进,想一步登天”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0.
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马克思、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对于产生这样一场重大社会变革的历史动因,理论界、党史界有诸多评说。笔者认为,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地考察对资改造的过程和时代背景,应该说这场变革在1956年形成高潮不是偶然的。早在1956年2月,周恩来就指出:“这是过去六年来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的综合结果”,并且特别强调“这是同最近时期中共中央在各方面工作中进行了反对右倾保守思想的斗争是分不开的”。(1)周恩来的这一分析,总揽全局,言简意赅,深刻地揭示了对资改造高潮到来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