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豆豆,本名林立衡,生于1944年,是林彪和叶群夫妇惟一的女儿。在“文革”特殊的年代,她曾担任过《空军报》的副总编,显赫一时,备受世人关注。2002年5月18日,一家名为“黄鹤大酒楼”的湖北餐馆在北京崇文门幸福大街开张了。这家酒店的“掌柜”不是别人,正是林豆豆!  相似文献   

2.
正办成大事林豆豆到空军报社后,为空军办了一些实事。其中最大、最有意义的实事,是请毛泽东为《空军报》题写了报头。要了解这件事的过程,需要先了解《空军报》的历史。1949年11月11日,空军组建。1950年4月15日,根据空军党委指示,《人民空军》杂志正式创刊。这是本月  相似文献   

3.
1962年1月号的《解放军文艺》刊登了林豆豆的一篇回忆文章,使董叔叔救她的故事流传很广。近日,林豆豆听说董叔叔病重,特意为他联系住进了条件很好的医院,并专程到医院去看望,病情稳定的董叔叔愉快地回忆起当年。  相似文献   

4.
正"黄豆豆,豆豆圆,咱村选举村议员……一颗黄豆搁在碗……她碗里的黄豆乒乓落……俺活七十头一遍。"这是一首曾经流传在晋察冀边区的诗歌,标题是《豆选女县长》,描写的是晋察冀边区第一位民选女县长的真实故事。"三三制"原则建政,根据地民主选举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在敌后建立抗日  相似文献   

5.
《卖报歌》:聂耳与卖报女孩交朋友"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等派报,一面走一面叫,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卖报歌》是聂耳创作的6首儿童歌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1933年,聂耳和一个10岁左右的卖报小姑娘小毛头交上了朋友,他多次伫立在马路边,观察她的劳作,甚至帮她卖报,小毛头起早贪黑地卖报以维持生计的遭遇,深深打动了聂耳,他以小毛头为模特,写出了《卖报歌》。《小白杨》:诗人两次采风有感而发"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卫着北疆,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喽喂,太阳照的绿叶闪银光,来来来……"  相似文献   

6.
家报     
<正>"家报",顾名思义就是"家庭报纸"。我第一次听说"家报"是在三年前,感觉很奇特。三年来,一直想看一看,"家报"到底是什么样。今年三月初,终于如愿以偿。这份《家报》也许是青海省唯一的一份家庭办的报纸,全国也不多见。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这份《家报》比我想象的要大得多、好得多、丰富得多、正规得多。这份2017年1月20日出版的《家报》是他家的第30期,20个版面,全是彩色印刷,报头两  相似文献   

7.
有两件耳闻目睹的事令我印象很深——本人订有一份《杂文报》。每当报纸一来,办公室管收发的小姐便亮起嗓子喊开了:"喂,杨××,来拿雅文报!"第一次,我还真不习惯,想当面指出她的错误:何来‘雅文报’?明明是《杂文报》!原来,《杂文报》的"杂"是繁写的"杂",且是行书体,与"雅"相似,小姐便给《杂文报》改姓了。渐渐地,我也习惯了,杂文本身就是一种不俗的文学体裁,曰之雅文倒是小姐的一大贡献。梁实秋先生不是给其书斋命名"雅舍"吗?何况人家每每好心喊你拿  相似文献   

8.
正龙应台是我非常喜欢的女作家之一,她的文笔多变,有着"横眉冷对千夫指"时的寒气逼人,如刀光剑影。也有"俯首甘为孺子牛"时的温柔婉转彷佛微风吹过麦田。读她的人生三部曲《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再到《目送》,她的写作境界从恬淡的喜悦、成长的焦虑逐渐转往人生的深沉,一桩桩一件件平凡生活里的小事小情,却蕴含了人生中最真实、最纯粹的温  相似文献   

9.
向警予和《大江》报任武雄向警予是我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之一,她协助蔡和森办过《向导》周刊,主编过上海的《妇女周报》,被誉为"宣传鼓动的能手"。但是,她主编《大江》报因时间短暂,则鲜为人知。中央档案馆珍藏的《大江》报1928年2月7日复刊第1号到3月6日2...  相似文献   

10.
创刊于1950年2月28日的《和田日报》,经过61年的艰苦奋斗和改革发展,已由初期的四开四版周三刊,发展成为今天的汉文报四开八版、维吾尔文报对开四版周五刊,彩色印刷,2009年新建了新闻网站,开通了手机报。《和田日报》有一块金字招牌,那就是文艺副刊"昆仑春"。她是  相似文献   

11.
褒贬录     
正褒学毕业回家乡倾力宣传北大荒2014年,代梦迪大学毕业后回到克山农场宣传部,任宣传干事。过去一年,她在《北大荒日报》《黑龙江经济报》等媒体发表消息、通讯92篇,其中各版头条14篇。她用一篇篇有温度的作品,宣传"北大荒精神"和农  相似文献   

12.
在华南抗战史上,关于"华南抗日第一枪"问题,史学界至今众说纷纭。笔者根据所掌握的史料,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拟分别从陆、海、空战的角度进行探讨。一、1937年8月31日:广州、东莞上空打响了华南抗日空战第一枪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对广东的入侵是从空中开始的。据1937年9月1日的《中山日报》和《国华报》、1937年9月4日的香港《工商日报》报道,以及曾任国民党中央空军第29队少尉分队长黄绍濂的回忆文  相似文献   

13.
时值《兵团工运》创刊200期,作为她的忠实读者,似乎有不少的话要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只知道《兵团工运》是我的良师益友,伴我走过整整10个春秋,为我带来许多的欢欣。 10年前,也就是1990年,我在连队担任文书,读的报纸是农一师党委办的《胜利报》、兵团党委办的《新疆军垦报》,读的刊物就是《兵团工运》。当初的写作激情并不是像现在这样的热烈,工  相似文献   

14.
正浮现在我眼前的是邓颖超早期的一篇文章(应称文献):《错误的恋爱》。它发表于1923年4月天津《新民意报》副刊第二期《女星》上,署名"颖超",距今将近一个世纪。邓颖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的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九十六年前,她为什么写这样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5.
正1946年9月,周恩来在南京接受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李勃曼采访时说:1920年去法国留学之前,"我已给国内报纸订合同,给它做特约通讯员,所以在法国一面读书,一面写文章"。与周恩来"订合同"让其做"特约"撰稿人的,是天主教天津教区副主教雷鸣远于1915年创办的一份声名、地位仅次于《大公报》的《益世报》。在五四爱国运动中主编《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的周恩来,曾与《益世报》在宣传上有过交往。1919年8月5日、6日,周恩来以笔名"飞飞"发表《评现今舆论界并问〈益世报〉》《再问〈益世报〉》时评,抨击军阀收  相似文献   

16.
王宇 《世纪桥》2016,(10):55-56
诸葛亮悲剧是《三国演义》中最突出最震撼人心的悲剧。诸葛亮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殊遇,先是受命于危难之际、后是倾力于风雨飘摇之中,最终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统一全国的毕生夙愿,终究不能逃脱悲剧结局。其悲剧产生的原因:首先是《隆中对》的战略构想不合理;其次是刘备集团的兵力部署存在失误;再次是刘备集团没有真正实现"人和";最后是《隆中对》在执行中的修改更不合理。诸葛亮悲剧,令人荡气回肠、感叹垂涕、千古遗憾!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央视《新闻联播》主播欧阳夏丹接受中国纪检监察报专访,谈工作生活中感受到的正风反腐的成效。记者:作为《新闻联播》主播,你如何看近年来正风反腐的成效?欧阳夏丹:现在新闻常有正风反腐的消息,我们播报时铿锵有力,观众也觉得大快人心。比如"百名红通"头号嫌犯杨秀珠回国自首的新闻,当天是我播报的,当时她的认罪让人唏嘘。面对诱惑时很多人把持不住。《永远在路上》里,  相似文献   

18.
调查的起因做《每周评报》,每天都要阅读苏州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的《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三报各有精彩,当然,类同的题材也不少。时常提"差异化办报",那么,在同一城市、同一集团麾下的三张报纸,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时评版成为报纸的"流行元素"。从今年起,江南保健报新开辟了"健康时评"版,一改报纸多年来缺少"声音"的弊病,使专业报也有了流行元素。更重要的是,她增添了专业报的话语权,让专业报因为有"思想"而变得更有质感,更丰满厚重。黑格尔说:"人是靠思想站立的。"同样,报纸也是靠思想"站立"的。没有足够思想支撑,报纸也难"站立"起  相似文献   

20.
萧红,原名张乃莹.1911年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她9岁丧母,“父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掉了人性,”②继母对她更少慈爱,唯一能给她温暖和爱的是祖父.所以,她“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③1928年,萧红在家乡读完小学,考入哈尔滨一所女子中学.在这里,她接触到“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鲁迅的《呐喊》、茅盾的《追求》、美国进步作家辛克莱描写工人生活的长篇小说《屠场》等中外文学作而,使她的思想产生了反对剥削压迫,追来民主自由的进步倾向.1930年冬,因对封建家庭包办婚姻不满,他毅然离家出走.此后,她结识了萧军等进步的文化人士.1932年,她开始文学创作,并以悄吟为笔名,先后在哈尔滨《国际协报》、《哈尔滨公报》、《大同报》等发表文学作品.1933年10月,她与萧军自费出版了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其中收入她的《春曲》、《王阿嫂的死》、《小黑狗》、《看风筝》、《夜风》、《广告副手》6篇作品.这些作品,多取材于下层人民的生活,反映了旧中国的社会面貌,带有鲜明的进步倾向.《跋涉》出版后刚刚送到书店,便遭查禁.萧红不得不和萧军流亡关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