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揭批“法轮功”之后,油然联想到近些年来种种迷信活动确实猖獗,且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其中之一便是烧香拜佛求巫神的人已不再是那些传统的土里土气的“布衣族”,而是加入了越来越多的“洋里洋气”甚至“神里神气”的“现代派”。你看他们在各路神仙面前那般虔诚,长跪不起,一俯一仰之间,最耀眼的莫过于腰间赫然显露的BP机、大哥大等现代化装备。土木泥胎的观音菩萨们自然不能理解这人间闹剧,血肉凡躯的小巫大巫们则在一旁哑然失笑。“小巫”泛起,令人瞠目。有报道说,河北邯郸黄粱村有个“张铁嘴”,算卦明码标价,每次50—200…  相似文献   

2.
以“小巫”掩“大巫”秦海地方保护主义是个不好的词,但不知你注意过没有,有些地方官员很愿意把这顶帽子戴在自己头上。前些日子从电视上看到,某地的老百姓有这样一个饮食习惯,就是喝茶时要放些炼乳,因此炼乳在当地很有市场。有个外地生产的名牌炼乳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3.
影片《开国大典》里有个有趣的细节:毛泽东在西柏坡会见一位外宾时,外宾以为毛泽东和毛润之是两个人,周恩来解释道,我们中国人一般有两个名字:一个是名,一个是字。毛泽东这时幽默地笑着说:我还有第三个名字,这你们就不知道了。 毛泽东的第三个名字就是毛石山。他在1923年9月28日致林伯渠等的信中说:“此信托人带汉寄上,因检查极厉害,来信请写毛石山,莫写毛泽东。”(《毛泽东书信选集》第24页)众所周知,毛泽东又叫毛润之;但他又叫毛石山,就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4.
《方岳魂》序张黎群《方岳魂》的著述者们,提出由我写一篇序文的建议。我思之良久,终于接受了。因为,不少的历史见证人都“返本归真”了,我则还留在人间来作序,这就叫天如人愿。50年前的1944年,是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抗日的年代。战火纷飞,炮声隆隆。日寇军...  相似文献   

5.
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这个人物以他独特丰富的性格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曹操令陈琳用讨伐他的檄文来祭奠袁绍那一场戏如山峦起伏,酣畅大气,充分展示了曹操政治家的风度。在兴味不尽之际,翻阅《三国志》,这一段故事说文学家陈琳原在袁绍手下任记室,大约相当秘书长之类的职务,受命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骂曹操是“赘阉遗丑”,把曹操的祖父、父亲都痛骂了。打败袁绍曹操得到陈琳后问,“你替袁绍写  相似文献   

6.
《大清稗史》载:大学士刘墉因在朝堂上直言进谏,惹得龙颜大怒。乾隆帝当堂做了两张“纸阄”——名日“生死阄”:纸阄上分别写着“生”和“死”两字.刘墉抽到“生阄”便可活命,抽到“死阄”便被处斩。其实这两张“纸阄”写的都是“死”字,因此无论抽到哪张,都难逃一死。刘墉上前抽出一张“纸阄”,看也没看,  相似文献   

7.
朱子庆 《唯实》2002,(11):82-84
一去年 11月下旬 ,比利时小说家兼电影导演让·菲利普·图森访华 ,在离绍兴鲁迅祖居不远处 ,曾拍到一张堪称“绝配”的照片———《浴室·先生·照相机》(这正是一本汉译图森小说的书名 )。事情的经过是 :弄堂入口处的墙上写着硕大的“浴室”二字 ,被人们发现 ,他们欢叫起来 ,示意图森在两个大字前留个影 ,他欣然同意 ,并煞有介事地摆出一副举着相机拍照的姿势……这场景恰好被路边一家糕点店的伙计看见 ,他叫道 :“和厕所拍照 ,哈哈 !”原来 ,那“浴室”两个大字是写在一座厕所的墙上。当我从《作家》杂志看到这段逸事 ,脑子里立即电光石火…  相似文献   

8.
《谁动了我的奶酪?》是一本小说的书名。作者是美国人斯宾塞·约翰逊。本书自1998年出版,迅速在全世界发行超过2000万册。中文版2001年9月出版,到2002年1月已经第11次印刷。一本很薄的小册子,中文版售价16.8元,并不便宜,却如此畅销,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很简单的寓言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一共有四位:两只小老鼠,一个叫“嗅嗅”,一个叫“匆匆”;两个小矮人,一个叫“哼哼”,一个叫“唧唧”。他们每天都在一座迷宫中寻找好吃的奶酪。 这座迷宫很大,结构很复杂,到处都是曲折的走廊,很容易迷路,有的走廊可能通到有奶酪的房间,多数走廊的尽头却只是黑暗的死胡同。  相似文献   

9.
中外博览     
“溯源经济“经济”一词出自古汉语。早在《晋书》中就有“识局经济”的提法了。古汉语中的“经”是“治理”的意思;“济”,是“救助”的意思。“经济”就是“经邦济世”、“经国济民”,即治理国家、管理人民,与现今说的“经济”不是一回事。有一对联“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说的是西汉有两个人写文章最有名,即司马相如和司马迁;而三国时的“卧龙先生”诸葛亮则是“经济之才”,即治国安邦的宰相之才。无独有偶,古希腊学者色诺芬写了一部书叫《经济论》,在西方首先提出“经济”一词,不过其含义是“家庭管理”。19世…  相似文献   

10.
曹操与同学     
邓洪卫 《廉政瞭望》2010,(20):47-47
许攸跟曹操是老同学。两人打小趴在一张课桌上念书,有什么好吃的分着吃,有什么好玩的一起玩,两人关系很铁。许攸喜欢叫曹操“阿瞒”,“阿瞒”是曹操的小名。两人还经常在一起谈论志向。许攸说,我想做一名太守,治理好一个州郡。曹操说,我想做一名丞相,治理一个国家。曹操便戏称许攸为太守,曹操还让许攸叫他丞相。但许攸还是叫他阿瞒。曹操说,你怎么不叫我丞相呢?许攸很为难地说,我叫你阿瞒已经叫顺嘴了,  相似文献   

11.
龚格格 《党的文献》2012,(4):120-121
《资治通鉴》是邓小平十分喜爱的一部历史典籍。他的子女曾回忆说,邓小平“最喜欢中国古典史书,特别是《资治通鉴》,家里有两套,其中一套是线装本。《资治通鉴》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了,应该叫熟读”。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毛毛写道:“父亲特别爱看书,什么书都看,中外古典名著、历史人物传记、时势评论专辑乃至整本整册的二十四史,他通通都喜欢读。在历史古籍中,他最喜欢读的,还是《资治通鉴》。”据子女们回忆,有两个时期邓小平读《资治通鉴》最多,一是20世纪60年代初,一是“文革”中他在江西的岁月。  相似文献   

12.
《红岩春秋》1997年第一期发表了我的《一个上海地下交通员的回忆》。文中有一节是追述1948年我们护送张西曼教授及其夫人、幼女进解放区的经过的。不久,编辑部来信说:“民盟中央宣传部(?)有一女干部叫张小曼,为张西曼之女,似即您护送过的幼女。”这一消息太令我感激和振奋了。我知道张西曼教授已于  相似文献   

13.
蔡建军 《前线》2013,(11):82-82
曹操以唯才是举、知人善任著称于世。三国时代,大才子陈琳奉命写讨伐曹操的檄文——《为袁绍檄豫州文》,笔锋犀利,洋洋洒洒陈列曹操的种种“罪过”,引发各路诸侯纷纷发戈。曹操读罢,也惊得浑身发凉,从床上一跃而起。后来,曹操打败了各路叛军,活捉了陈琳。曹操问陈琳檄文骂他一个犹可,为什么骂他祖宗三代?陈琳不亢不卑,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以对。言外之意,就是说我当时奉命写文章,文思泉涌,骂得痛快,就骂过头了。曹操听出了他这含蓄的说辞,  相似文献   

14.
谷峰  高拉弟 《党史文汇》2001,(11):40-42
不久前 ,某报转载了《党史文汇》一篇题为《地下贸易运输线》的文章 ,说的是抗日战争时期 ,中共晋察冀分局曾派遣多名地下党员 ,在太原城建立了一条地下贸易运输线 ,从敌占区向我抗日根据地运送了大量硫磺等军工原料和紧缺物资。其中提到有个叫杨金凤的 ,和其丈夫在郝庄以种庄稼磨面作掩护 ,建立了第二运输站的事情。杨老大娘的子女拿着这张报纸问母亲 ,报上写的那个杨金凤是你吗 ?当杨老大娘听子女们读了报纸上的文章后 ,感慨地说 :“写的全是事实 ,那个杨金凤就是我……”老人激动万分 ,热泪盈眶 ,那一件件难忘的往事 ,好像又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5.
最近《小崔说事》采访了一批作家,很有意思。其中一位非常年轻的作家叫阿乙,他给自己做好了人生规划,攒够两年花的钱,然后接下来的两年什么事都不干,把已经想好的18个选题写一写,“估计能写出三四个”,这就是他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正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几乎每个人都在微信中强调自己与世无争,可是,一旦有涉具体利益的候,又总是寸利不让,也许,这就是人性。庄子在《则阳》篇曾讲到一个故事:两个国家,一个叫触氏,一个叫蛮氏,为了争夺土地而战。这一仗打得旷日持久,伤亡惨重、民不聊生。最后庄子告  相似文献   

17.
血腥报纸 1946年5月15日,高文彬等一行5人飞往日本东京。他受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大法官梅汝墩的聘请,到东京工作,任务是搜集日本侵华的证据,为千千万万被日军杀戮的同胞报仇雪恨。 这天,他在1937年12月的《东京日日新闻》上发现了一张照片,照片的题目是《百人斩超记录》,照片上两个侵略南京的日军少尉军官拄刀而立,脸上露出冷笑。这两个人一个叫向井敏明,一个叫野田毅,他们以砍掉中国人头颅的数量来进行“比赛”,最终以向井敏明砍死106名无辜南京平民“获胜”,而野田毅失败的原因是军刀刀刃砍卷了,无法再进行凶残的杀戮。  相似文献   

18.
“说”难     
世上什么事最难?说话最难。韩非子早有这方面的感喟,他写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说难》。说话,不就是上嘴唇磕碰下嘴唇吗?人有一张嘴巴,不就是只办吃饭、说话两件事吗(当然还能“咬人”,那是模仿动物行为)?这有什么可难的?然而不然。言为心志,话为思想。说话,就是要说心里想说的话,说真正属于自己的话。谁要说这样“说话”不难,不妨试试看。鲁迅有一篇名为《立论》的散文,写了如下情景: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时抱出来给客人看,希望听听客人的评价。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相似文献   

19.
《支部生活》是我最喜爱的党刊之一,是指引我健康成长、帮助我进步的良师益友。 我出生在一个革命干部家庭,父亲对我非常严格。自上大学以后,我就一直积极要求入党,但始终没能如愿。一天晚上,父亲拿来一本《支部生活》对我说:“好好学一学,革命的道理,入党的条件,看一看就明白了。”从那以后,每逢《支部生活》出刊,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抢一本如饥似渴地阅读,党刊使我思想有了进步。工作不断取得成绩。后来,学校党组织让我担任申请入党人小组的组长,负责申请入党人的工作,这下我的积极性更高了。每次活动前,我都要从《支部生活》中找材料,组织大家学习。《支部生活》上有个栏目叫“申请人园地”,这个栏目中的文章贴近申请入党人实际,非常适合我们学习使用。  相似文献   

20.
茅盾先生在访问了延安后,有感而发地写下了散文名篇《风景赞》,记得其中有一句话给我很深的印象,“最美的风景是人”,如果您赞同的话,那我就可以说,我的手上有一张风景最美的照片,造就了这道最美丽风景的就是已故中央领导人胡耀邦同志。一为纪念唐山大地震30周年,北京市地震局组织编写一本书:《历史的回声——唐山大地震回眸》。因该书编辑郭心女士在《城市与减灾》杂志社工作,她经常编发我写的稿子,彼此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为此她再次向我约稿,对于她的征稿,我当即表示积极参与,并初定写唐山重建方面的内容。随之,我开始广泛搜集资料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