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毛泽东1942年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著名演讲中有过这样一段精彩论述:"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他老人家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纵观毛泽东的一生,一直重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而学以致用更是他的一个显著特点。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运用,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信手拈来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均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教育部连续下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将今后德育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衔接,优化相关内容。鉴于此,本文围绕自媒体环境下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践行视角,从文化引导、自信培育、为人处世、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层面,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毛泽东与胡耀邦同为湖南人,同受湖湘文化的熏陶而具有实事求是、敢于担当的性格。毛泽东很信任胡耀邦,曾在延安称赞胡耀邦"思想敏锐,口若悬河",并且着意培养胡耀邦。而胡耀邦一生最崇敬的人就是毛泽东。1981年7月1日胡耀邦代表中共中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党的一代又一代的领导者和大批干部,教育了全国各族人民。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战略家,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  相似文献   

4.
正房广顺主编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以中央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以习总书记关于培育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尤其是他在  相似文献   

5.
刘竹 《新湘评论》2020,(9):45-45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个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历数千年的发展,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高校思政教育应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从而较好地实现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九一三"事件后,人们很纳闷,林立果策划武装政变,毛泽东怎么会知道的?他在南方的行动为什么那么神秘,他为什么提前回京?他们纷纷猜测:毛泽东一定在林彪家族安有内线。十几年前,有人写书说林彪的卫士长李文普就是毛泽东、周恩来安插在林彪家族的内线。对此,李文普在1999年2月的《中华儿女》上发表《林彪卫士长李文普不得不说》一文,驳斥了这一说法。此后,有人通过寻觅,又把猜测目标锁定在林立果小舰队的成员、后来被判16年徒刑的李伟信  相似文献   

7.
吴文仙 《当代贵州》2014,(34):16-17
正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贵州以贵阳孔学堂为载体,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传统文化融入大众、融入现代、融入生活,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孔学堂效应"。"文化高地"传承经典2014年12月5日,省委副书记李军在《光明日报》撰文阐释孔学堂的建设理念。他表示,孔学堂不是庙堂,  相似文献   

8.
正人民出版社2015年5月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作为我们民族"根"和"魂"的中华文化,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并赋予中华传统经典以新的时代内涵。为了让广大干部群众更好地吸取蕴含在中华传统经典中的丰富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智慧,人民日报海外版精心编写了本书。全书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  相似文献   

9.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之根,也是现代社会无法消弭的中华民族的精神标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成分的集合,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最优良文化基因,凝结着亿万中华儿女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并被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传承发扬。剖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的文化精髓,使它更好地实现现代化转换,是传承与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亦是助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它以无形的巨大力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而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主干的儒家思想,以它特有的魅力深刻影响到现代学校教育之中。只要稍加注意我们便不难发现,不管是学校的德育工作还是管理者的运营策略,无不与儒家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孟子有云:"夫天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精  相似文献   

11.
《当代贵州》2011,(30):60-61
毛泽东自幼饱读"四书五经"。从《尚书》到《诗经》,从《论语》到《孟子》,他都熟读成诵。他在演讲、讲话和与人交谈时,常常上天入地,海阔天空,纵横古今。对于国学典籍,他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妙语连珠。他对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了如指掌。一部《资治通鉴》,他读了整整17遍;煌煌《二十四史》,被他翻破了。他的史论常常石破天惊,他的史识往往发人未发。  相似文献   

12.
战狼Ⅱ     
《党建》2017,(7)
正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2017.7.282015年《战狼》创造了国产军事题材电影的巅峰。影片主题"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激发了无数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战狼2》直击现今世界最关注的"国际反恐与救赎",讲述的是冷锋在非洲救援的故事。面对突然被卷入的ー场国家叛乱,他孤身冲回沦陷区,带领同胞和难民们展开了生死逃亡,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气魄、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3.
<正>在浩如烟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中国诗词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沉淀在每一位中华儿女血脉里的文化基因,能唤醒每个人心底最温暖的记忆。丁酉新春,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强势霸屏。它不仅唤起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尊崇,也引发大家的思考: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该如何传承发扬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才能浸润时代人心,走上复兴  相似文献   

14.
王文兵 《前线》2017,(4):13-15
毛泽东传统文化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加以改造和发展,并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为我们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和发展毛泽东传统文化观,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目的,阐发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论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这一年,《共产党宣言》也170岁了。它蕴含的信仰味道,历久弥新而醇厚,经久不衰而隽永。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读着它,不断续写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新篇章。毛泽东: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毛泽东1920年第一次读《共产党宣言》。这一年,毛泽东27岁。同年,他在湖南创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第二年在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16.
正毛泽东7岁拜孔夫子上了私塾,饱读"五经""四书",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对中华传统文化自是谙熟贯通。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中华传统。在其一生,以中华传统文化立身处世,忧国报国,待亲待师,兄弟相处,亲戚往来,交友待友,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对国家:忠诚"忧国忧民,心怀天下",自古以来就是儒家提倡的做人的头条准则,也是我国历代士大夫和进步知识分子的崇高精神和民族担当。  相似文献   

17.
李欣 《世纪桥》2023,(11):14-16
在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境遇下,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与时代的趋势,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著作《矛盾论》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立足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创性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以中国特色。文章以《矛盾论》为分析对象,探索毛泽东同志《矛盾论》中透视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意蕴及对当代的价值贡献。  相似文献   

18.
从《毛泽东早期文稿》可以看出:青年毛泽东已经"略通国学大要",具备很好的国学修养。青年毛泽东对何为国学、国学何为、如何学国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青年毛泽东"略通国学大要"是他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和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主体素质方面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作为我们民族"根"和"魂"的中华文化,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并赋予中华传统经典以新的时代内涵。为了让广大干部群众更好地吸取蕴含在中华传统经典中的丰富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智慧,人民日报海外版精心编写了本书。全书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老子》《史记》等众多典籍中精选了一百四十余条古典名句,按中  相似文献   

20.
<正>河北卫视历经两年探索,确立了"传承文化、凝聚力量"的文化频道定位,并逐步构建出"中华"文化系列品牌特色节目集群。从《中华好诗词》的发轫,到《中华好民歌》出世,再到今年强势推出《中华好家风》,从诗词,民歌、家风三个具有中华传统文化鲜明特征的符号入手,以不同角度、不同视域深入挖掘,唱响中华牌,传递正能量。"看好诗词,唱好民歌,树好家风"的频道理念不仅在业界,更在广大受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