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圣诞节在中国越来越火,甚至超过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这是不是正常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6月份是孩子们庆祝节日的时候。无论他们身处何地,在属于自己的节日里,他们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度过这一美好的时刻。  相似文献   

3.
年味     
聿戊 《前进》2006,(1):55-56
过年的味道是什么,很难说清楚。这些年,人们好象总在思考,甚至议论,直至埋怨:年味淡了。由此而往,就提出了个问题:年味是什么?也有人在一些报刊上已发表过文章,想说清楚。但说的缘由是因为与外界交往多了,带洋味的节庆也登陆了,而且峨冠博带,招摇过市,勾引得不少俊男靓女趋之若  相似文献   

4.
节日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约定俗成或人们所特别规定的专门时日,是一个民族传播与传承其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也是构成这一民族特有的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事节日是某种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耕作制度、农耕文化的产物。侗族农事节日具有促进侗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秀真 《半月谈》2004,(2):50-52
作为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具有特别丰富的文化内涵,几千年来它不仅深受本民族的重视,还成了许多亚洲国家的共同节日。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断开放,许多人却逐渐感到春节不再像以前那么吸引人,年的味道越来越淡了。以后的春节还会不会是中国人隆重的节日?年味淡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还是其中另有原因?我们是漠然置之,还是积极主动地去做些什么?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本刊记者走访了著名的民俗学者、中央民族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陶立璠教授。  相似文献   

6.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敏 《前沿》2008,(8):191-193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弘扬传统节日文化面临着受西方文化冲击和国内保护和弘扬力度不够的困境。为进一步把传统节日文化发扬光大,要着重抓好基础工程、必要保障、关键环节、重大举措、有效方式等这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我国传统民俗节日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宝贵资源和重要载体。深入挖掘传统民俗节日的文化内涵进而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对于增强其民族文化认同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功能,保障国家文化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特点,结合相关主题实践活动,对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精神认同感教育问题展开探讨,并对如何进一步发挥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民族精神教育功能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8.
人类有两种文化,一种是写字的文化,一种是说话的文化,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传统民族节日都属于说话的文化。西班牙的斗牛节、巴西的狂欢节、中国的春节等都是说话的文化。与西班牙节日的人牛相斗和巴西节日的纵情狂欢不同,中国人耍狮子、舞龙灯是一种人模拟神兽的表演,带有严肃的仪式性质。  相似文献   

9.
覃晖雁 《传承》2010,(9):132-133
随着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农村居民工作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村地区,特别是中部山区农村的节日氛围和农村居民的节日意识日渐淡化。节日意识的淡化不仅冲击着那些基于民俗、民风而存在的文化遗产的传承,也影响着农村文化建设的开展。复兴农村居民的传统节日意识,既需要我们重新凝练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也需要我们以时俱进,对传统的过节形式进行变革,同时也需要政府采取积极的措施为农村居民的过节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农村居民工作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村地区,特别是中部山区农村的节日氛围和农村居民的节日意识日渐淡化.节日意识的淡化不仅冲击着那些基于民俗、民风而存在的文化遗产的传承,也影响着农村文化建设的开展.复兴农村居民的传统节日意识,既需要我们重新凝练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也需要我们以时俱进,对传统的过节形式进行变革,同时也需要政府采取积极的措施为农村居民的过节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王静 《新东方》2009,(3):F0002-F0002
黎族“三月三节”(农历三月初三)是海南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称爱情节)。  相似文献   

12.
谢宏雯 《长江论坛》2007,(6):F0002-F0002
2007年11月,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在湖北省隆重举行。本届艺术节的申办、承办得到了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他们为"八艺节"确定了  相似文献   

13.
任蒙 《政策》2003,(10):26-26
记不得是那位先贤说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可惜,很多中国人不明白这个理。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其精华堪称一流。那种要把我们民族的东西反个干净,把西方的一套全部搬来的言行,恰恰与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愿望背道而驰。事实上,有些人真正感兴趣的,只是西方的某些生活方式。对于究竟要向人家学什么,未必弄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14.
左亚文  陈黔珍 《新东方》2004,(10):22-29
社会主义文化不是脱离民族文化传统的一般抽象,它只有建基于民族文化之上并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从内容和形式上真正成为民族化的先进文化,才能使自己充满活力并获得蓬勃的发展。因此,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首先有一个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好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这似乎是一个老话题,但长期以来有一些理论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有继续深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每年2月14日是西方人的“情人节”。时下中国人特别“崇洋”,把外国人的节日拿来当作自己的节日,这叫时尚。于是乎民族文化的捍卫者疾呼:其实,中国人应该过自己的节,中国不是也有个表达爱情的节日吗:它是农历七月初七。民间传说这一天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又称叫“七夕节”。可是,时尚无情,作为社会主流的年轻人偏偏不把牛郎织女当回事。临近“情人节”或到了“情人节”,马路上也好,商场里也好,写字楼中也好,到处可见年轻人“躁动不安”的身影。向心仪的女孩献上一束玫瑰、一盒巧克力或一瓶香水,成了追逐爱情的男孩们的“必修课”。那些“狡黠”的商人们,也抓住机遇试图大发“爱情财”:春节还未过去时,就蠢蠢欲动地炒作起“情人节”题材了。  相似文献   

16.
DAVID is a British man who came to work as a teacher in Beijing.There he met a girl called Miss Wang, and romance soon blos-somed between the two. They decided to get married, so they firstwent through the marriage registration procedures required by Chi-nese law. That was the easy part. When it came to the ceremonyitself, the young Briton found that he had much to learn about the Chinese way,as each detail of a traditional Chinese wedding symbolizes some cultural or philo-sophical elemen…  相似文献   

17.
陈超  张振飞 《前沿》2011,(24):181-183
传统文化与大学文化,是两个互不相同而又相互联系的概念。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和血脉。传统文化是现代大学文化的新视角,实现传统文化育人功能,价值发掘是前提,载体创新是关键,扩大覆盖面是保证;同时,必须与学生需要、时代特点、大学精神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1月11日,由叶圣陶研究会举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在江苏淮安隆重开幕。全国人大常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统促会副会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本刊摘取部分内容刊登。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0月20日至22日,由九三学社中央和中华文化学院共同主办、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协办的“茗谈中华传统文化——百脉通流炎黄血、未曾相识已相亲”座谈会在北京香山举行。来自祖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和海外的华人学者共50多人出席了座谈会。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为此,本刊特刊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韩启德教授在“茗谈中华传统文化”座谈会上的欢迎辞。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