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令刚 《求索》2012,(7):133-135
《昭明文选》李善本音注和五臣本音注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区别。其从单刻本到合刻本的演变规律是:当音注五臣有李善无时,保持五臣原貌;当五臣无李善有时,或保持李善原貌,或将其变为五臣夹注的形式;当两者皆有且相同时,保留五臣注,删除李善注;当两者皆有但不同时,两者皆保留。  相似文献   

2.
你是谁的人?     
笔者的一位老乡,今年大学毕业分到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不到一月就跑来向我诉苦,说单位不时有人神秘兮兮地问他:"你是谁的人?"并请教我,他该怎么办?我说,你只管埋头工作,告诉池们谁的人也不是,你是你自己的人.老乡苦笑着说:"不行啊,我们单位书记和主任矛盾很大……"我也感到无可奈阿,总不能教唆他"良臣择主而事"或"卖身投靠"吧!  相似文献   

3.
赢政丢下大秦江山仙逝之后,被阉割了生殖器的赵高大搞阴谋诡计,硬是把个昏聩无能、对其言听计从的胡亥推上了他爹坐过的宝座。赵高为了显示自己  相似文献   

4.
《刘墉传》中有个故事,有一天,乾隆皇帝跟刘墉说:"朕今年45岁,属马的,你呢?"刘墉垂手说:"臣也45岁,属驴的。"乾隆感到惊奇,又问:"朕属马,爱卿怎么属驴?"刘墉说:"万岁属马,臣怎能同属?只好属驴了。"十二生肖当中,哪有"属驴"之说?这不是明显的说假话欺皇上吗?一般人可能都会这样想,但皇帝不这样想。因为在他看来,只有  相似文献   

5.
四库馆臣的文学批评思想产生于纯粹的古典语境,体现了传统社会的主流观点,为我们反思现当代人的古代文学研究提供有益视角。魏晋南北朝文学在当下的研究语境中享有盛誉,却难以契合馆臣的文学趣味,因而在以馆臣为代表的传统士人眼中历史地位并不高,更不会被视为“自觉”的象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要坚持本土文化立场,并在此基础上汲取外来文明之长,以促使古今话语对接。  相似文献   

6.
《新东方》2018,(1)
清代四库馆臣纪昀、陆锡熊等认为,台阁体是伴随明代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流变的,它形成于永乐,流变于弘治、正德之间。四库馆臣之台阁体文体说及流变说,较为客观地显示出台阁体发展的阶段性,以点带面地反映了台阁体发展的情状。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爱国主义,远没有成为历史的话题,有人在惊叹屈原、杜甫博大精深、震古烁今的创作之余,又常生疑窦:被誉为爱国主义诗人的屈原、杜甫又近乎是愚忠的典型。爱国乎?愚忠乎? 中国封建王朝曾经有过辉煌灿烂的岁月,“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威信和权力。孟子主张“君权天授”。韩愈在《原道》中则对君、臣、民的权力与义务作了通俗的解释:“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  相似文献   

8.
门庭若市     
〔邹忌不若徐公之美,而妻、妾、客皆以为美于徐公。〕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为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今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音基)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相似文献   

9.
正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一则朝廷之臣,取其鉴达治体,经纶博雅;二则文史之臣,取其著述宪章,不忘前古;三则军旅之臣,取其断决有谋,强干习事;四则藩屏之臣,取其明练风俗,清白爱民;五则使命之臣,取其识变从宜,不辱君命;六则兴造之臣,取其程功节费,开略有术。此则皆  相似文献   

10.
《乡音》2007,(8)
7月下旬,宁波市海曙区纪委、海曙区西门街道工委等部门,正式推出公益性免费网游《清廉战士》,游戏中的165个人物,原型均出自历史记载,如海瑞、包拯、赵高、和珅等。据介绍,这是国内第一个以廉政文化建设为主题的网络游戏。  相似文献   

11.
李月 《中国人大》2010,(1):48-49
1905年9月,清政府仿照当年日本"明治维新"前向西方派出五大臣考察的形式,正式派端方、载泽等五大臣赴欧美考察政治。就在五大臣准备出发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  相似文献   

12.
1905年9月,清政府仿照当年日本明治维新前向西方派出五大臣考察的形式,正式派端方、载泽等五大臣赴欧美考察政治。就在五大臣准备出发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革命党人吴樾怀  相似文献   

13.
<正>【原文】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一则朝廷之臣,取其鉴达治体,经纶博雅;二则文史之臣,取其著述宪章,不忘前古;三则军旅之臣,取其断决有谋,强干习事;四则藩屏之臣,取其明练风俗,清白爱民;五则使命之臣,取其识变从宜,不辱君命;六则兴造之臣,取其程功节费,开略有术。此则皆勤学守行者所能办也。人性有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诸葛亮是一位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他不仅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而且是一位集人类智慧与才能于一身的理想化人物。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在出庐之前,曾有一段躬耕的历史。躬耕地在哪里?用诸葛亮自己的话说:“臣本布  相似文献   

15.
三、“人有十等”不包括农业劳动者 《左传》昭公七年,楚申无宇曰:“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供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马有圉,牛有牧,以待百事。”对这段话,清人俞正燮《癸已类稿·仆臣台义》解释得比较明晰。他说:“ 皂者,赵策所谓‘补黑衣之队’,卫士无爵而有员额者,  相似文献   

16.
近读《诸葛亮新传》,诸葛亮给后主刘禅的疏中有这样一段话:“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春秋》贲师,臣职是当。请自眨三等,以督厥咎”。看来诸葛亮实在无愧一代贤相,他对街亭之失不仅承担责任,还  相似文献   

17.
毛笔是中国"文房四宝"中的一宝,湖笔便是毛笔中钟秀的一族. 相传,湖笔起源于秦朝,其祖师爷是秦朝大将军蒙恬.千百年来,湖州善琏镇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蒙恬为了躲避赵高的追杀,逃到善琏隐居下来,获得了美丽善良的少女卜香莲的爱情,而且和她一起发明毛笔,并把制笔的技术传给乡亲.  相似文献   

18.
李自强 《今日浙江》2014,(19):62-62
正《隋书·经籍志》所辑《汉武故事》记载:有一回,汉武帝乘车在宫中巡游,驾临管理车辇的郎署衙门时,碰见一位职位卑微的老郎官。只见他尨眉皓发,汉武帝忍不住问他:"叟何时为郎,何其老也?"老翁回答说:"臣姓颜名驷,江都人氏。以文帝时为郎。"武帝又问:"何其老而不遇也?"颜驷答道:"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老,而臣方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武帝感其言,擢拜颜驷为会稽都尉(郡军事长官)。  相似文献   

19.
指鹿爲馬     
趙高欲為亂。恐羣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耶?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者。高因陰中諸言鹿者為法。——《史記·秦始皇本紀》  相似文献   

20.
郑任钊 《前沿》2010,(22):24-27
《春秋公羊传》是一部解释《春秋》的著作,写定于汉初,但在写定之前,经过了长期的口耳相传过程,在传授过程中历代学者又不断有所损益,其主要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思想观念.《公羊传》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君臣观念,提出"别君臣",主张君尊臣卑,通过约束贬抑臣下,维护君主尤其是天子的权威.但同时主张君臣以义合,要求君主要率先守礼,礼遇臣下,反映出先秦儒家在君臣观念上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