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复杂的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历史使命,采用多种方式开展一系列政治动员。通过政治动员维护了国家安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和平的国际环境;重建了社会秩序,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提高了自身执政能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增强了民众的政治认同感,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人才资源和社会力量,对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委书记、市长黄敬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的当天,成立了以黄克诚为主任,谭政、黄敬为副主任的人民解放军天津区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了中共天津市委,黄克诚为书记,黄敬为副书记;成立了天津市人民政府,黄敬为市长。  相似文献   

3.
江涛 《党史纵横》2003,(1):32-35
统战工作历来是我党的一项重要工作.革命战争年代里,我们靠统战工作分化瓦解了敌人,赢得了越来越多朋友,甚至是知音,从而削弱了敌人的力量,壮大了自己,为最后夺取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建国以后,我们又靠统战工作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为台、港、澳的回归祖国,为争取海外华人华侨参与国家大事,为争取更多的国际朋友,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无可替代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70年的漫长革命生涯中,在党和国家历史关键时刻,陈云同志多次发挥关键作用,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革命战争时期,陈云同志为形成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做出了特殊贡献;建国初期,为迅速稳定金融物价做出了杰出贡献;20世纪60年代,为恢复国民经济呕心沥血,禅精竭虑,成绩斐然;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朱文华 《实事求是》2007,198(5):5-7
和谐社会理论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提供了新的生长点.其一,和谐社会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创新提供了新的生长空间;其二,和谐社会理论为社会矛盾学说创新提供了新平台;其三,和谐社会理论为社会机制理论创新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前线》2021,(5)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奋斗为世界文明发展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中国革命的胜利有力推动了全人类解放事业的发展,中国经济发展奇迹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中国道路的成功为人类走向现代化开创了新模式,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党精神为全球政党树立了新典范,中国外交为形成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注入新动力。  相似文献   

7.
何军 《党史文苑》2008,(2):77-78
学生社团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载体作用: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教育新载体,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活动新载体,为和谐教学关系与师生关系的建立提供了沟通新载体,为大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了锻炼新载体.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改革观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基本观点,为整个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富发展开辟了新的理论视野,为唯物史观指导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9.
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妇女解放思想体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文联 《理论学刊》2003,4(3):100-103
"十月革命的炮声,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观察和研究中国妇女问题,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科学体系.概言之,它以提高妇女社会地位为根本出发点,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目标,以政治革命为根本途径,以劳动妇女为根本依靠力量,揭示了妇女解放的科学规律,为行将到来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梁丽华 《探索》2008,(1):21-24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马克思主义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国内外发展经验为科学发展现的形成提供了实践依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内在动力,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则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外部动因.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琳 《理论学刊》2003,(2):14-17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深化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夯实了思想基础 ;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新境界指明了正确方向和途径 ;以党的建设为切入点 ,通过对党的建设的思考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添了新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2.
他将为人、为师、为学高度统一,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为师之道,丰富了新时期优秀教师的崇高精神。  相似文献   

13.
《当代贵州》2012,(11):12
5年来,全省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具备了经济起飞的基本条件:大力推动提速转型和改革开放,为经济起飞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经济起飞凝聚了巨大力量;大力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为经济起飞提供了精神动力;大力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经济起飞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经济起飞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好"与"快"共鸣,"转"与"赶"协奏。  相似文献   

14.
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反映人民心声、代表人民意愿,就必定赢得人民支持、受到人民拥护。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集中表达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八荣八耻”不胫而走、广为传播,迅速成为社会各界共识。“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论述,概括精辟,寓意深刻,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5.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实际,高瞻远瞩、放眼世界,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蕴含着丰厚的科学思维,是理解和把握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智慧之匙。这些科学思维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统一于新征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战略思维为发展全局指明了方向,辩证思维为想问题、办事情提供了根本方法,创新思维为发展的关键环节打开了突破口,底线思维为两个循环提供了安全保障,历史思维为新时代、新格局提供了攻坚克难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针,深刻阐明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成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问题,为我国的社会发展指出了光明前程。  相似文献   

17.
正1944年9月8日,在延安各界为中央警卫团普通战士张思德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讲演,首次揭示了我党我军不懈奋斗的唯一根本宗旨,阐明了"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的根本价值取向,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全部理论基础和价值支撑。这种崇高的价值追求为我们党指明了奋斗前进的方向,对于我们党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丰富了人类的思想宝库。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以中国基本国情为依据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道路,探索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模式,实践了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方向,引领了以践行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风尚,深刻揭示了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以及推动中国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颍组 《江淮》2012,(5):28
近年来,颍上县以保护农业生态为前提,以加快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根本,发展生态农业,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开创了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现代化建设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创造了前提条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形成确定了正确方向和原则,突破了对中国现代化的战略认识,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合适的制度基础等方面作出了历史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