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海波 《奋斗》2006,(2):25-29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当前我省农村公共事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加快发展,成为制约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瓶颈。工业如何反哺农业,公共财政如何更多的覆盖农村,公共服务如何深入农村,惠及农民,是目前解决好“三农”问题中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党课》2007,(11):6-7
“三级联创”活动是在农村党的建设中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各级党委要深刻把握“三级联创”活动的主题,全面加强农村党的建设,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推进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向纵深发展,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的十年,是四川“三农”发展的黄金时期,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的十年,是四川“三农”发展的黄金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了整体跨越,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总结回顾十年“三农”工作,对于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加速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四川“三农”工作将谱写出更加绚丽的篇章。  相似文献   

4.
农村公共食堂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产物。安徽省农村公共食堂的发展过程是全国农村公共食堂发展过程的缩影。本文通过对“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安徽省农村公共食堂兴废虏史的详细考察和梳理,从中管窥全国农村公共食堂的总体概貌和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5.
陶世祥 《探索》2011,(5):86-90
农村“三权”抵押融资是当下解决中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缩小三大差距、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重庆农村“三权”融通配套改革的实践考察,剖析了制约深化农村“三权”融通配套改革的因素,并提出完善建议,以期达到既最大限度盘活农村“沉睡”资产,有力激发农村经济活力,又创新金融制度,防止信贷风险,实现农业与金融共同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关于“三农”问题的主要特征是,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贫困人口量大,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我省属山区农业省份,城镇化率较低,产业化程度较弱,农民增收困难,农村总体上比较落后,解决“三农”问题更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深化农村改革试验,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不断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深层次问题,是推动“三农”工作走上科学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十分牵挂和关心的问题。2004年以来,中央每年就加强“三农”工作连续下发了7个1号文件。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主题是“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特点是跳出“三农”看“三农”,把“三农”工作看得更高、看得更重,要求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三村建设”是在农村落实“三个代表”的有效载体和机制。其理论依据 :“三村建设”是贯彻党的路线、纲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正确道路 ;是党领导农民自我解放、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反映了农民、农业、农村发展的客观需求 ,找到了解放新时期农村发展三大基本主题的有效途径。推进“三村建设” ,落实“三个代表”就要树立以科技为本的理念 ,引导“科技富村”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树立以农民为本的理念 ,健全“民主管村”的机制 ,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三村建设”的落脚点 ;树立以法治为本的理念 ,用法律保障农业和农村改革的顺利进行 ,把提升农民的法律素养作为“依法治村”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巴南区有广袤的农村,农村人口61.5万人,占全区人口的71.8%。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快农村全面发展,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引向深入,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缆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实现农村与城区统筹发展,作为实现富民强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来抓。2003年以来,巴南区开展“千人下村社”活动,组织区、  相似文献   

10.
“以煤补农”:“以工补农”政策在山西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的角度讲,我国现阶段都必须选择“以工补农”政策。山西作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试点省份,“以煤补农”成为“以工补农”政策的现实选择。实现具有地方特色的“以煤补农”政策,可以实现社会经济资源和政策资源的再分配,有利于山西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基础的一年。在这种形势下,中央决定在全国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哈尔滨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了实施“强县”发展战略,再次把县域经济摆上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为县域经济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契机。“强县”战略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作为“强县”战略的重要基础,随着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已逐步健全和完善。但如何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充分发挥它们的最大功效,使其持续永久地服务农村,惠及农民,是摆在各级组织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是一个农业大县,80%的人口在农村,农业农村工作做得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其所确定的“十五”期间建设全省综合实力最强县目标的实现。“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全县上下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千方百计求进步,齐心协力抓发展,形成了认真实践“三个代表”,努力推进农业农村工作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4.
“三下乡”活动是当代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途径。新时代的“三下乡”活动一方面应继续把握当代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强化实践育人的作用,进一步贴合共青团改革;另一方面应致力于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满足党的事业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之“新”思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思想体现了“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是科学发展观之“维”;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伦理,遵循发展的生态规律,是科学发展观之“度”。  相似文献   

16.
"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农村养老保障改革思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田雪原 《新视野》2003,(2):70-72
建立在“二元经济”基础上的城乡分割的“二元人口”管理,是制约人口城镇化的“瓶颈”,也是形成城乡“二元养老”保障体系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加快城镇化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任务。农村养老保障改革思路的突破,关键在于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为农业发展和农村养老保障改革寻求物质基础;维护家庭养老非正规群体行为,为社会养老正规行为的建立赢得时间,发展市场取向的农村养老保险,稳步推进强制性社会养老保障改革。  相似文献   

17.
杜梅萍 《前线》2011,(4):8-10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日前召开的北京市农村工作会议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工作把脉:会议总结2010年和“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十二五”和2011年农业农村任务。为深入贯彻会议精神,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市主管农村工作的副市长夏占义。  相似文献   

18.
魏锡钦  龙玉牛 《湘潮》2008,(10):8-10
“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中内曾连续发出5个“一号文件”关注“三农”问题,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关注“三农”问题。十七届三中全会,将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大跃进的产物。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一大二公、一平二调、“穷过渡”等特点,都是“左”倾思想泛滥的结果。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体制,超越了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要求,并由此导致了农村发展的徘徊和停滞。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失误。反思人民公社的发生过程及“左”倾思想形成的条件,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推进,仍有一定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个资产上亿元的企业老板选择到偏僻、贫困的农村当“村官”.用企业的经营理念在农村主事。他不是农民,经营的企业与“三农”也不沾边,有人说他是“钱多了没处花”.也有人说他是“跟自己过不去”——刘树生担任村党委书记半年多来.个人垫资300多万元,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和群众生活条件。他带去资金、市场等资源,还带去新的观念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