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放并加强地方政府发债管理是学界多年所关注的改革大计,随着财政部起草的有关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方案已提交国务院待批,我国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将是大势所趋.从政府职能、现实财政收支和代际公平三个视角对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地方政府职能重要性的进一步凸显、现行的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匹配财力与事权效应的不显著、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代际不公平"的问题,都对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提出了紧急而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1958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发行地方公债的决定》,标志着新中国步入了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年代。1959年至1962年,安徽省按照"合理分配、自愿认购"的原则发行公债,是新中国唯一一个连续四年计划发行地方经济建设公债的省份。在"大跃进"背景下,安徽省地方经济建设公债发行凸显政治色彩,财政计划与经济计划脱节,出现了摊派、官僚主义等行为,利用地方经济建设公债回笼资金、投资基建的预期目的未能全部实现。为缓解人民群众生活困境,1963年安徽地方经济建设公债全部提前兑付,体现了政府对民众生活的照顾,获得了人民的赞扬。  相似文献   

3.
熊伟 《新视野》2012,(3):105-109
自分税制实施以来,我国曾实行中央转贷地方、中央代地方发行、中央代地方偿还等三种地方债模式。这三者都有发债规模的控制,且都由中央承担最后偿还责任。导致这个事实的原因不仅仅在于《预算法》对地方发债的限制,更在于我国现行政府间财政关系模式下,财政收支划分和转移支付由国务院单方决定和调整,地方政府无法成为独立的财政主体,进而独立对外偿还债务。今后应由全国人大制定《财政收支划分法》和《转移支付法》,以保障地方的财政自主权;同时,应制定《公债法》,防止地方滥用发债权,让地方政府有机会成为独立的财政主体。  相似文献   

4.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为了迅速统一全国,安定民生,恢复和发展经济,中央人民政府于 1950年 1月 5日开始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后,为加速国家经济建设,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央政府于 1954年 1月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至 1958年共发行   国库券。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调整稳定国民经济,缓解当时资金紧张的困难和稳定物价,从 1981年起恢复发行国债,当时称为国库券。 1981年至 1988年国库券主要由国营、集体所有制企业,企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机关团体、部队等单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快速增长,风险不断积累,极易引发财政风险乃至金融风险。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长期不断积累的结果,但缺乏法律控制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运用《预算法》、《公债法》、《政府投资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来构建全方位的地方政府债务监管法律制度,真正预防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保证地方政府财政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实施西部开发 ,是中国共产党面向新世纪作的战略决策 ,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西部开发中 ,财政政策作用发挥得如何将直接影响西部开发的成效。因此 ,财政以怎样的方式、力度参与西部开发 ,就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一、开辟多元融资渠道 ,培育竞争优势企业财政政策 ,是政府综合运用各种财政调节手段 ,对经济总量和结构调节的方针和政策。具体地说是通过税收、发行公债、政府投资、财政补贴和国家预算等财政政策工具的使用 ,实现经济增长 ,物…  相似文献   

7.
镔华 《党课》2009,(5):88-91
2009年3月17日。国务院批准同意发行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2000亿元。本次地方政府债券是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为发行和偿还主体,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并代办还本付息和支付发行费的可流通记账式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冠以发债地方政府名称,具体为“2009年××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政府债券(××期)”。债券期限为3年,利息按年支付。这是我国首次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  相似文献   

8.
陈云与共和国第一期公债的发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云与共和国第一期公债的发行孙业礼建国初期,在陈云主持下,中央人民政府曾成功地发行了共和国第一期公债──人民胜利折实公债。这期公债的发行,对于控制当时的恶性通货膨胀,稳定物价,起了重要的作用。回顾这期公债的发行过程,对于总结历史经验,加深对运用公债这...  相似文献   

9.
正自1932年7月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先后发行了两期革命战争公债和一期经济建设公债。革命战争公债第一期革命战争短期公债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共发行50万元,分5期发行,每期10万元,从1932年7月1日至30日发行完毕。江西石城、宁都、会昌、瑞金、中国工农红军  相似文献   

10.
周继厚 《红岩春秋》2014,(10):74-76
正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第一笔国家公债新中国成立初期,部分地区还没有解放,市场还处于通货膨胀状态,币值很不稳定。为此,中央人民政府于1949年12月颁布《关于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决定》,指出:"为了支援人民解放战争,迅速统一全国,以利安定民生,走上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轨道,决定于1950年度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债券发行是为了保证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因而称之为"胜利"公债;公债募集及还本付息"均以实物为计  相似文献   

11.
吴志荣 《党史纵横》2013,(12):38-39
建国初期,我国在财政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发行了一种特殊的公债券,因为它是为了争取在各条战线取得胜利而发行的,故名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相似文献   

12.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发行一亿分人民胜利折实公债,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后首次发行的国债。首笔国债的劝募采取了义利结合的宣传动员,并建立了纵横交错的动员网络与政社协作的组织架构,运用了分类分层的动员方案以及广播媒介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以劝募结果观之,呈现出“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多维映像。尽管动员方式和过程仍有不足,但总体而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公债发行取得了两方面的实效:一方面,全民动员,快速响应,完成了公债认购任务;另一方面,探索了党领导下的政府与社会协同响应、行业与社区纵横联动的城市社会网络化动员模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政治、经济、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动员能力。  相似文献   

13.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启动了四省市的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的试点工作,迈出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化发行的重要步伐。文章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两种现实模式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现阶段应该加紧修订预算法基本条款,确立地方政府独立自主的债务融资主体的地位,使得地方政府能够通过市场化的发行方式进行融资,规范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进而促进地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央苏区苏维埃政府曾于一九三二年和一九三三年三次发行了革命战争公债和经济建设公债,总计达四百八十万元。每元相当于银元一元。右图刊印的二元五角钱的公债券照片就是老红军朱旭冒着生命危险珍藏下来的,这么多公债在短短几月内便在久经战乱、经济破坏严重的苏区认购完毕,这是一百万苏区人民,为了支援革命战争,响应自己政府的号召,节衣缩食,一个铜板一个铜板地节省下来的。  相似文献   

15.
苏泊 《党史博览》2014,(7):19-22
正新中国刚成立三个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发行公债——人民胜利折实公债。1951年1月5日至3月31日为发行期,债额定为一亿分。该期公债的发行工作非常顺利,各地各界群众踊跃认购,群众对该期公债的积极态度充分体现了他们对新中国政权的热情支持和高度信任。它的成功发行,为克服当时国家财政困难、争取物价稳定、巩固全国胜利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信息平台     
西部开发既靠政策又靠市场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研究员李晓西认为 ,西部开发的新思路可以体现为三个转变和两个结合 :第一个转变是由单靠国家财力投资搞建设的模式向国家政策投入与市场基础作用相结合、多元化投资发展经济的方向转变 ;比如 ,国家把间接利用外资即政府间信贷多用于给西部 ,在直接利用外资方面 ,政府扩大外商投资西部的诸多领域 ,鼓励外商西进投资 ;允许西部城市设立基础设施建设彩票 ,扩大地方企业发行债券的规模 ,尝试在西部成立产业投资基金等设想 ,就立足于让西部在政策支持下 ,自己来筹集资金和运营资金。第二个转变是由主要…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其中政府在资金转移、财税政策等方面的倾斜将对西部大开发起十分重要的基础和引导作用。本文从财政的角度,分析运用财政手段,促进西部大开发,应规范转移支付制度,慎重选择财政支持着力点,并建议在中央的直接监管下,允许西部地方政府适当发行西部开发长期债券。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债券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已进人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为广大群众所熟知,它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实,早在半个世纪前,我党就曾经在各革命根据地发行了数十种公债。作为革命根据地重要省份的湖北,也曾发行过一些较为知名的公债,在我党根据地财政史上书写了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19.
黑板报     
西部大开发有四大优惠政策我国已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订出四大优惠政策:一、国家把利用外资指标的60%拨给西部;二、允许西部城市设立基础设施建设彩票;三、扩大地方企业发行债券的规模;四、尝试在西部成立产业投资基金。在国家间接利用外资方面,通过向国际金融机构、外国政府和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把筹来的资金分成小块,划给省市政府。在直接利用外资方面,政府扩大外商投资西部的诸多领域,外商西进合资的项目越来越多。政府将鼓励外资银行到中国中西部地区设立代表机构和营业性分支机构。  相似文献   

20.
1946年秋至1947年3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陕甘宁边区征购地主土地条例草案》和《陕甘宁边区土地公债实行办法草案》,以政府发行土地公债,征购地主超额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农民承购的方式进行了和平土改。和平土改的试行,改变了边区土地占有关系,贫雇农因和平土改政策获得了部分土地,初步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生活水平也得到切实改善。土改也改变了乡村社会秩序,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地主开始从事农业劳动,并改变了原来不劳而食的寄生生活,二流子也在政府的帮助下依靠劳动改变了原来好吃懒做的坏习惯。解放战争初期的和平土改政策虽然时间较短,但为中共的土改政策增添了丰富多彩的一笔,成绩和历史贡献应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