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些教师不研究学生的思想的新变化,忽视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思想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在教育中仍坚持传统的训斥式教育,以为对学生要求越严,品德教育的效果就越好。这种对学生的压服式教育由于缺乏师生问的民主协商和情感沟通,没有学生发自内心的主动参与,效果很差。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口若悬河,津津乐道,而学生却是充耳不闻、心猿意马、昏昏欲睡。由此可见,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应倾情投入,以情动人,循循善诱,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对教育异化的反思逐渐增多,论者多从学生角度来讨论,其中有简单、偏激地将教师视作罪魁祸首的,这就未能更深人地探究教师何以会、何以能导致学生异化。其实,深人地研究教师的异化问题,是很有必要的。一个简单的教育过程,除了包括教育资料这一物的因素外,还包括有人的因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也就是教师与学生。对教育系统中人的异化现象的追讨,怎么可以忽视教师这一因素呢?  相似文献   

3.
教师行为是教师一切行为表现的统称,它不仅包括言行、举止、形象等外在表现,还包括内在品质等。教师行为是从需要出发,有方向、有目标,为目标服务的。得体教师行为对学生好似一面美好的镜子,具有强大的震撼力,能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加。首先是对学生加注爱心,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教师每天接触的是一个个鲜活无邪的心灵,因此要用爱心去无私奉献。教师要教育学生爱生活、爱人生、爱真善美,自己更要以崇高的爱去教书育人,通过春雨润物般地感化濡染,使学生的心田得到及时灌溉。教师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容得下千姿百态的学子,有博大深蕴的爱生情愫,  相似文献   

5.
家长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教育资源,学校应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家长资源,使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共同成长和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资源呢?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略谈一点看法。1.让家长成为师生关系的调和者。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取决于教师的个人文化素养、人格魅力、教学业务水平等,另外,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也常常取决于家长对教师的态度。学校应让家长在学生与教师之问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家长成为师生关系的调和者。一方面能够更进一步促进师生关系.另一方面也能及时消除师生间的误会,化解师生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什么样的教师才算得上好教师呢?我认为首先要有爱心:爱孩子、爱事业,并且人格健全,富有魅力。教师应出于爱来工作,而不仅仅是把教育当成一个职业或是一种谋生手段。实践证明,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教育有着特殊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满腔热情,有利于形成富于感情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行为。特校教师对聋童的教育更需要倾注爱心,以情动情,有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何琳 《理论导报》2013,(11):50-5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使用电子白板教学已经成为信息技术课不可缺少的一种形式。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纯粹是教师教,学生看、听;教师示范,学生操作。本文对信息技术课教学提出了角色错位教学法——先由学生来授课。然后教师再来辅课。  相似文献   

8.
一要注意正确处理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启发学生在积极思考中明辨是非。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共同活动过程,但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的作用,这种主导作用只是教与学关系的一方面,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才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内部根源。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一定想很好地探索、理解、直接掌握新知识。同时,如果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主动学习氛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必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郭平 《山西青年》2023,(3):116-118
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从分科教师转向跨学科教师,从知识权威转向知识的组织者,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向学习的促进者。究其原因是新的知识生产模式对教师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识生产的跨学科性要求教师具备综合性的知识体系,知识生产和更新速度加快要求教师舍弃权威,科学组织知识、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生产的情景性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教师发展要通过教师教育理念转变、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师个人的自我教育以适应新的知识生产模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对话交流,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途径。不同的谈话对象,对谈话会有不同的心理表现,教师要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采用恰当的对话方式,才能提高对话的效益,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恩和 《学习月刊》2014,(4):107-107
为了实现“把辅导员队伍建设好”的工作目标.鼓励年轻教师加强学习.争做合格的高职教师.增强辅导员教师“对学生要有服务意识.对学校要有责任意识”,真正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2.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园丁、人梯,是社会的良心,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启迪者。教师职业是崇高而神圣的,社会、学生、家长对教师寄予无限希望。近年来,关于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案例屡见报端,社会上对教师的师德师风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也是构建和谐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赢接关系到学生性格的形成。一个素质高的教师,会始终把育人放在第一位。不仅自己要有健康的心理,而且还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疏导,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对学习、对生活充满自信。  相似文献   

14.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学生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效果越好。”暗示,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最能潜移默化地体现出教师对学生最深沉的爱。而教师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暗示就是体态、手势、表情。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工作的一切”,“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在学校中,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无疑是班主任。班主任的人格修养对班集体的建设起着重要作用。这里,笔者试就班主任人格修养对班集体的影响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当阳市官当中学周开林:与学生谈话是教师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动辄对学生进行训斥、说教,效果却适得其反。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违背了学生认知心理特点,造成了学生的逆反、对抗心理。在长期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我认识到,与学生谈话要做到平等、真诚、求实、守信,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相似文献   

17.
王茜 《实践》2011,(1):F0002-F0002
“为每一位学生的一生幸福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发展,让每一位教师都施展才华,让每一位家长都收获希望”,这是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对学生、家长、教师的郑重承诺。  相似文献   

18.
1.向课堂要质量,因生存求活力。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要毫不动摇地把提高教师素质放在首位,采取定期派教师外出取经、定期邀请省市骨干教师上门送给、定期利用学校多媒体设施向教师传经等手段改进教法,力求演绎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另外,向课堂要质量,让教师的能力用在课堂,是我校管理的重心。为此,我们加强了对教学工作的管理与研究,制订了《杨林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加强对教学常规的落实、检查力度,每期组织两次学生问卷调查,听取学生对相关教师的教学意见,及时反馈信息。  相似文献   

19.
府雅菁 《世纪桥》2012,(5):97-98
教师与家长合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建立起互相信任、协调一致的合作关系,可以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合作氛围中健康成长。本文对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和家长在学校进行沟通这一教育形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期冀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将其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师生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有的教师虽然知识渊博,功底深厚。但不善于与同学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往往因为对这位教师有成见而不愿学他所授的那门学科。相反,有的教师不仅注意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更善于与同学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学生往往会因为对这位教师的喜爱而特别喜欢学他所教的学科。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便是这个道理。教师也会因为学生对他的尊敬和爱戴而更加致力于教育工作。所以班主任要善于培养师生之间深挚的感情,优化师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