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地"利条件,指农民工可能获得生产职位空间和家庭生活空间构成的城市社会生存空间。在我国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今天,农民工市民化并不具备充分的"地"利条件,如农民工城市社会生存空间残缺,举家进城农民工城市社会生存空间质量"双"低,农民工城市社会生存空间供求总量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完善农民工市民化"地"利条件,构建农民工城市社会生存空间,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有效发挥国家塑造社会空间的主导作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生存空间,重视满足举家进城农民工移居城市的社会空间移动意愿,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空间理论。  相似文献   

2.
郑风田 《工会博览》2013,(34):26-26
近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会议中提出要建立新型的工农城乡关系,建立新的城乡一体化的机制体制,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步伐,消除农民工融人城市的各种障碍是让农民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三农"难题视域下的农民工市民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的市民化过程遇到了来自制度转换、社会资本、主体素质、认同归属四个层面的约束。从发展的视角出发,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健康发展的路径主要涵盖:转换政府角色定位、创新传统户籍制度、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优化社会保障制度、强化文化技能培训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向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成为城市里的"农民工",使得许多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工子女也进入城市。城市中广大农民工子女如何接受教育,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在分析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主要在宪法和行政法领域里提出相关对策。转  相似文献   

5.
姜华 《工会博览》2013,(34):25-25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转型,以及城市建设发展需要,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进入各行各业,与城市一同呼吸、一同成长。表面上看,他们已融入城市。然而实际上,城市并没有从骨子里真正接纳他们。一方面,农民工迫切想成为城市一员;另一方面,城市却在各种利益面前将他们拒之门外。他们服务城市、建设城市,却享受不到城市应有的回报。在当前户籍制度、保障差异等根本矛盾不可能得到迅速扭转的情况下,工会在农民工融入城市过程中能够做什么、如何做,才能帮助农民工更快融入城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里我们面临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约一亿的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遭遇到户籍、住房、社会保障、劳动权益受损等诸多瓶颈问题。我国各级政府应实施放开户籍门槛、提供更多集体宿舍和廉租房、建立基本社会保障、切实保护其劳动权益等政策,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十大关键性问题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风田 《工会博览》2010,(13):16-18
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关注的现象,其中以下十个问题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南风窗》2016,(2)
正楼市去库存已是2016主要经济任务之一。据最新数据推算,消化当前实际库存量约需10年之久,消化压力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楼市库存如何消化?农民工市民化可以提供思路,但要想让农民工在三四线城市买房,相应配套福利制度亟待落实。  相似文献   

9.
融入城市是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如何实现城市融入,需要多方位、多层次的社会机制跟进。当前一些研究过于强调农民工社会资本的建构和培育,有强化社会分割和"阶层壁垒"的倾向,实质上不利于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有效融入。应该超越社会资本,用制度保障农民工实现城市融入。首先,要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思考农民工城市融入,需要宏观上的区域协作和城乡统筹,结合小城镇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等战略统筹考虑农民工的就业、发展问题,健全农民工自由选择的渠道和路径。其次,进行制度创新,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实现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全覆盖。再次,推动农民工公共参与,实现认同转换,逐步融入城市社区。  相似文献   

10.
潘华 《南风窗》2012,(25):28-29
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已经初步得到解决。然而,由于体制机制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目前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仍然面临着四重困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据估算,2010年底我国外出6个月以上的农民工已经达到1.53亿人,未来15年仍将有1.5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随着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其随迁子女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  相似文献   

11.
刘桂萍 《工会博览》2013,(34):23-24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2010年,全总制定(〈2011年一2013年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工作规划》,提出要最广泛地把包括农民工、劳务派遣工在内的广大职工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2012年,民政部出台《关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描绘了农民工参与社区生活的“路线图”。今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入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相似文献   

12.
周静 《工会博览》2008,(4):9-11
1月24日,在北京南站改建工程工地上进行的“2008年农民工平安返乡欢送仪式”上,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振寰指出,春节农民工平安返乡专列的推出,就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帮助解决农民工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利益问题的具体措施。希望农民工兄弟把工会当做自己的娘家,各级工会组织也将一如既往地与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一道,努力为农民工排忧解难,共同做好农民工权益维护工作,为农民工兄弟在城市工作、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相伟 《南风窗》2011,(15):78-79
不管是解决眼前的"用工荒"问题,还是考虑到中国经济的长期腾飞,农民工"市民化"都是大势所趋,但要使农民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化",中国还需要"过五关"。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是我国现阶段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庞大的亦工亦农的特殊群体,从当前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来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水平很低,相关制度设计与政策方案还不完善,各地的认识和做法不统一;从理论界来讲,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研究探讨还很不深入,并没有形成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统一观点.正是在此基础之上,笔者对学者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缺失的现状以及由此产生的危害,并且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城市中的青年农民工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群体。他们中的少数人走上了极端化道路,有其复杂的、特殊的原因,本文对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梳理和概括。认为导致青年农民工极端化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青年农民工素质较低:主流社会的排斥与歧视;转型期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同乡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两极分化的日益扩大所导致的相对剥削感的产生:农村亚文化环境的非正确性引导。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扔下锄头,洗脚上岸”,逐步向城市及城市周边工业较发达的地带转移,形成一支巨大的农民工队伍。与此同时,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也逐渐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共同关心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拟通过分析农民工维权工作的基本特点,探讨加大农民工维权力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安全问题的日益增多,城市公共安全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尽管各地政府在创建平安城市的过程中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但由于各地对城市安全的内涵理解不同,所采用的标准也各有千秋,平安城市的建设工作进展不甚理想,尚未取得良好的效果。相比之下,国外的平安城市建设起步较早,具体措施和程序更为成熟和完善。本文选取加拿大多伦多市平安建设进行介绍,以期对我国平安城市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当下中国城市中市民与农民工群体的社会隔离已经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而这种隔膜所衍生出来的缺乏归属感、自律性以及对城市的敌视、冷漠是诱发青年农民工犯罪的重要原因。在推进户籍改革的同时,消除农民工与市民之间的隔离是促进城市社会的和谐和减少青年农民工犯罪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社群隔离与青年农民工的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下中国城市中市民与农民工群体的社会隔离已经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而这种隔膜所衍生出来的缺乏归属感、自律性以及对城市的敌视、冷漠是诱发青年农民工犯罪的重要原因。在推进户籍改革的同时,消除农民工与市民之间的隔离是促进城市社会的和谐和减少青年农民工犯罪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促进城市农民工向工人阶级的深度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农民工初步具备了工人阶级的基本特征 ,是我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但尚未与我国工人阶级融为一体。促进城市农民工向工人阶级的深度转化 ,缩小城市农民工与作为先进阶级的工人阶级的差距 ,既是党和政府的事情 ,也是城市农民工自身的事情 ,更需要理论工作者从理论和实践上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