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清泉 《前沿》2001,(5):52-53
从邪教"法轮大法"的出笼到最近少数法轮功痴迷者在天安门广场自焚事件的发生,事实告诉我们,揭穿"法轮大法"的欺骗性及其反社会、反科学残害人性的反动本质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人的义不容辞的职责.本文试图从哲学的角度揭示"法轮功"现象的错误本质.  相似文献   

2.
"超女现象"的社会文化分析与青年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女"作为青年和整个社会都密切关注的公众文化现象,其火爆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它的风靡证明青年娱乐、成长的需求和价值取向正发生重大的转变,如何理性对待"超女"等类型的文化现象并形成对青年工作的推动和发展,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3.
这次法轮功事件给了我们一个很深的教训:法轮功露骨地宣扬封建迷信的歪理邪说,居然迷惑了不少人,不仅有文化层次不高的普通百姓,还有一部分高级知识分子、共产党员和受党多年教育的老干部,这是什么原因?值得深思。我们认为,除了社会原因(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和心理原因(某些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之外,没有认清现代迷信的本质特征从而上当受骗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法轮功"现象产生原因之一是人的信仰危机.信仰危机的主要原因,一是社会转型期人的旧的信仰体系破碎,新的信仰体系尚未建立;二是国民性格的影响;三是道德教育缺乏对人的终极关怀.重铸信仰应把信仰培育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加强政治信仰教育和人生信仰教育,同时还应对宗教信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深入揭批“法轮功”已在全国各地开展一段时间了。当前,与李洪志及其“法轮功”的斗争仍然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进一步教育“法轮功”痴迷者和争取其觉悟,需要开展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一) 毋庸违言,有些人对“法轮功”问题有不同的认识,对同李洪志及其“法轮功”斗争的性质也评价不一。他们或者从“法轮功”练习者大多是社会基层群众这一情况出发,漠视这场斗争的复杂性;或者认为李洪志仅有初中文化程度,犯不着大张旗鼓地去揭批他,认为那样反倒提高了他的“身价”;或者对李洪志及其“法轮功”…  相似文献   

6.
杨利蓉  钟一 《公安学刊》2004,(6):98-100
信息技术条件下"法轮功"邪教组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渗透、破坏的活动越来越猖獗.从活动的趋势看,"法轮功"邪教组织正在不断调整策略、联盟合作、整合组织,网上反动宣传煽动活动将不断升级;渗透、破坏对象相对集中,目标的指向性日趋增强;渗透、破坏手法越来越多,花样不断翻新,技术手段将更加隐蔽、狡诈.信息技术条件下防范"法轮功"邪教组织渗透、破坏活动的对策主要有:一是认清形势,提高认识;二是强化打击,粉碎阴谋;三是加大投入,改善装备;四是以建促防,建设队伍;五是健全制度,堵源截流.  相似文献   

7.
"无厘头"文化作为近年来影响广泛、深远的青年时尚文化,其产生和发展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整体上看,它是青年极度功利化、实用化追求后的一种文化态度上的大转变,其搞笑、颠覆的特质正迎合了青年在社会竞争重压下需要轻松解脱的心理,而在这种心理动力驱动下的叛逆性流行文化正是青年成长规律与社会背景互动互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李洪志及其法轮功邪教组织散布的歪理邪说,是传播效果“魔弹论”的沉渣泛起,是魔弹现象在现代的“回光返照”。文章揭露了法轮功蒙蔽、欺骗群众的主要伎俩狂热鼓吹“教主崇拜”,大力推行“造神”运动,制造崇拜、迷信的舆论环境;编造一套与众不同的理论和话语体系,异化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认知结构;给法轮功修炼者套上精神枷锁,实行精神控制和思想禁锢;编造蛊惑人心的歪理邪说,利用各种信息传播方式和渠道,不断扩大影响;利用修炼者的部分心理需要,乘虚而入,蛊惑人心。  相似文献   

9.
伊拉克战争使美国深陷阿拉伯民族文化的"旋涡"、伊斯兰宗教文化的"泥潭"和大中东政治文化的"沼泽".美国的"伊拉克战争后遗症",源于其唯我独尊的"自信文化心理",根深蒂固的"扩张文化架构",急于求成的"功利文化传统",以及极端错误的"战略文化指导",对世界文化的走向带来了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10.
青年亚文化呈现出对主流文化的颠覆、抵抗与疏离.动漫流行语成为探究中国青年亚文化心理症候的一种视角,"萝莉""伪娘""宅男"三个术语折射出青年一代的心理状态、生存境遇与交往方式.三者集中代表了青年亚文化的群体性认同的心理诉求和另类标榜的心理症候,有赖于主流文化、媒体文化和社会文化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加以规避和引导.  相似文献   

11.
"大跃进"时期群众特殊社会心理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跃进"时期广泛存在着"急于求成"、"攀比竞赛"、"‘左'比右好"、"妄自尊大"、"盲目崇拜"等群众特殊社会心理.这些群众社会心理对"大跃进"运动的发生、发展和持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社会心理的延续性,这些社会心理的急剧发展,对"文革"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大跃进"时期群众社会心理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现状、社会体制,传统文化的心理定势,自然经济的状态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知识素养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囧文化"是2009年兴起的一种网络非主流文化,作为一种非主流文化,能在大学生中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是因为其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大学生的某些心理需求,反映了大学生某些心理症候,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大学生"囧文化"的流行中吸取某些积极因素,因应大学生的需求以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13.
领导干部的偏见受政治站位、管理理念、心理机制、文化修养的制约和影响,立足政治社会学、公共管理学、应用心理学和传统文化,多维发力"以正纠偏"乃是一种客观选择。领导干部只有在克服偏见的基础上,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勤于奉献,才能真正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4.
与"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柯城公安分局自党中央决定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以来,广大民警为团结、挽救、教育原"法轮功"练习者作了不懈的努力,也在实践中总结出分层管理、齐抓共管、重点控制、依靠力量、因人施策、规范档案、转化标准等6个方面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5.
对于大学生心理问题和身体状况欠佳等现象,应用身心整体观"运动处方",不仅更有利于"标"本"兼顾地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而且也更适合于大学生心理保健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谭小勇 《前沿》2002,(10):141-144
本文用文献资料和分析比较法 ,探讨了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滋生“法轮功”的原因 ,提出了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抵制邪教“法轮功”以及防止其滋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组织对帮扶对象的组织赋权是对以政府为主体的制度赋权的有益补充.组织赋权关注"对人的培养",以人为本是其基本理念,包含个体赋权、群体赋权和机构赋权三个层次的内容.对L基金会"新力优品计划"的个案研究表明,社会组织对帮扶对象的赋权在个体层面主要是通过满足物质需求和心理鼓励等方式进行心理赋权;在群体层面主要是通过能人效应...  相似文献   

18.
"法轮功"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邪教组织.本文对"法轮功"产生的历史根源及现实条件,进行了简明地分析和阐述,并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责,提出大学要成为传播科学知识、反对邪教影响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9.
"网络同居"模拟现实婚姻生活的场景,在互动时由于匿名而具有神秘性,带来新鲜感,以心理体验为主,迎合了多方心理需求.对于"网络同居"热不能封堵,只能疏导.要规范"网络同居"网站的经营和管理,对于青少年应劝其退出游戏,加强业余时间的教育,某些特定身份者参与游戏要慎重.  相似文献   

20.
从"富士康事件"看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备受关注的"富士康自杀事件"是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生存、心理现状的缩影和集中反映.从心理需求方面来说,与其父辈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有更多的精神和情感诉求,渴望融入城市、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然而,异化、碎片化生存、社会支持缺失、合法权益受损等社会因素,使这一群体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和生存困境.要弥合这一社会创伤,政府、企业与社会应从心理、制度、文化、法律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与关怀,帮助他们实现由孤独的漂泊者向自立、自信的强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