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常听到有些干部在“检讨”时说,由于放松了要求,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老百姓,工作做得不好,出了问题等等。这些干部,能“检讨”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要尽到干部职责,是好的,应予以肯定。但从“混同”上找原因,理论上是错误的,实践上是极为有害的。这种“混同说”,就是群众落后论。在这些干部看来,干部理应比群众高明、先进、有智慧;群众自然低下、落后、愚昧。如果干部混同于一个普通老百姓,就掉进了落后堆里,起不到干部的作用了。这真是咄咄怪论。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年代,是…  相似文献   

2.
民为天     
“尊重”这个词儿,在我们这个国度里是很有分量的。尊而敬之,敬而重之,褒义十分鲜明。同“尊重”这个词相搭配最多的名词是什么呢?也是一个很有分量的词汇:领导。但是,一谈到“尊重老百姓”,情况就复杂得多了。“老百姓”指谁?最基层的广大人民群众是也。从理论上说,这个问题是早已解决得彻底而又彻底了。从“人民万岁”的登高一呼,到“中国人民的儿子”的深情自谓;从“为人民服务”的党纪党规,到“当人民公仆”的广泛认知。谁敢说“老百姓”半个不字呢?然而,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一“落实”到具体的“老百姓”身上,“人民”两个…  相似文献   

3.
最近,中央电视台相继播出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和《天下粮仓》,这些投资巨大、明星云集的古装戏的炒作和热络,我以为是值得宣传文艺界引起注意的一个问题。这些作品,热衷于大清皇帝的宏基伟业和风流故事,既疏远了与现实社会的关系,疏远了时代与现实生活,更疏远了普通人民群众,缺少与大众的亲和意识。我们希望,宣传文艺界必须坚持“二为”方向,要把更多的镜头投向人民群众,为老百姓“树碑立传”,惟其如此,才是党的传媒的本义所在,也才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要为老百姓“树碑立传”@陈菲  相似文献   

4.
最近听到一些群众抱怨,有的地方新上任的领导是“新官不理旧事”,对研究新情况、制定新政策兴趣较高,可对摆在面上的老问题却迟迟不去解决,甚至一届一个政策,一届一个花样。几届下来,做法不少,问题成堆,几经折腾,苦了百姓。任何阶段,任何环境,我们所面临的新情况和老问题都是交替并存的。领导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于实事干好事的,不是“做秀”的,更不是搞花样滑冰的。因此,在研究工作、制定政策方面一定要考虑延续性,不能一个灵感就计上心来。要知道老百姓是最讲实际的,他们无心看花,只看结果。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思想上…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百姓心中有杆秤。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牵挂群众的冷暖,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清正廉洁不谋私利的干部,群众认为就是好官,反之,趾高气扬高高在上,贪图享受为官不廉,心中没有群众,只为自己谋私利,没有群众观念的干部,群众认为是“坏官”。老百姓对这两种官,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据报载,山西省稷山县翟西村十多位农民专程到县委大院,给县委书记王琦同志送去了写着“人民好公仆,群众贴心人”的玻璃镜匾,感谢王书记在村里包村蹲点时给村民办实事和好事,解决热点和难点问题,帮助村民发家致富过上好日子。老百姓用了“送…  相似文献   

6.
做官先做人     
一段时间以来,郑培民的名字高频率地出现在新闻媒体上。作为“三个代表”忠实的实践者,他的过人之处,就是心底无私,廉洁勤政。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他无论身居何职,身处何地,都像一只振飞的领头雁,为老百姓做实事,办好事。从湘潭市委书记到湘西自治州州委书记,再到出任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不以高官自居,而是每时每刻心中都装着老百姓,从解决湘西贫困群众吃饭问题到1998年大抗洪,郑培民始终身先士卒,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做任何事情首先想到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郑培民经常告诫自己:“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  相似文献   

7.
“黑脸”的独白,是用一个“情”字贯串起来的。他虽然处在一种特殊的工作环境中,但和所有的人一样,是有感情的。当门前站着偌大年纪来上访的老太太,他的眼睛便模糊了,“恍恍惚惚就像是我白发苍苍的母亲”。他提出的“四句话”,他倡导的“大官也要管小事”,他成立的“下访工作队”,都是对老百姓“感情上的发现’,都是‘触景生情”的结果。这种感情,源于他真心实意地把老百姓视为自己的衣食父母。端起饭碗就想起他们;领了工资就想起他们。他说,老百姓养活着我们,我们不为老百姓办事,那不仅是党性何在,而且是良心何安的问题。我…  相似文献   

8.
最近,中央对原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原河北省人大主任程维高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查处。一个个贪官的轰然倒下,使我们愤怒、警醒;原湖南省委副书记、人大副主任郑培民信奉“老百姓比天还大”、“视人民为父母”的铮铮誓言响彻中华大地。这不得不使我们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两者相比,同样是党培养多年的高级干部,前者居然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置之度外,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后者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平等关系,被老百姓称之为“好朋友”、“好兄长”。虽然出现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源在于是不是真正树立起了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讲: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和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心里要装着老百姓,视百姓之疾苦为自己之疾苦,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尤其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事”。 毋庸置疑,领导干部需要管全局,抓大事,但能不能为群众办“小事”,不仅仅是一种责任,也是一个带根本性的感情问题。在这一点上,我们党历来有着优良的传统。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他们在日理万机,操劳国家大事的同时,总是经常到基层去体察民情,到群众家去嘘寒问暖。农民的负担,贫困地区人民的衣…  相似文献   

10.
显绩与潜绩     
在现有的条件下,一般是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来考察评价一个干部苦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衡量一个干部的基本标准,就是要看他到底为人民群众做了些什么事情。老百姓看一个干部的好坏就是看他为自己做了什么。一个称职的好干部,他肯定是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做事的人。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时时处处牢记自己的职责,脚踏实地为党工作、为民谋利,才无愧于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把老百姓的事记在心间,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是青州市东夏镇党委书记王寿礼的工作准则。因为,他的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  相似文献   

12.
“天地之间有杆秤,老百姓就是那定盘的星!”或许每个人对这句脍炙人口的歌词都有不同理解,但赤峰市翁牛特旗桥头镇李家营村党支部一班人基于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深刻理解,用行动给了它一个“群众观点”的诠释。这就是作为党的一个基层组织和这个组织中的成员,所开展的工作能否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关键要看所作所为能否经受得起群众的称量。李家营村党支部一班人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这些深谙农村工作、深知百姓脾性的“泥腿子党员”从1990年开始,就自觉地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和村里的财务都向群众公开“示众”。虽然他…  相似文献   

13.
长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的动人事迹,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扉。作为地委书记的孔繁森,心里装着“老百姓”的言和行更令人难以忘怀。在他看来,“一个共产党员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他把藏族人民的疾苦看成是自己的疾苦,把藏族人民的  相似文献   

14.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刘少奇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运用于自己的实践,形成了独特的、富有创造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对待人民群众的观点,即:“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①这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是我们党处理自己与人民群众关系问题的根本立场和态度,也是我们党正确的领导原则和方法。第一,一切为7人民群众的观点。以领导人民群众谋求解放为己任的共产党人,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刘少奇认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有同志曾多次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出质疑。冯穗在《高校理论战线》1991年第2期撰文对此进行了评驳。反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的同志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只提出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孙刚 《求是》2003,(23)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紧紧抓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把“为民”的价值取向贯穿于执政过程的始终。这不仅是一个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和工作作风问题,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问题。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及时地、长久地、更多地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是历史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要在执政过程中始终体现“亲民”、“为民”、“利民”,当前要特别注重解决好群众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就业事关老百姓最直接的切身利益,是广大人…  相似文献   

17.
《当代党员》2012,(12):42-42
两个“翻一番”的新要求,一个是强国,一个是富民,体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理念,回应了人民的新期待,为老百姓勾勒出未来生活的幸福图景。  相似文献   

18.
南山 《党史博览》2008,(3):4-10
以人民群众为本,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是周恩来的一贯思想。他常说,没有人民群众我们将一事无成。在周恩来的总理生涯中,他勤政爱民,倾注民生,老百姓没有洗澡的地方,他带头捐钱给群众建澡堂;修建密云水库,他批评水库指挥部“见物不见人”;延安人民生活穷困苦熬,他流下了难过的眼泪……这一切,使得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人民总理”。在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之际,本文采撷周恩来总理生涯中倾注民生的几个片断,以纪念这位人民心中的好总理。  相似文献   

19.
人文荟萃     
■领导干部不应先富起来   江泽民同志指出:“领导干部不能先富起来”,应当成为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这一政策着眼的对象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而不是各级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先富起来”的后果是严重的。领导干部想自己致富多了,心中装着老百姓就少了,群众就会有怨气;因其富得容易,只需一个暗示、一个公章便落得个盆满钵溢,群众就会不服气;因其物质上越来越富裕,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了,群众就会灰心丧气。如果不…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份没人愿意干的工作,这是一个被视为“清水衙门”的地方,但是,这里却被老百姓誉为“人民群众之家”。──作者题记 共产党员周品原任桦甸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后来调任新组建的市信访办副主任并主持工作,现任主任。用他自己的话说,“好象从热带植物园进入了荆棘遍布的丛林”,每天尽是那些处理不完的挠头事,干不完的闹心活。乍开始,周品曾打过退堂鼓,当他每次面对上访群众那无助又充满期待的目光时,他又终于下决心留了下来。6年来,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以人民公仆那火热的心、炽热的情,编织了无数动人的故事。 故事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