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纪桥》2015,(7)
日本"唯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侵略扩张政策与苏联将中国东北及蒙古地区看成是保卫其国家安全的战略防护地带的国策明显是对立冲突的,所以日苏之战避无可避。日本军国主义为了在设想的对苏战争中出奇制胜,悍然违背国际公约,系统的秘密研究针对苏联地理条件、军事装备与设施的化学武器,特别是防寒性化学武器,并取得相当成果。  相似文献   

2.
顾杰善 《奋斗》2004,(10):18-20
在对当代国际形势和战略格局发展变化做出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邓小平以伟大战略家的气魄,对当代世界战争与和平问题做出了一系列的科学判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理论。在纪念世纪伟人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之际,重温邓小平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论述,更高地举起和平与发展的伟大旗帜,把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是最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3.
党的七次军事战略转变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军的军事战略转变,是毛泽东提出的一个特定概念,是指以战争形式划分战略时期的两个战略时期之间的变化。军事发展的历史说明,军事战略转变既是国家或政党关于战争形式、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建设等发生的变化,也是军队和战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全面变革现“象。中国共产党从领导人民创建自己的军队进行革命战争到执政以来的70年间,已进行过数次军事战略转变,人民解放军在这些战略转变中也随之发生了数次变革。一、由国内游击战争到国内正规战争的转变和变革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建自己的军队,开展土地革命战争。经…  相似文献   

4.
<正>七七卢沟桥事变,是日本自制造九一八事变以来蓄谋已久的企图变华北为第二个"满洲国",进而灭亡中国的严重步骤,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加紧实施《田中奏折》中所谓:"按照明治大帝的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惟第三期之灭亡满蒙,以便征服全中国尚未完成……因此,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的"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日本侵略军以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被迫奋起抵抗,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国共两党进一步调整政策,最终促使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5.
刘威 《世纪桥》2011,(11):149-150
科学技术与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心理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心理战走出军事战略,跻身于国家安全战略,使网络心理战成为心理战的主导作战样式,使手机心理战成为网络心理战的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6.
邓云丽 《理论导报》2012,(10):47-47
人类历史上的不同时期,战争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当今世界,随着综合国力的竞争愈演愈烈,各国不仅重视经济、军事等传统实力即“硬实力”的发展,更关注以文化、价值为核心的“软实力”的文化入侵。近年来文化入侵的表现形式多为某些强势文化试图“同化”弱势文化,从而达到征服对方的目的,而这种征服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王淑梅 《新视野》2005,(6):78-80
冷战后,美国先后发动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凭借绝对的军事优势,美国接二连三地动用军事力量,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国家利益。用武力征服世界符合美国的最大利益,是美国进行军事战略变革的根本动因。欲征服世界,终须征服中国。随着实力的加强,美国的军事战略目标从“遮掩”到“凸现”——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的竞争对象和遏制对象。从“北约东扩”到“亚洲小北约西扩”,美国新军事战略全方位围堵中国的态势已经显现;从“军售”到支持台独,美国包围中国的最后一环已经完成。  相似文献   

8.
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战争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毛泽东对我军夺取城市实施了不同的战略指导,大量歼灭了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最终用3年时间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权、建立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毛泽东关于我军夺取城市的战略指导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战争实践的具体体现,反映了中国革命道路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光明  张海静 《前线》2017,(1):28-31
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着我们和平崛起的战略选择。我国将起未起、将强未强,进入由新兴大国向世界强国迈进的重要阶段,安全形势更趋复杂,必须大力推动强军进程,让强大军事实力成为保障强国跃升的"压舱石"。实施有利于和平崛起的强军战略,就要把预防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统一起来,整体运筹备战与止战、威慑与实战、战争行动与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关键时刻敢于和善于运用军事力量。  相似文献   

10.
军人生来为战胜。用什么去战胜?靠武器装备,靠战略谋划,更靠意志和精神!拿破仑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种力量——利剑和精神,从长远说精神总能征服利剑。"无论战争形态如何变化,无论武器装备多么先进,人总是战场上的主角。官兵精神状态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战斗力的强弱。历史早已证明,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英雄和英雄主义精神,这个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支  相似文献   

11.
和历史上许多大国的“战争崛起”不同,中国的战略选择是“和平发展”,国际国内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但和平发展并非易事。中国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挑战,我们要采取切实的措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2.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是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和发展环境。然而,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以征服自然为目的,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以物质财富的增长为动力的传统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使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转化为毁害人类自身的力量。人们在试图征服自然的同时,往往不知不觉地变成了被自然征服的对象。我国一些地方,为求眼前利益急功近利,舍本逐末,竭泽而渔,使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滥砍盗  相似文献   

13.
好书推荐     
正《目标中国:华盛顿的"屠龙"战略》●[美]威廉·恩道尔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3年版这是一部旅德美籍睿智学者解码美国扼杀中国发展幕后真相的威猛力作,更是一部警示国人的备忘录:绝对不能对对手的残酷和意愿抱些许幻想。本书以地缘政治的独特视角,以史为缕,以实为线,生动勾勒出世界地缘政治斗争场景,围绕货币战争、石油战争、粮食战争、药品与疫苗战争、经济战争、军事战争、环境战争、媒体战争等八大对华战略,揭示了美国统治集团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上孤立中国,重创直至扼杀中国发展的"慢火煮蛙"式"屠龙"谋略,并点击美国霸权致命软肋,支招中国八大制胜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为指针,分析了率先发展东部战略和加快中西部发展、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辩证关系,并对如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2008年美国的经济危机严重削弱了其经济实力,挑战着美国长期以来引以为豪的发展模式。同时,美国还经历着空前严重的政治、社会和道德失范问题,也在进行着重要的战略转型。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战略转型并不意味着美国战略全面收缩。实际上,奥巴马执政以来,在结束两场战争和调整美国参与世界事务方式的同时,打着"亚太再平衡"的旗号,加大了对亚太的资源投入,政治、经济、安全等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16.
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战争在演变。江泽民指出:“高技术战争,是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战争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战争形态。”当前,对于军队党委来说,最严峻、最直接的就是信息化战争的挑战。观政治大局,察军情大势,提高战略政战能力。军队各级党委是相应一级部队的统帅和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原则出发,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给予正在反抗法国殖民征服战争的越南人民政治、经济、军事上全面的、无私的援助,为越南抗法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论科学发展与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胡长生 《求实》2005,19(4):41-44
科学发展在实现物质生产力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同时,也对自然、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些负效应。它曾一度将人类置于统治和征服的虚幻地位,进而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分立,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只关注经济增长而漠视自然、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传统发展观。科学发展观顺应自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呼之而出,其确立对科学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实现发展观的更迭。  相似文献   

19.
战时政治工作作为我军围绕战争和战争准备而开展的政治工作,必须要在信息化作战条件下充分认识和把握当前战争整体性对抗的特点规律,通过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的服务、保障和直接生成战斗力的"生命线"地位作用,为作战胜利提供相应的政治保证、人才支持、精神动力并组织开展舆论战法律战心理战直接形成作战能力,必须从政治和战争观的战略的高度思考战时政治工作,以战略思维指导和谋划战时政治工作实践,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战争实际和作战形式中,通过提高思维的战略认识层次,不断推动和拓展战时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丛坤 《奋斗》2011,(9):46-47
“北跃”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已进入了第三个年头。在过去的两年里人们真切地感受到松北区的变化与发展,印象最为突出的有两点:一是规划的大手笔。从打造“北国水城”概念的提出到科技创新城基础设施的快速运作,体现了城市管理者的魄力与气度;二足可贵的实干精神。哈尔滨“北跃”战略两年的工作实绩用事实征服了世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