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选择理论对现实中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困境问题进行了独特的学理上的解释。提出“理性的无知”导致了公民不参与投票,“集体行动逻辑”是公民不参与团体行动的原因。公共选择理论这些具有启示性的解读为我们解决当代中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困境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我们可以从构建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信息机制、激励机制与规模问题三方面进行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有关公共事务参与的问题上,往往有“积极”、“搭便车”、“守门员”等三种不同类型的公民,在实际参与中分别表现出忠诚、冷漠、疏离等三种行为模式。根据行为主义的原理,任何参与行为都是在一定主体动因的驱使下进行的,动因是参与行为的直接原因,公民参与行为实质上就是主体的内在动因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要想真正地理解和说明公民参与行为,首先必须对公民的参与动因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3.
胡曾胜 《唯实》2010,(8):109-112
公民有效政治参与是公民政治参与的现实目标。政治文明程度、公民满意程度和社会政治稳定程度是判断公民政治参与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公民有效政治参与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发挥“加速器”作用,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方面发挥“减压阀”作用,在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发挥“制衡”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发挥协调、凝聚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时代不断地发展,网络逐渐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渠道之一。实现公民网络有序政治参与,对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具有多维度的现实意义,但是,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仍普遍存在困境。对此,分别从政府与公民两个主体层面出发,全面探索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困境的纾解路径,从而形成公民网络有序政治参与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天津支部生活》2008,(2):62-62
曹泽华在《江西日报》撰文指出,理解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一是要明确“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公民行使民主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统一。这种政治参与,第一要符合合法性,第二要符合有序性,第三要符合亲自性。这三条能在确保国家政治稳定、政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二是要明确“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有程度性的。这个程度性要随着实际情况,特别是公民政治参与的素质提高而适度提高。  相似文献   

6.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公共事务的管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公民社会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治理理论的内在意蕴.然而,公民参与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困境,表现在公民主观上的政治冷漠与"理性的无知",公民参与过程中的角色悖论、效率悖论、质量悖论、参与悖论.诸多困境的存在阻碍了公民参与进程和民主治理的推进.健全公民参与动力激励机制,借助公民参与的有效决策模型,依据公共政策性质和合法性要求,选择适度且均衡的参与途径与策略,辅以具体的完善公民参与的措施,是消解公民参与实践困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农村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的有效运行面临着许多挑战,突出的问题是村民参与的“集体行动困境”。本文运用新制度主义中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学派的相关理论,提出决定村民自治有效运行的两大基础条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论证了这两大基础条件对村民自治的影响。通过理论演绎推导以及实证案例检验,最终得出结论:村民自治的有效运行建立在两大社会基础条件之上,即村庄内部的村民社会关联度,以及村民与村庄的利益关联度。  相似文献   

8.
以互联网为媒介的集体行动研究:基于网络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和集体行动在中国迅速发展,二者的结合使得以互联网为媒介的集体行动开始出现,它在类型上包含了发生在虚拟世界的在线集体行动和发生在现实世界的离线集体行动,包含集体行动组织和人际网络在内的网络分别在社会化和结构联系两个方面对二者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对抗议日本活动的问卷调查,以下假设得到证实:(1)针对网络的社会化功能,在线集体行动的参与更多受到行动者的人际网络成员对行动议题兴趣程度的影响,离线集体行动的参与更多受到集体行动组织成员身份的影响;(2)将行动者和集体行动联系起来的人际网络对行动者参与集体行动的影响大于发挥同样作用的集体行动组织;(3)将行动者和集体行动联系起来的人际网络的强度对行动者参与离线集体行动的影响大于对行动者参与在线集体行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余超文 《唯实》2011,(4):50-54
番禺垃圾事件凸显出公民对政府决策参与的缺失。公共选择理论从“经济人”的逻辑起点出发,为公民参与政府决策提供了理论基础;现代决策环境的变化,使公民参与决策变得非常必要。公民参与意识的兴起,对政府决策提出了新要求。公民必须参与到政府决策的全过程和每一个环节,并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实现政府决策和民意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0.
在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中,搭便车是集团成员的最优策略,它是导致集体行动困境的主要原因。合作演化理论则认为,集体行动是动态的过程,如果未来收益较高,就不存在独立于他人所用策略的最优策略。通过采用针锋相对策略,集团成员可以实现合作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