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离开律师岗位两年半之后,能够有机会参与中国律师论坛这样大型而热烈的活动,和曾经的同仁们交流,非常高兴,也倍感荣幸。  相似文献   

2.
许涛 《天津律师》2007,(2):35-37
各位同仁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来到天津和同行朋友们进行学习与交流。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化和团队建设,其理念、方法有很多.我只针对我所在事务所的发展情况总结一些粗浅的经验与看法与大家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3.
《中国律师》2010,(10):5-6
很高兴有机会参加“共和国部长与全国青联委员面对面”活动,同大家进行交流。借此机会,我代表司法部向各位青联委员和团中央、全国青联长期以来对司法行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4.
新春佳节之际,我谨代表司法部向全国广大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法律援助工作者致以新春的祝福。也借这个机会,与大家一道回顾2005年法律服务工作情况,分析当前工作面临的形势,并结合学习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精神的体会,谈谈对2006年工作的思考,与大家一同交流。  相似文献   

5.
首先,我代表香港律师会,非常感谢天津市司法局主办、天津市律师协会和天津市公证员协会共同承办的这次津港澳台法律服务合作与发展论坛。这次论坛给了我们香港律师同行一个交流的机会,我认为这次论坛不是走马观花,确实让香港的法律界对天津有了一个非常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律师世界》2000,(1):21-25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律师沙龙》这个栏目终于和读者见面了。我们开设这个栏目,其目的就是要使《律师世界》更贴近律师,让律师更直接地参与《律师世界》,为律师提供一个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也借以反映社会各界对律师工作的看法和对律师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墨尔本随笔     
张铁英 《天津检察》2007,(5):63-64,62
2007年4月21日,我作为天津市第九期经济和社会管理高级研修班成员,有幸到澳大利亚的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进行为期12周的研修活动。 在此之前我虽然也去过东西方一些国家考察游览,但都是走马观花,没有深度了解。这次有机会与澳方人士直接交流,实地考察当地许多政府部门、检察机关、民间机构、社区组织和公司企业,聆听澳方学者、  相似文献   

8.
燕子 《中国律师》2011,(4):44-44
2011年3月9日,在“ECFA下的两岸经贸发展——两岸律师业共同的机会”相关话题研讨会上,德衡律师集团更名后推出的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再次引发市场关注。担任海峡两岸交流基金会咨询律师的台湾知名律师刘阳明宣布加入“德和衡”,担任其亚太区首席法律顾问职务。  相似文献   

9.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6,21(2):134-134
高峡在《科技导报》2005年第8期撰文指出,学术会议之所以受到科学共同体和科学界的普遍认同,是因为学术交流在科学创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思维创新的重要作用。然而,在现实中,我们的学术交流存在着阻碍科学创新的因素,即学术交流缺少争鸣与质疑的因素,使启迪思维、掌握新知、纠正谬误的作用大打折扣。为克服这一现象。要努力创造一种“精交流、多争鸣、存质疑”的机制。“精交流”即学术交流主要谈观点、认识、过程、结论,交流发言时间要限制。“多争鸣”即给听讲者提问题的机会,使发言者与听讲者交流互动,构筑创新思维的平台。“存质疑”即敢于质疑,鼓励质疑,为质疑者创造一个宽松、平和的自由环境。只要质疑者言之有理,无论是否符合“主流认识”,无论是否得到多数人的认同,会议纪要都应给以重视,要尽可能地“记录在案”,以利今后实践的检验。通过“精交流、多争鸣、存质疑”的机制,使学术交流完全释放出其“加速科学发展”的作用,使学术会议真正成为科学劳动成果的“放大”或“加速”机构。  相似文献   

10.
宫晓冰 《中国法律》2007,(3):19-21,97-101
200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的日子。是一个举国上下为之欢庆,每一个炎黄子孙为之激动的日子,同时也是一个让我们回首过往,总结经验,继往开来的重要时刻。藉此机会,我们有幸对香港回归十年来两地法律服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行回顾,并对两地法律界合作的广阔前景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1.
王建勋 《中国法律》2010,(2):16-18,70-73
我们很幸运,生活在一个网络时代。网络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生活交往的便利,而且给人们带来了自由言说的机会。在华夏大地,随着网民的不断增加,言论表达的平台重心已经从传统媒体转移到了互联网。人们在网络上纵情地言论,体验自由表达的欢愉,言说和交流的空间大大增加。但是,有些问题和现象也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2.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世界各国的律师向在座的诸位中国律师致以真诚的问候。中国是一个令人激动、充满活力的国度。国际律师联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际律师组织。作为该组织的主席应邀参加此次中国第五届律师论坛我深感荣幸。我由衷地感谢大会的主办方能够给我这个机会得以与诸位交流,从而更多地了解中国的法律职业。  相似文献   

13.
《中国律师》2010,(7):7-7
2010年5月22日-23日,来自京津沪渝粤五地律协的律师运动员在上海浦东进行了羽毛球比赛,上海市律师协会监事长朱洪超为比赛致开幕辞。在为期两天的比赛中,五地律师运动员同场竞技,不仅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也为各地律师全方位的交流提供了机会。最终广东队荣获五省市羽毛球比赛第一名,上海队与北京队分列第二、三名,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李慈玲为获奖队伍颁奖并致闭幕辞。  相似文献   

14.
《中国律师》2009,(1):14-14
《中国律师》杂志已经风风雨雨走过了20年.记得在1988年酝酿创刊的时候,我曾经有机会到杂志社来工作,但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成。但实际上在创刊初期的那段时间.我有时候还经常跟杂志社的同仁们一起交流,出过一些主意、提出过一些想法。20年走过来以后,我觉得《中国律师》杂志确实是成绩非常大、业绩非常好。20年来,《中国律师》杂志宣传了我们国家的律师工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互助县检察院不断强化民生意识,拓宽工作渠道,把检察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阵地前移,深入街道、乡镇、社区,面对面倾听和解决人民群众的诉求,筑牢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改变以往“坐堂接访”的单一工作方式,以检察官下访巡访活动和检察联络员为载体,变群众上访为检察官下访,不仅方便了群众来信来访,也增加了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的机会,促进了信访问题的右神锶凄.  相似文献   

16.
首先问候《中国司法》杂志社的同仁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通讯员同志们,连续八年,我每次开会都讲司法行政工作。我今年即将退休,离开《中国司法》,借着这次培训的机会,我想把自己多年来对于写文章特别是写调研报告的体会和大家交流一下,希望对大家有益。讲的过程中有什么意见也可以讨论,是一种体会性的东西,也不一定完全对,仅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7.
崔建远 《法学家》2023,(1):27-41+192
机会利益的损失,在期待利益的损害赔偿中十分常见,在采取客观的计算方法时容易确定,对其予以赔偿获得认可;在信赖利益的损害赔偿中是否存在并具有确定性,存有疑问,是否准予损害赔偿,见仁见智。机会利益的确定,在个案中可以通过举证证明规则解决问题。既有的信赖利益的损害赔偿的设计目的及功能定位有待反思,不足以排除机会利益的损害赔偿。在缔约过失的场合,机会利益的损失是否超出当事人的合理预期应当具体判断,不可一概而论。就受害人获得双份赔偿/偿付赔偿的问题,可以通过排除赔偿成本的措施予以消除。裁判者应当严格把握机会利益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从而避免诉讼浪潮。至于机会利益损害赔偿中的公共政策问题,中国法及理论确实应妥善考量。在具体裁判中,机会利益的损失必须是真正和实质的、而非臆猜性的,此为机会利益损害赔偿的核心要件。在确定机会利益损失的作业中,概率平衡的方法、机会损失的方法以及“事件链”和“替代事件”的操作技术,值得中国法及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8.
理性思考司法行政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进一步搞好通联工作,现就如何理性思考司法行政工作和大家讨论三方面的问题:第一,什么是司法行政工作。我们都是司法行政系统的工作人员,什么是司法行政工作,是我们必须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这个问题听起来很平常,但却不是都能搞的很清楚的。对这个基础性的问题,趁这次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第二,如何对我们目前管理的司法行政工作进行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世界警察》2024,(2):10-13
<正>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亲爱的同事们,值此第四个警察节到来之际,我谨代表德国联邦警察向你们表示祝贺,并感谢多年来的友好合作。希望今后中德警务部门有更多的面对面交流机会。德国联邦警察驻华联络参赞——潘友汉  相似文献   

20.
今天的研讨会开得非常成功,与会的专家学者和中外律师畅所欲言,见仁见智。共同探讨在 WTO与当今国际法律服务业加快全球化进程的背景下,中国法律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和中外律师交流合作前景。每个发言人的角度各有侧重,但目的相同,就是希望寻找有效的途径加速中国法律服务业的发展和进步,这对我们法律服务业指导和管理工作的部门来说,是一个开启思路、更新观念、拓展视野、扩大知识面的极好机会,为我们制定正确的决策提供了宝贵的建议。这个研讨会丰富了我的几点感受:   首先,如同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客观必然的一样,学习外国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