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我国经济体制模式的转换,要求我们变更旧的刑法观,建立新的商品经济刑法观。所谓刑法观,是指统治阶级对某种行为违反法度的总的评价,它包括一定行为社会危害性有无的确定及其程度的大小、刑罚刻度的认定等内容,核心问题就是对行为的社会违法性和危害性的评价。然而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一个变量,它依据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统治阶级的刑法观也是各个时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一个重要的、全新的理论之出现,必然会影响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会冲击各种传统的观念,使那些旧有的价值观、思想观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这其中刑法观的变化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拟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刑法观的更新问题作些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3.
刑法国际化视野下的我国刑法理念更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苏彩霞 《中国法学》2005,1(2):142-151
刑法理念是指人们对刑法的性质、刑法的机能、刑法的作用、犯罪、刑罚等基本问题的理性认知,它具有中介外化功能、预测功能、批判功能与导引功能。我国作为法治后发型国家,实现刑法现代化的必然途径就是刑法的国际化,这不仅包括制度层面上刑法规范的国际化,还包括精神层面上刑法理念的国际化。刑法性质观、刑法机能观、刑法作用观、刑法理性观、犯罪观与刑罚观等理念的更新,是我国刑法国际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我国立功制度的价值观念是功利主义,虽然有其积极意义,但因其排斥刑法正义观而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许多弊端。本文认为,在设置该制度时应以正义观为主兼顾功利主义;立功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立功行为的本质是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法律规范的要求也更高。我国修订后的刑法尽管有了很多充实与发展 ,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民利益的新的需要 ,仍须对我国刑法立法作进一步的充实与完善。一、关于刑法设立见死不救罪问题我国现行刑法没有规定见死不救罪 ,因此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成为愈来愈突出的问题 ,严重损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公共道德。此类事件多数发生在自救能力不强的如未成年人身上。在目前情况下 ,为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和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在刑法中规定这一罪名是完全必要的。前不久 ,全国人大 10 0多名代表和…  相似文献   

6.
刘远 《现代法学》2007,29(6):176-182
经济犯罪的概念对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罪具有评价功能,而后者对前者具有载体功能。这一命题使得经济犯罪死刑立法的分析更具明确性。经济犯罪死刑立法的本质问题是刑法的政治性过度侵蚀刑法的道德性。经济刑法过度政治化的约束条件主要有4个,即工具主义刑法观、民主性不足的立法程序、老一代政治家的政治情感、法典主义的立法技术。随着这4个因素的先后变化,预计经济犯罪的死刑立法将很快得到改观。  相似文献   

7.
刑事法律观念的转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刑事法律观念是一种高层次的刑法意识 ,它是人们对于刑法的思想认识、心理态度和价值取向等观念态文化的总和。刑法观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民众的刑事法律意识。因而 ,确立正确的刑法观是建立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刑法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是中国刑法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确定正确的刑法观首先要具备批判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即着力批判“阶级斗争为纲”和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刑法工具主义 ,彻底破除中国封建社会延续的刑法万能主义和重刑主义的观念 ,树立起符合现代法治精神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人权保障观、刑法谦抑…  相似文献   

8.
实质刑法的体系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质刑法以理性主义为思考方法,以古典自然法学派的思想为哲学基础,主张形式与实质二分的罪刑法定原则;实质刑法主张实质二阶层犯罪论体系,构成要件是开放的实质评价类型,违法性本质是考虑利益衡量的结果无价值论,主张规范责任论且责任要素包括责任能力、故意\过失和期待可能;主张客观实质的共犯理论,并从客观主义视角运用实质分析方法回应或处理诸如共犯的处罚根据、共犯本质、共犯与正犯的区分等众多具体问题。实质的刑法解释论贯穿在实质刑法体系化构建之始终,其重要性彰显无遗。体系化视野下的实质刑法观是刑法知识教义学化的体现,它是对我国刑法知识的建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从建国前后,到制定我国第一部刑法,在死刑适用工作中,我国一直以毛泽东人民专政死刑观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几十年的司法实践证明,以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专政死刑观指导死刑立法和司法是完全正确的,是符合中国国情实际的。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社会治安和司法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但无论形势如何变化,在刑事立法和司法工作中,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专政死刑观仍然是我们适用死刑的正确方针和基本准则。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坚持以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死刑观作为刑法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是当前我国立法界、司法界、法学理论界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结构的转型与变迁,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发展,导致了我国刑法观念的更新,由过去的国家本位的国权主义刑法观逐渐向以权利为本位的民权主义刑法观的转变。民权主义刑法观是以人权保障观、刑法谦抑观理念为支撑。本文通过对民权主义刑法观上述理论内涵及合理性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在我国确立民权主义刑法观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由于资本主义制度还具有一定的生命力,资产阶级在不断地设法改良和完善其民主统治形式,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资产阶级民主制将不断地演化和发展,不会立刻退出历史舞台;而社会主义制度,虽然具有资本主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它产生时间短,还在成长过程中,尚需不断完善,还没能全部替代资本主义民主。因此,两种对立的、本质不同的民主观,在世界范围内不断争斗着。实事求是地研究和探讨这两种对立的民主观,对认清资本主义民主狭隘、虚伪、消极的本质和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对完善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政法学刊》2021,(4):50-59
通过回应社会热点事件以增设新罪名或增加已有罪名罪状是刑法膨胀的主要路径之一。《刑法修正案(十一)》的通过特别是其中对"冒名顶替"的犯罪化,再一次强化了刑法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回应程度。基于刑法治理社会的手段属性,其具有回应热点社会事件的合理性。基于"冒名顶替"行为本身的恶劣程度,将其入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某一行为能否进入刑法的规制视野,应当综合考察行为所侵害法益的确定性、行为的类型化、行为的可归责性等内容,并兼顾报应和预防的刑罚观。过度地以刑法对社会热点事件进行仓促、频繁的回应与刑法条文类型化本质相矛盾,易忽略对引发社会问题深层原因的探索,导致刑法权威性丧失,公众刑法信念被削弱。基于犯罪标签的难消解和犯罪附随后果在社会中的普遍存在,我国当前并非是以刑法广泛参与社会治理的最佳时机,刑法应谨慎回应社会热点事件。  相似文献   

13.
个人财产收入的政治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财产性收入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财产性收入的涵义也是伴随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和收入分配制度的调整而逐渐完善,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充分体现出和谐社会的实质和社会主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王充 《法学》2022,(11):60-73
围绕刑法观问题,目前存在积极主义刑法观、消极主义刑法观与折衷主义刑法观的争论。从认识结构出发,刑法观关涉人、刑法、社会三者之间形成的人与刑法、刑法与社会以及人与社会的三重关系,刑法观是不同个体基于各自不同的价值偏好、不同的对象设定及与刑法的不同关系形态作出的解释选择,因此各种刑法观之间并无高低之分、优劣之别。刑法观的选择要受客观外在的社会发展状况与刑法本质属性的限制,积极主义刑法观和消极主义刑法观忽视了客观外在条件的限制,而折衷主义刑法观则缺乏以社会基本价值共识作为思考的必要前提。因此,刑法观的选择需要在达成社会最低价值共识的基础上充分考量社会发展状况和刑法本质属性的外在限制,进而在主观价值取向与客观外在条件之间取得平衡。以刑法谦抑为基本价值共识,以类型化思考为主要路径,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指导下选择综合刑法观具有相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中刑罚观念之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罚观,指的是人们关于刑罚的性质、使命、目的、作用以及刑罚的设定和运作的认识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总称。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社会的各项经济活动都被推向市场领域,社会的政治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人们的各种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此背景下,如何树立理性化的、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刑罚观,成为刑法理论乃至司法实践中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现代文明社会之发展,日益关注社会秩序和个人权利的共同保障,国家、法律不再被单纯地视为暴力统治工具,也不应只作为一种惩罚和报复手段,而是更…  相似文献   

16.
对于刑法信仰、对话型刑事话语系统和共治型社会管理模式,共识刑法观都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在整个法制体系层面上,共识刑法观意味着刑法应与法律体系的其他部分,包括宪法、民法、行政法和刑事诉讼法达成并保持着共识。在刑法实践层面上,共识刑法观有着不同的内涵:在刑法立法环节,共识刑法观意味着刑法规范的实体内容应凝结和体现社会共识,并直接关联刑法立法模式的选择;在刑法司法环节,共识刑法观意味着刑法解释及定罪量刑应照应社会共识,并直接关联刑事陪审制度问题;在刑罚执行环节,共识刑法观直接关联行刑听证制度,并对行刑人性化给予合理的节制。共识刑法观以常识、常理、常情为实际基础,是“刑法学术观”与“刑法实践观”的完全统一,是对常识主义刑法观的响应与提升,从而构成了刑法公众认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刑法学界对于经济犯罪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与探讨,符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之要求的经济犯罪观正在逐渐得到确立。.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由于我国是一个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在确立符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经济犯罪观的时候,我们既要破除长期以来受产品经济影响而形成的某些经济犯罪观念,又要摆脱资产阶级学者在这一问题上提出的某些观念,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刑法是关系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之一,对保护国家、社会和公民的利益至关重要。而刑法规范是整个刑事法律的基础,因而刑法规范的完善程度,直接制约和影响着整个刑事法制的水平。所以,刑法规范即刑事立法的发展完善问题,不能不受到刑法理论界和立法、司法实务界的共同关注。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于1979年通过并于1980年起开始施行,刑法在惩治犯罪、保护人民和促进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诸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推行,近年来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加上现行刑法还存在一些不尽完善科学之处,从而就在客观上产生了修改我国现行刑法的需要。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上作出了修改我国刑法的重大决策,并纳入了五年立法规划,随即开展了有关立完善法问题的多方研讨。特别是近两年来关于修改刑法的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还出版了一些专门研究或者论及刑法修改问题的书籍,为我国刑法的  相似文献   

19.
常海 《法制与社会》2012,(33):185-186
随着《刑法修正案(八)》的实施,其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司法实践中产生的影响远超历次修正案,它使刑法的社会调控功能进一步发挥了其重要作用。由于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犯罪形式不断变化,涌现出一些新型的危害社会行为。刑法《修正案(八)》在酝酿已久并结合实际的基础上适时出台。这是一次对刑法的大幅度调整,不仅对犯罪、刑罚等总则部分内容进行了变动,而且根据司法实践,修改并增设了分则的部分罪名。本文拟通过《修正案(八)》对刑法分则的补充和修改,结合我国刑法罪名的确认过程,对我国刑法在罪名认定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有关建言。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度,我国刑法学既继续关注刑法基础领域的重大理论问题,加强了对风险社会的刑法观、刑法价值和犯罪构成理论等问题的研究,又密切关注刑法立法和司法领域的重大现实问题,开展了社会管理创新与刑法观念变革、老年人犯罪、刑罚结构调整、危险驾驶罪等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未来,我国刑法学应注重坚守现代刑法的基本价值,正确处理我国国情与域外经验的关系,积极拓展研究视野,以促进刑法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