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9例被尸检的人肾组织进行肌红蛋白检测,其中生前有广泛软组织损伤的损伤组22例,冠心病猝死组15例,并用12例无上述病史的人肾脏组织作对照.结果显示损伤组有8例(8/22)远曲小管及集合管管腔内管型呈肌红蛋白阳性或强阳性;冠心病猝死组有3例皮质肾小管内管型呈阳性;对照组均为阴性.说明肾肌红蛋白检测对挤压综合征(crushsyndrome,CS)死后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广泛软组织损伤肾肌红蛋白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肌红蛋白对挤压综合征肾功能损害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及法医病理学诊断价值。方法应用EnVision(两步法)免疫组化方法和LSAB免疫组化方法,对22例生前有较广泛肌肉软组织损伤的人尸体肾脏组织(损伤组)进行肌红蛋白检测,12例无上述病史的人尸体肾脏组织作对照(对照组)。结果损伤组有8例肾远曲小管及集合管管腔管型染色呈阳性或强阳性,均见于伤后36h至10d死亡者;有7例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腔缘附近的胞浆及腔面肌红蛋白阳性或强阳性,最早见于伤后8h死亡者,伤后24h至48h死亡者最为显著;余9例未见上述改变。对照组12例上述部位均为阴性。结论肌红蛋白管型堵塞肾小管和肌红蛋白对肾小管上皮的直接损害是挤压综合征肾功能衰竭的重要病理形态学基础,两者对挤压综合征的法医病理诊断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肌红蛋白降解与人体死亡时间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人体死亡后骨骼肌中肌红蛋白的降解水平,探讨其与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分别于人体死后0、4、8、12、24、36、48、60、72h取骨骼肌,置于室温25℃,在不同时间点抽提蛋白质,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肌红蛋白,随后利用生物电泳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结果肌红蛋白随死后时间逐步降解。结论肌红蛋白降解的检测可用于推断死亡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肌红蛋白在早期心肌梗死死后诊断的特异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梗死心肌和其它非梗死性的直接或间接心肌损害的心肌肌红蛋白染色的变化。结果 梗死心肌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肌红蛋白缺染 ,其它非梗死性的直接或间接心肌损害的心肌中 ,如心脏挫伤、心肌炎、出血性休克、电击死、机械性窒息、有机磷中毒等 ,也有不同程度的肌红蛋白缺染。结论 应用肌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诊断早期心肌梗死需慎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肌红蛋白在早期心肌梗死死后诊断的特异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梗死心肌和其它非梗死性的直接或间接心肌损害的心肌肌红蛋白染色的变化。结果 梗死心肌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肌红蛋白缺染,其它非梗死性的直接或间接心肌损害的心肌中,如心脏挫伤、心肌炎、出血性休在克、电击死、机械性窒息、有机磷中毒等,也有不同程度的肌红蛋白缺染。结论 应用肌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诊断早期心梗死慎重。  相似文献   

6.
远离电击部位电流通路上骨骼肌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电损伤时骨骼肌中肌红蛋白(Mb)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异常分布情况。采用大鼠模型和人体电击死标本,对电流通路上骨骼肌组织进行肌红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免疫组化(LSAB)检测。结果显示:电流通路上肌细胞呈现深浅不同竹节样改变,免疫组化法见Mb脱失,Fn呈阳性,呈蟒蛇状纹理。电流通路上骨骼肌竹节样和蟒蛇纹理改变对无典型电流斑法医学鉴定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广泛软组织挫伤后血中胆红素和肌红蛋白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索法医临床学评定广泛软组织挫伤程度量化指标。方法 采用改良的咖啡因法(J-G法)、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广泛软组织挫伤后的人和大鼠血液中的胆红素(Bil)和肌红蛋白(Mb)浓度。结果 大鼠挫伤面积为6%、18%、30%,其血清胆红素浓度分别为4.86±0.4648、7.05±0.2915、8.52±0.1549μmol/1;肌红蛋白浓度分别为16.9140±0.9803、23.3435±1.3349、31.2490±1.8714ng/ml。二者经统计学分析P<0.001,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测定血液中胆红素、肌红蛋白浓度有望成为法医临床学准确评估广泛软组织损伤程度的可靠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8.
体液中甲基苯丙胺的放射免疫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甲基苯丙胺(methamphtamine,MAP)属苯丙胺类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是我国最为严重的滥用毒品之一。本文作者建立甲基苯丙胺放射免疫分析法,定量检测人体体液中的甲基苯丙胺。此方法适合于大批量的筛选,阳性结果需其他方法进一步确证。  相似文献   

9.
大鼠尾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后不同时期(即刻、7、30、90、150天)分别处死取材,用病理组织学、肌红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心肌损伤。结果:急性期心肌呈多灶性坏死,肌红蛋白缺染,肌原纤维溶解断裂,类似人冠状动脉无阻塞性心肌梗塞;急性期后心肌继续灶性溶解、萎缩,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新生胶原纤维伸入心肌坏死灶及其周围间隙,使病灶疤痕化及内膜增厚,类似人早期心肌病病理图象。  相似文献   

10.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时心传导系统的形态学改变。取急性心肌梗死死亡者的心传导系统标本6例,运用抗纤维连接蛋白抗体、肌红蛋白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现,纤维连接蛋白染色有3例呈现强阳性,2例出现阳性,1例出现弱阳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染色均呈弱阳性;肌红蛋白染色呈脱失改变。提示纤维连接蛋白检测量敏感性强,稳定性好,易于观察,可作为在心肌梗死时了解心传导系统受损害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ABC—Mb法诊断挤压综合征一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挤压综合征致死,在法医尸检工作中较常见。对其尸检诊断,常规方法有时有一定程度的困难,ABC法能确证肾脏内肌红蛋白管型的存在。本文对一例常规方法诊断有分歧的尸检,采用ABC抗肌红蛋白法(ABC—Mb法)观察到肾小管内有肌红蛋白管型,现报告如下。男,23岁,某日晚捆绑在一树干上,被棍棒、拳脚、树条打击全身,其间昏迷四次,曾叫口渴,8小时后入当地医院,见面部,颈前后,胸腹,双臀及会阴、四肢皮肤青紫肿胀,  相似文献   

12.
早期心肌缺血心肌肌红蛋白变化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2只犬急性冠脉阻断60及90分钟后心肌肌红蛋白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心肌缺血60分钟已有明显的肌红蛋白脱失,比相应H、E 染色切片更易辨认缺血灶,在H、E 染色改变不明显的区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已显示出肌红蛋白的缺失.冠脉阻断90分钟时,缺血区肌红蛋白缺失更加清晰,因此该方法可用于诊断早期心肌缺血,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3.
肌红蛋白及其法医学意义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闵建雄 《法医学杂志》1998,14(2):115-116,93
自1944年Bywaters和Beall提出创伤后肾功能衰竭与肌红蛋白之间的关系后,临床上一直将肌红蛋白尿(myoglobinuria)作为诊断挤压综合征(crushsgn·drome)最具价值的指标之一l’l。在法医学实践中,也常将肾组织肌红蛋白管型的组织化学染色阳性作为判断挤压综合征、甚至死因的主要依据。随着研究的深入,近年来有不少报道提出,外伤不是导致肌红蛋白尿或肾组织肌红蛋白管型阳性的唯一因素【’,’]。为此,就肌红蛋白及其法医学意义作一综述,供同行们参考。!肌红蛋白的一般特性以及正常人体非肌组织肌红蛋白的含量肌红蛋白(mpOglobil…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对应分析法筛选发生面部损伤的高风险人群和高风险时间。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国东部地区一家综合性医院近三年来急诊面部损伤的医疗记录,选取因打击、摔跌和车祸引起面部损伤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就诊时间等数据,运用对应分析法分别将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和发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获得高风险特征。结果 打击所致面部损伤的高风险人群是40~49岁男性,高风险时间是春季工作日夜晚;摔跌所致面部损伤的高风险人群是0~9岁儿童和80岁以上老人,高风险时间是夏季休息日夜晚;车祸所致面部损伤的高风险人群是50~59岁女性,高风险时间是冬季工作日夜晚。结论 利用对应分析法,可以鲜明直观地显示由不同原因导致人体面部损伤的高风险特征,该方法可为面部损伤的事前预防、事中护理治疗和事后原因鉴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软组织损伤后出现典型挤压综合征和其它原因死亡案件的分析,探讨检测肌红蛋白对挤压综合征的诊断价值。认为挤压综合征的诊断应从大面积软组织损伤史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理检验入手,肾小管内管型物质的肌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作为证据之一,而非唯一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极肌电图与神经传导检测在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价值,为建立规范、统一的周围神经检测评价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周围神经损伤者164例(损伤组)和正常者138例(对照组),分别应用针极肌电图及神经传导检测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对两种方法的检出率进行比较及统计分析。结果损伤组中,应用针极肌电图与神经传导检测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两种方法的阴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应用两种方法在损伤组中的假阴性率和正常组中的假阳性率均为0%。结论在法医学鉴定中对疑有周围神经损伤者,同时应用针极肌电图与神经传导检测有助于提高鉴定结论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颅脑损伤与人格障碍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为探讨颅脑损伤与人格改变的相互关系 ,特别是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与人格改变的严重程度是否平行 ,为颅脑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 1 97例颅脑损伤鉴定案例及住院病例进行分析 ,并对其中伴有人格改变的案例的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和人格改变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和其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97例颅脑损伤中有 1 6 2例出现人格改变 ,占 82 3% ;其中在 1 1 3例中的重度颅脑损伤案例中 ,有 98例伴有人格改变 ,占 86 7% ;其中衰弱型人格改变与攻击型人格改变之比为 6 3:35 ;在 84例轻微颅脑损伤病例中 ,有 6 4例伴有人格改变 ,占 76 2 % ,衰弱型与攻击型之比为 4 0 :2 4 ;2 3例女性患者有 1 7例出现人格改变 ,衰弱型与攻击型之比为 1 3:4。结论 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与人格改变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轻微颅脑损伤所引起的严重攻击型人格改变是法医精神病学鉴定中的特殊课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探讨颅脑损伤与人格改变的相互关系,特别是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与人格改变的严重程度是否平行,为颅脑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7例颅脑损伤鉴定案例及住院病例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中伴有人格改变的案例的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和人格改变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和其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97例颅脑损伤中有162例出现人格改变,占82.3%;其中在113例中的重度颅脑损伤案例中,有98例伴有人格改  相似文献   

19.
颅脑损伤后血液中S100β含量与损伤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中S100β蛋白含量与创伤性脑损伤程度的关系及法医学意义。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颅脑损伤患者和其他创伤患者各30名作为研究对象,再根据入院时的GCS评分,将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轻中型组(GCS≥8分)和重型组(GCS〈8分)。用ELISA法对上述研究对象血清中S100β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在脑外伤6h内,颅脑损伤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和创伤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与轻中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S100β蛋白含量越高,患者颅脑损伤程度越严重。结论S100β蛋白可作为早期检测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指标之一,其含量越高,颅脑损伤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20.
大鼠尾静脉滴去甲肾上腺素(20μg/kg/min)后,分别于即刻、7天、30~90天杀死取材,用病理组织学、肌红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心肌损伤。结果:早期可见心肌多灶性坏死、肌红蛋白缺染、肌原纤维断裂溶解,似冠状动脉无阻塞性心肌梗死;中后期可见心肌灶性萎缩及疤痕形成、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新生胶元原纤维伸入坏死心肌内,类似早期心肌病图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