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末英国民事司法改革撼动了英国传统的诉讼文化,并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其成功经验与相关理论对于正在开展民事司法改革的中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在介绍和评述英国民事司法改革的背景、目标及内容的基础上,探讨了英国民事司法改革对我国有益的启示与借鉴,并提出应在明确我国民事司法改革特点的基础上将域外经验与本土资源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英国案件管理制度改革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作为司法制度当事人主义的源头及主要倡导者 ,在民事司法改革过程中毅然抛弃了在司法制度中沿袭几个世纪的原有哲学基础 ,高举加强法院管理案件权力的改革大旗 ,大力限制当事人对案件的操纵权 ,管理型司法逐步成为英国诉讼文化的主流。本文以英国民事司法改革中的案件管理制度改革为研究对象 ,以期为给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2012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新民事诉讼法.新法从基本原则到具体制度对民事诉讼及纠纷解决机制做了较大的修订和补充,这是近年来我国司法改革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此次修法顺应了诉权保障宪法化和国际化的趋势,是“接近正义”理念在司法改革过程中的具体体现.然而,司法改革是一项浩大的系统性工程,改革的过程必然持久且充满艰辛.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改革应更加注重整体性、统筹性的设计,从而实现司法各要素全方位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2012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新《民事诉讼法》。新法从基本原则到具体制度对民事诉讼及纠纷解决机制做了较大的修订和补充,这是近年来我国民事司法改革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也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现代化转向的一次努力。此次修法顺应了诉权保障宪法化和国际化的趋势,是“接近正义”理念在司法改革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为更有效地保障民众“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今后的民事司法改革应更加注重设计的整体性与统筹性,从而实现司法各要素全方位的变革。将“诉权保障”确立为民事诉讼法的最高目标,不但是完善立法的必备基础,也是公正司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英国民事司法改革架构中的ADR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英国民事司法改革前后的ADR实践的不同情况 ,以及目前英国ADR实践的特点 ,提出了英国ADR实践对我国的几点借鉴。  相似文献   

6.
作为近现代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英国几百年来不曾建立一个独立的最高法院。通过梳理英国司法的历史传统和近年来其司法体系的改革进程,发现新的英国最高法院从书面提议到挂牌成立的过程,显示了英国已开始了从立法、行政、司法相融合的宪政模式向独立架构模式的转变;一些具有英国特色的历史传统因此变革,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7.
民事与行政案件法律援助的现行范围是应分配正义的要求、为满足社会弱势群体的需要而建构的,其目前的发展趋势足以满足其作为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但从法律援助与司法正义的关系角度观察,民事与行政案件法律援助范围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为在新时代语境下追求司法正义,应将一种特殊案件纳入民事与行政案件法律援助的范围。在这种特殊案件中,一方陷入了一种实际上对抗不平等的困境。这类法律援助可以借鉴英国的法律援助制度来建构。在民事与行政案件法律援助范围立法扩大到这类特殊案件之前,可以鼓励高校法律援助组织先行试点。  相似文献   

8.
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民事司法改革,系在学界的推动下由最高人民法院主导的,但由于某些原因而在民事司法实践中遭遇了重大挫折。当前由中央政法委主导的民事司法改革看似是在走回头路,实是我们党为了纠正误入歧途的民事司法改革而作出的艰苦努力。我国未来的民事司法改革应当在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学术性之间取得平衡,如此方能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事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9.
一、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必要性民事审判方式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方式方法。民事审判的方法是否符合社会实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直接关系到人民法院能否提高办案质量,效率及效益、能否充分发挥民事审判职能作用的根本问题。因此,改革旧的民事审判方式,探索新的审判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完备的法制规范和保障。”“改革、完善司法制度和行政执法机制,提高司法和行政执法水平、”要实现从为计…  相似文献   

10.
从整体趋势来看,我国司法改革随着从"司法工作机制"到"司法体制"的范围扩大而继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方向要切合中国国情和把握时代脉搏.在目标上,我国司法体制改革面临着从"抗干扰"到"获信赖"的转向.司法"获信赖"有其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的根据.在具体路径上,我国司法体制改革也面临着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既突出司法组织主体的精英化和大众化并进,又强调司法制度和程序从技术向情感的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