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政府法制》2013,(30):8-9
性交易当然不是值得提倡的事,这一点即便嫖客自己也清楚。还是来自美国旧金山“性交易研究和教育所”梅丽莎·法利(Melissa Farley)提供的数据,根据加州的一项研究,大多数嫖娟的男性会因为公开曝光的风险而不敢嫖娼。79%的人说如果嫖娟可能会被通报给他们的家人.他们就不敢嫖娼。而高达87%的人说,如果受到警方可能将他们的照片或名字在当地报纸上公布的威胁,他们就不敢嫖娟。  相似文献   

2.
唐宝民 《政府法制》2013,(35):29-29
年羹尧镇守西安的时候,广泛搜罗天下有才学的人,用优厚的待遇把他们养在自己的府里。有个叫蒋衡的人,慕名前去,年羹尧很欣赏他的才能,将其留在府中。有一回,蒋衡与年羹尧谈论关于科举考试的事,蒋衡表达出了想要通过科举考试博取功名的愿望。因为年羹尧声势显赫,以至于主考官都不敢得罪他,所以他就信誓旦旦地对蒋衡说:“下科头名状元应该归你。”蒋衡听后大为惊诧,因为他从这句话中看出年羹尧擅用权势、作成作福,已经狂妄到了极点,如此下去,将来必有灾难。于是,蒋衡假托生病,向年羹尧告辞回家了。  相似文献   

3.
金陵 《政府法制》2012,(11):27-27
在我国古代,举人考中“状元”后,皇帝封他什么官呢?按小说、戏剧所讲,不外乎礼部尚书、八府巡按之类,即在皇帝左右办事,掌握文书章奏。或受监察御史委派,到各省巡视.考察吏治,有的还被召为“驸马”,要不就是到省主持巡回考士的学政,看来官职不小。但实际上,“状元”的官职是有规定的,而且职位也比小说、戏剧中所说的低得多。  相似文献   

4.
一鸣 《政府法制》2012,(14):31-31
公元747年,杜甫等一大批当时杰出的才子参加玄宗为选拔人才而设的“制举”考试。当时担任主考官的是李林甫,他是当朝宰相,却是个嫉贤妒能的小人,像张九龄、严挺之、贺知章等一大批杰出人物都遭到了李林甫的迫害甚至暗杀。他尤其嫉恨因为文学才能而得到封赏进官的士人,害怕朝外的贤士得到接触皇帝的机会,上书痛陈他的奸恶。所以他便千方百计地阻塞言路。结果参加“制举”考试的人,没有一个被录取。  相似文献   

5.
有清科举中,不仅读书士子获得功名要考试,那些主持各省乡试的主考官在任命之前也要考试筛选。清代科举政策规定,各省乡试正副主考官一律由京官担任,被称为“试差”,是个不错的差使,有名有利,很多在京官员都想当,号称“为国抡才”,责任重大,皇帝很重视,为了保证考官的“质量”,进行选拔考试,称“考试试差”,简称“考差”。  相似文献   

6.
洪烛 《政府法制》2012,(3):21-21
晚清出过一个赛金花。赛金花绝对属于“另类”。她生长于烟花巷陌,遇见大状元洪钧,就从良了。虽然只是妾,她却以夫人身份随洪钧出使德、俄、荷、奥四国,算是出过远门,见识了外面的花花世界,甚至拜晤过维多利亚女王与威廉皇帝,很出风头的。  相似文献   

7.
刘继兴 《政府法制》2010,(12):26-27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无奇不有,居然出过两位曾向臣子行贿的皇帝,他们是宋真宗赵恒和明代宗朱祁钰。 在古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行贿”是指下对上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采取的一种示好行为。集天下权力和财富于一身的皇帝向部下行贿,这种做法无疑是历史的怪胎。他们为何要这么做呢?  相似文献   

8.
菜丛 《政府法制》2012,(8):49-49
科举时代,经殿试由皇帝钦点为进士中一甲第一名的状元,谓之“独占整头”。  相似文献   

9.
一国之君的皇帝,为了和下属搞好关系,也常常请客。只不过,皇帝请客称为“赐食”。所谓“赐食”,就是皇帝笼络或奖赏下属,而赏赐的一顿饭或吃的东西。不过,吃皇帝请的饭并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法人》2010,(6):93-93
“御”字在中国古代是和皇帝有关的词。皇帝出行叫“御驾”,为皇帝看病的医生叫”御医”,而“御府”自然指的是宫廷。如今,这个尊贵一时的名称成了北京一家食府的名字,这家食府叫“御府89号”。  相似文献   

11.
从秦始皇嬴政"称帝"到窃国大盗袁世凯"驾崩",中国历史上一共出了408位皇帝。在这些皇帝中,有很多人的名字起得相当搞怪,生造字、冷僻字常常让人"畏名如虎"——皇帝们,连起名都追求"与众不同"、"超人一等"呢!  相似文献   

12.
鲁南 《江淮法治》2010,(4):56-57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至今陈列着一幅价值连城的“状元卷”,这就是明朝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它是中国近1300年科举考试历史上惟一尚存的状元卷。赵秉忠殿试状元卷以其历史文化价值成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青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相似文献   

13.
皇帝也无奈     
何进 《江淮法治》2009,(8):37-37
中国古代的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所谓“君权至上”,他们不仅从理论和制度上享有至高的权利,而且在实践中甚至可以凌驾于法律、制度等一切之上。而“君权至上”在司法方面的体现,就是法律的适用甚至是制定等所有活动,均是以皇帝的意志为转移的,皇帝在适用法律方面具有几乎不受限制的自由裁量权。中国古代皇帝拥有的这些几乎没有任何限制的权利,往往会使人认为中国古代的司法实践都是以皇帝的意志为转移、在法律适用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皇帝,但其实这种看法或观点并不准确。  相似文献   

14.
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已经家喻户晓,故事里皇帝的身份是真的,而两个骗子欺骗了这个爱慕虚荣的皇帝。当时所有大臣显得很“成熟”。致使骗子肆无忌惮,最终揭穿他们骗局的是一个说真话的孩子。在新疆,5个骗子故伎重演,他们自立了一个“神人”,环环相扣疯狂诈骗近5000万元。  相似文献   

15.
亦明 《政府法制》2011,(26):12-13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既然家国都一体化了,那么皇帝就不应该再有什么私房钱,不应该私设小金库。道理虽然如此,但事实上在清朝以前,皇帝照样有独立于国家财政的小金库。说是小金库,其实并不小,里面的钱财可能比外朝国库的还要多。所以,皇帝的小金库并不是钱财少,只是私密而已。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共产生过800多名状元,但父子同为状元的,只有北宋时期的梁灏、梁固父子,他们是历史上唯一的一对"父子状元"。梁灏、梁固父子是郓州须城人(今山东省东平县州城镇),家乡人民以这一对  相似文献   

17.
郭松民 《检察风云》2010,(21):75-75
法院为何如此心急?显然不是为了安抚方舟子、方玄昌,因为两人都对“闪电开庭”表示不满,他们希望以“故意杀人罪(未遂)”而不是“寻衅滋事罪’来起诉;  相似文献   

18.
吴越 《政府法制》2013,(32):19-19
许多文艺作品描写,清代皇帝在金銮殿上早朝,其实,这都是虚构的。“金銮殿”,指的是北京故宫三大殿中的“太和殿”。其实,它不是皇帝上朝处理国政的地方,而是皇帝登基和举行大典的地方,相当于今天的人民大会堂。  相似文献   

19.
知道“宋岩”这个名字,并不是因为她所领导的法院获得最高人民法院首批命名的“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这在山东省也是惟一一家基层法院;更不是因为我们是老乡,而是在一次全国法院系统召开的会议上。  相似文献   

20.
杨波 《人民调解》2009,(10):23-23
在湖南省清县雷公塔镇只要一提起罗先军这个名字,人们就会想起他的特殊建筑队,说这支建筑队特殊,不只是因为他施工质量好、重信誉,当地大部分的小型建筑施工项目都由他们完成,更重要的是因为这支建筑队人员组成特殊,有些成员是刑释解教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