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给自己清零     
有一位北大的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哈佛大学的校长来北京大学时,讲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年他向学校请了三个月的假,然后告诉自己的家人,不要问我去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2.
开会免不了领导讲话,可要找出不请秘书代笔的,虽称不上寥若星辰,但也屈指可数。如今的领导干部绝大多数都是大学以上文化程度,有的还是“秀才”和“笔杆子”,为何登台作报告没有自己“干货”,不用自己的语言讲话呢?究其原因,主要是“二气”:官气、傲气、惰气作怪。文风会风是党风的反映。领导十部的讲话语言,不仅体现了个人素质,而且也反映了思想作风与工作作风,它直接影响会议质量、领导班子的整体形象和群众情绪。因此,邓小平同志总是身体力行,同时号召领导同志:“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讲话、写文章。”领导干部要用自己的语…  相似文献   

3.
一篇题为《胡耀邦:有两件事难以原谅自 己》的文章,曾深深地震撼过我的灵 魂,至今难以释怀。在深入开展“三讲”活动、学习“三个代表”科学论述的今天,把胡耀邦的故事介绍给大家,应当是不无益处的。 1988年冬,时任湖南省教育厅厅长的朱尚同感慨地对胡耀邦同志说,有时讲真话也真不容易。耀邦同志说:“我也讲过违心的话。我这个人做过些工作,也犯过错误”,“但回顾一生,有两件事是难以原谅自己的”, 他认真地自我剖析,自我责备道:“提高来看,也是做人道德的问题。” 哪两件事?一件是1959年庐山会议批判彭老总,胡耀…  相似文献   

4.
宁在兰 《党政论坛》2009,(10):17-17
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一句口号:“自己的健康自己负责”。 把健康交给自己,那就要关注和爱护身体。要学些有关保健和养生的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应用到自我保健的行动中去。  相似文献   

5.
李志恒 《学理论》2009,(27):1-1
认真学习贯彻省委书记吉炳轩、省长栗战书与哈尔滨市委常委班子集体谈话精神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盖如垠到道外区调研讲话精神,要求我们要强化“自己出题自己答”理念。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自己出题自己答”,既是加快发展的“金钥匙”,也是推动一切工作的“总开关”;既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的重要前提,也是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要坚持“自己出题自己答”这一思想理念,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看轻自己     
龙祖胜 《党政论坛》2009,(24):55-55
诗人鲁藜说:“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还是把自己当做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  相似文献   

7.
遇见自己     
一个人,遇见自己有三种方式:照镜子、做梦、反思。 照镜子是为了看清自己的相貌,可以端正其衣冠,做梦完全不受我们控制,常常张冠李戴,娇妻美妾,升官发财,睁眼,全如浮云飘散;反思是心灵自我关照的一种方式,是跳出自己看自己,以局外人、旁观者的心态审视自己,挑剔自己,批评自己,完善自己。  相似文献   

8.
张雨 《党政论坛》2012,(6):39-39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对他的手下说过这样一段话:老老实实地当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  相似文献   

9.
在一汽采访,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一汽人常说的“自己的梦自己圆”。 众所周知,国有企业在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中,面临不少困难。  相似文献   

10.
黄小平 《党政论坛》2013,(18):42-42
有一个小山村,十分闭塞,这里的人,世世代代都没有走出过这个小山村。一日,一位旅人来到这里。旅人问村民:“你们知道你们的村庄在哪里吗?”村民们笑了,心想,自己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怎么不知道自己的村庄在哪里呢?“你们说你们知道,那就说说到底在哪里呢?”旅入问。可轮到大家说时,都说不上来。  相似文献   

11.
据史载,明朝皇帝朱元璋为防止官吏腐败,每逢启用一批地方官员,总要亲自告诫预任官员:老老实实地守着自己的薪俸过日子,就像是守着“井底之泉”,井虽不满,但却能每天汲水,长久不断。若是四处搜刮民财,就是手段再高明,也难免东窗事发。而一旦事发,就要受牢狱之苦。  相似文献   

12.
放低你自己     
一个满怀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对住持释圆和尚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令我满意的教师。”释圆和尚听了,让年轻人为之画一个茶杯和茶壶。年轻人欣然允诺,眨眼功夫,茶杯和茶壶如跃纸上。释圆看后,摇了摇头说:“画得是不错,只是把茶壶和茶杯的位置放错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啊!”年轻人一昕,立刻反  相似文献   

13.
跟自己坐坐     
前不久,结识一位养生大师,相貌儒雅,谈吐不俗。言及养生,大师不急不缓,娓娓道来。15年前大师弃戎从医,致力养生,如今爱心普度,事业宏大,每日忙不胜忙。言谈中大师徐徐淡淡的一句话,让人回味:每日寅时醒来,第一件事是要跟自己坐坐,每日亥时睡前最后一件事也是跟自己坐坐。  相似文献   

14.
著名表演艺术家英若诚讲过这样的故事:英若诚小时候成长在一个大家庭中,每次吃饭都是几十口人坐在大餐厅中。有一次他突发奇想,决定跟大家开个玩笑。吃饭前,他把自己藏在饭厅的一个不被人注意的柜子中,想等大家遍寻不到他的时候再跳出来。令英若诚尴尬的是,大家丝毫没有注意到他的缺席。酒足饭饱,大家离去,他这才无奈地走出来吃残羹剩饭。自那以后,他就告诫自己:永远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则会大失所望。  相似文献   

15.
汪时光 《学理论》2008,(7):13-13
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前进的方向,但很多时候结果还是要顺随命运;尽管命运难以把握,但我们毕竟可以决定自己的思想和意识,而思想意识的积淀,便可以形成我们的未来,这是一条法则,谁也逃不掉的法则。  相似文献   

16.
程青 《瞭望》1998,(29)
作家:试试靠自己写作程青有一个现象已悄然发生却几乎从未被渲染:中国专业作家已经越来越少。据了解,目前中国作家协会机关仅有专业作家4人,都是“顾问级”老资格的,而且多年来已不再发展这样“吃皇粮”的专业作家。省市一级作协分会“养”的专业作家也为数颇少。“...  相似文献   

17.
时下向上汇报风行“两本帐”。同一件事情,材料有虚有实,亦真亦假,必看上之所为。对工作浮在水面上,闻“喜”则安,闻化即温的领导,报之以“好”,对真心体恤民情,务实求实的领导,则掏出“真家伙”。据称,后者虽多,而前者亦不少。“思上”之法是一些基层干部几经碰壁的经验之作,反映出眼下一些领导干部工作作风中暴露出的问题。他们中的一些人,整天关在房子里,安坐在太师椅里,对下面的情况仅靠简报、汇报才能略知一二,这种人最好糊弄;另一种人,下到基层,精蜒点水,听听汇报,筛选些“干货”后,安然回巡;还有一类,基层走…  相似文献   

18.
袁浩 《民主》2012,(1):54-54
一位退休干部在与年轻干部谈心的时候.对自己多年的工作体会颇有感触:“参加工作40多年,我最大的心得就是,不管做人做事都要不断学习,尤其是要敢于直面自己曾经的失误。”“敢于直面自己的失误”.这句看似很普通很平常的话,实则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值得各级领导干部深思。  相似文献   

19.
北京报道国家有关部门联手打击制假、售假商品的力度日益加大,而对有“合法”外衣的假文凭(含假学历、假学位)的查处似乎还远远没有到位。 这里指的假文凭,7还不是那种兜售于北京中关村街头、后来糊弄了大贪官胡长清之流的薄利多销的玩意儿,那不过是假文凭中的原始一族。说它原始,是因为鉴别起来容易,其假冒性绝对经不住高校学籍管理部门的查证,就像到银行的验钞机上识别假币一样。 而现代一族的假文凭,则出自一些高校之手,并早已混迹于我们干部队伍泛滥成灾的假文凭中。那些购买原始而廉价的假文凭者,仅限于人才市场谋事的打工…  相似文献   

20.
刘俊 《党政论坛》2010,(10):33-33
有一次,大发明家爱迪生和著名盲人作家海伦·凯勒相见,爱迪生说:“耳聋其实并不坏,它在你身边建立了一道屏障,谁都无法打扰你。”海伦不以为然地说:“如果我像你是个发明家,我一定要发明一种让所有失聪者都能恢复听觉的玩意儿。”爱迪生却幽默地说:“我认为这样的发明是瞎耽误工夫,因为他人所说的话听不听都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