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谌彦辉 《侨园》2006,(4):48
在日本不断削减对华援助之时,欧盟及其成员国正成为最大的对华援助方之一。中国与欧共体(欧盟前身)于1975年建交。1985年,中欧签订《中国与欧共体贸易与经济合作协定》,欧共体与中国的发展合作以及欧共体对华援助步入了正  相似文献   

2.
最近,日本政要在不同场合多次表态,表示要停止对华政府开发援助(ODA)。出席东盟10 3首脑会议的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也公开表示日本即将完全终止实施多年的对华ODA项目。在当下中日关系发展有障碍的情况下,日本高调谈论和有意打"ODA"牌,肯定会给中日  相似文献   

3.
胡伟龙 《学理论》2011,(9):26-27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对中国人民的抗战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和援助,对中国人民最终打败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是否有利于本国利益是此期间苏联对华援助的基准之一。  相似文献   

4.
日前,中日之间就第四次日元贷款问题已基本达成协议。 据日本《东京新闻》报道说,第四次日元贷款前三年已确定的数额是6000亿日元。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已决定在明年适当时候访华时亲自把这笔贷款交给中国政府。 据悉,日本政府将把援助的重点转向环保、农业及内陆地区发展等领域。 日本对华提供日元贷款是从1979年开始的。迄今为止,日本政府共向中国提供了三次贷款,数额分别为3309亿日元(第一次),4700亿日元(第二次)。8100亿日元(第三次)。与此同时提供的还有日本对华无偿援助  相似文献   

5.
丁兆中 《理论导刊》2008,23(6):115-117
二战结束不久.中日两国分别选择了不同的政治体制.之后,随着国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日本在"意识形态"领域不断调整对华交往理念.在中日复交之前的严重冷战对峙时期,日本对华"意识形态"交往理念的基调是反共反华.中日复交后,一直到冷战结束之前,日本对华"意识形态"交往理念逐渐向"共同价值观"思想转变.冷战结束以来,日本对华"意识形态"交往理念的特点是"价值观外交"和"共同价值意识"交替出现.  相似文献   

6.
中日两国互为最主要的经贸伙伴,中日经贸关系保持着迅速发展、全面推进的势头。2003年中日双边贸易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双双刷新记录:中日贸易达到1335.7亿美元;增长31.1%;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达到50.5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增长20.5%。而日本经济如果能够摆脱长期萧条,走向持续复苏,还将对中日经贸关系的进一步扩展产生多层面的积极影响。 首先是有利于消除“中国威胁论”的消极影  相似文献   

7.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次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美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的重要一员,给予中国大量的援助。日本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势力不断扩张的情况下,美国从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逐步形成了"遏制日本,援助中国"的外交政策,从各个方面加强了对中国的援助:军事方面,通过《租借法》加大了军事物资的援助力度、整训中国军队、组建"飞虎队";经济方面,通过借款等一系列方式给予国民政府巨额经济援助;政治方面,应中国的强烈抗议,美国宣布废除在华特权,同时积极活动,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美国的战时援助,增强了国民政府抗击法西斯的实力,为打败日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美国、日本和欧盟各国都分别承诺对海啸受灾国给予大量捐款和援助。舆论认为,在人道主义援助 的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政治和军事考虑。  相似文献   

9.
杨东晓 《党政论坛》2009,(12):40-41
赫鲁晓夫在1954年10月访华,开始加大对中国的援助力度,1956年开始在国内批判斯大林路线,出于对自己国内政权巩固、国际加强团结(1956年波匈事件,导致苏波关系紧张,苏联撤回了援助东欧各国的专家)等原因,赫鲁晓夫进一步加强了对华经济援助,形成了苏联专家来华工作的高潮。事实上,中国在1956年,已经开始考虑减少专家的聘请,并采取“少而精”的原则,尤其注重的是聘请核武器方面的专家。  相似文献   

10.
岳其 《侨园》2003,(3):22
保罗先生是作为“中英国有企业重组与企业发展项目”常驻专家来中国的。1999年,中英两国政府签署了《中国国有企业重组与企业发展项目备忘录》。根据该备忘录。英国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实行对华援助,旨在使中国方面学习先进的企业重组和发达国家发展中小企业的经验,对国有企业改革和中小企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开局之初,中日政治关系似乎仍在“政冷”的延长线上徘徊。日本政府无视事实,就日本驻上海总领馆官员自杀事件继续刻意诋毁中国形象;日本首相小泉扬言仍要参拜靖国神社,并要曾爱日本侵略的国家对他的参拜表示理解,不要“说三道四”;日本外相麻生太郎一而再,再而三地妄称台湾为“国家”;今年日本将继续推动日美军事一体化,中日安全互信将继续处于低迷……日本政府的所作所为使中日政治关系直逼悬崖边缘。可在中日政治关系仍处于低谷之时,日本对华投资却呈“V”形逆转。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分析了日本NPO支援中心兴起和发展的原因,探讨了日本NPO支援中心的类型和功能,提出了日本NPO支援中心对我国非营利性援助组织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赴苏联进行友好访问,并与斯大林会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苏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会晤。毛泽东这次访问的目的,主要是废除苏联与蒋介石政府在1945年签订的中苏旧条约,订立中苏新条约,并争取苏联对华经济援助。苏联既是抗日战争中帮助中国人民打败日本的友邦,又是以雅尔塔密约攫取中国东北若干权益的邻国;既是解放战争时期给中国共产党大力支持和援助的兄弟党,又是曾与蒋介石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军事强国。毛泽东此行成功与否,关系到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尊严,关系到中苏两党、两国的友谊…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4,(35)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与日本的关系将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两国文化血脉相容最深,历史交往最多,本应友好合作共同发展,却因对华侵略历史的认识、台湾所属和钓鱼岛等问题矛盾频生,关系日益紧张。将关注点放在了解和剖析日本的国民性,并以此为据分析中日目前关系复杂的成因及其发展态势,目的是探讨中国如何在中日紧张形势中走出正确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5.
1989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约为3万亿美元,对外净资产、海外投资、政府开发援助均为世界第一,分别达2932亿美元、675.4亿美元和89.7亿美元。截至1990年9月,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日本银行的贷款累计额已占36%,达20715亿美元,亦居世界之首。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去年3月预测,日本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将从1990年的14.1%升至2000年的15.8%。海湾战争后,日本一位学者预言;再过10年,日本的“绝对经济规模”将超过美国。  相似文献   

16.
对外援助不论其形式怎样,都具有政治性,主要目的是要维护和促进国家的利益。以政府开发援助为载体的日本战后经济外交,其产生与发展正是基于政治收益的考虑而展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来。  相似文献   

17.
进入90年代中期,我国外贸行业一直在低谷徘徊。虽有政府退税政策刺激,却依然没有走出困境。而日本在华投资却有增无减,处处表现出成功者的姿态。一、日本在华投资成功原因日本在华投资始于1979年,这一年日本在华投资仅0.14亿美元。到1995年底,我国共批准日本企业对华投资项目数累计已达13249个,协议金额  相似文献   

18.
日本文化的一个侧面●伍立杨1923年10月25日,孙中山先生和老同盟会会员马伯援谈话。谈及国际间援助中国革命的事,中山先生从前曾多次亡命日本,也得到日本友人的热情襄助。但总的说来,日本民性有其致命弱点,中山先生说:“日本小气,只是口惠而实不至。”(马...  相似文献   

19.
小泉的逻辑     
阿源 《瞭望》2004,(13)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23日出席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会议时,说出了一段令世人大开眼界的奇谈:“我没有对任何国家的领导人参拜战殁者表示敬意说三道四。如果有人批评我这么做,日本国民会怎么想呢?”他表示,中国批评其参拜靖国神社对日本国民的对华感情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元月21—22日,阿富汗重建捐助国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日本承诺今后5年捐助阿富汗5亿美元作为援助,美国则承诺提供2.96亿美元,欧盟也将在今年提供约5亿美元,并在未来4年内拨出大约10亿美元协助阿富汗政府重建国家,另外英国还单独承诺向临时政府提供2亿英镑。虽然这些钱还并不能满足阿富汗大规模重建的需要,但这些钱的背后却隐藏着对阿富汗的地缘之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