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赖池旺 《法制与社会》2010,(13):133-133
本文拟从民事审判的视角来探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的性质以及审判实践中应如何对其进行审查、采信,也指出在审判实践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2.
论医疗事故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医疗事故纠纷成为近年来的热点问题。要很好的处理医疗纠纷 ,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法规 ,必须明确医疗事故的法律性质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做出的鉴定结论的性质。笔者认为 ,造成医疗事故的不当医疗行为符合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因此 ,应是侵权行为。相应的 ,医疗机构对病员应予赔偿 ,而非补偿。目前的医疗事故鉴定体制存在着很多弊端。对于鉴定结论的性质 ,笔者认为 ,从证据规则的原理和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看 ,它应是卫生行政机关和法院处理医疗纠纷的证据 ,而非依据。卫生行政机关和法院可审查其证明力 ,决定是否适用。这样才有利于做出正确裁判。此外 ,还应采取有力措施保障病员及其家属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3.
张江红 《证据科学》2001,8(1):25-29
医疗事故纠纷成为近年来的热点问题。要很好的处理医疗纠纷,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法规,必须明确医疗事故的法律性质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做出的鉴定结论的性质。笔者认为,造成医疗事故的不当医疗行为符合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因此,应是侵权行为。相应的,医疗机构对病员应予赔偿,而非补偿。目前的医疗事故鉴定体制存在着很多弊端。对于鉴定结论的性质,笔者认为,从证据规则的原理和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看,它应是卫生行政机关和法院处理医疗纠纷的证据,而非依据。卫生行政机关和法院可审查其证明力,决定是否适用。这样才有利于做出正确裁判。此外,还应采取有力措施保障病员及其家属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4.
案例刘某,男,4岁。1996年6月3日晚8时许因病肌注氨苄青霉素0.5g(溶媒为苯甲醇)后,哭诉注射处(左臀部)疼痛,当时未引起注意。次晨其父发现患儿左足趾不能上翘,去医院就诊未予处置。至6月8日刘某左足下垂,且完全不能行走。即再去医院诊治,该院认为系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或外伤所致。后经神经肌电图检查及专家会诊,诊断为左腓总神经继发损伤。并经卫生防疫站检验,排除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家属认为系肌注操作不当所致的医疗事故,要求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对鉴定结论的分析某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鉴定认为,刘某“左下肢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医疗纠纷赔偿案件在所有民事侵权赔偿案件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但审理起来难度较大,究其原因,一是涉及医学知识,专业性较强,二是有关法律过于原则,或者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不一,争议较多。尤其对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在诉讼中的法律地位以及与法医学鉴定结论的关系认识不一。现笔者就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在诉讼中的法律地位,作一粗浅的探讨。一履疗事故鉴定结论足否足审理医疗纠纷赔偿实的唯一合法的法定依据第一种意见认为,医疗事故鉴定结论是唯一合法的依据,审理此类案件,必须经过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理由是:(1)根据国务院发…  相似文献   

6.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确保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有序进行,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应当按照程序进  相似文献   

7.
司法鉴定结论科学性的采信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道茂 《法学杂志》2006,27(6):94-96
为保证司法活动的公正性,提高司法鉴定结论的科学性,本文通过对司法鉴定结论科学性采信标准建立的必要性的分析,以及对美国专家证据科学性标准发展的考察,提出了构建我国司法鉴定结论科学性的采信标准。  相似文献   

8.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确保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有序进行,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应当按照程序进行,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  相似文献   

9.
2002年4月4日,由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疗事故的处理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较之过去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更加体现公平和公正,尤其是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规定,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并增加了许多内容,但是,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是处理医患纠纷案件的关键,笔者认为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进行调查取证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调查取证对明确案情事实,保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公正、公平,合理、科学解决医患纠纷,缓解社会矛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某些情况下,司法机关可能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调查取证不予认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应当重视调查取证工作,注意其规范性、程序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调查取证工作的质量,保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2002年4月4日,由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疗事故的处理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较之过去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更加体现公平和公正,尤其是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规定,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并增加了许多内容,但是,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是处理医患纠纷案件的关键,笔者认为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省、地两次鉴定差异率高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即:医疗过失行为的认定标准存在漏洞,因果关系确认原则不明确,责任程度划分不易操作.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注意义务完善过失行为认定标准,确立相当因果关系说为原则,细化责任程度划分,从而完善相关鉴定规则,进一步促使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3.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体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国以来随着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的改 变,对医疗纠纷的处理也有了明显的变化,经历了从严厉 期、混乱期、宽松期逐渐走上法制化轨道的过程。1987年 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是建国后我国颁布的第一部有 关医疗事故处理的行政法规,实行15年间,曾对医疗纠纷 的处理发挥了积极作用,终结了医疗纠纷处理无法可依的混 乱局面,适应了当时的历史潮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医护 人员和患者的利益,但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和医疗体制改 革的深化,《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已不能适应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14.
无论在医疗纠纷的协商解决、行政处理还是诉讼止争中,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都是重要的参考依据和判定标准。然而,实际操作中,人们往往忽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效力的认定或对其疏于严格论证。事实上,论证鉴定结论的效力是必要的,它也同样关系到纠纷的合理解决和事件中的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治意识不断的增强,医疗纠纷已成为当今世界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之一。在医疗纠纷的解纷活动中,我们通常采用的鉴定分为由医学会组织进行鉴定活动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以及由专门鉴定机构组织以法医学专家为鉴定人的法医学鉴定。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为医疗纠纷,特别是大型的医疗纠纷事实定性的首选程序,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医疗事故鉴定现状及目前医学会鉴定存在的职责不清,管理混乱,法律规定不明确,以及收费太高等问题,提出了改善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公正、合理的程序是作出合法裁判和行政处理决定的前提,而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只有遵循科学、合理的程序规则,鉴定委员会才能作出令人信服的鉴定结论.本文拟就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程序规则作初浅探讨.一、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应遵循公开、公正、及时的原则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人民法院和卫生行政机关处理医疗纠纷的最直接证据,对判断医患双方的是非、责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必须尽量提高鉴定结论的可信度。在程序规则的设定上,应遵循公开、公正、及时的原则,这也是司法程序和行政程序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公开原则,指鉴定委员会有关的鉴定活动和鉴定材料应对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公开.涉及个人隐私,当事人申请不公开的除外。当事人双方及代理人均可出席,社会公众可以旁听,媒体可以报道。当事人双方有知晓案件全部证据和有关  相似文献   

18.
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现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机制的基本情况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下称医疗事故鉴定)机制源于《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下称《办法》)的规定,经《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下称《条例》)予以完善。概括起来,《条例》主要在五个方面完善了医疗事故鉴定机制,这也构成了现行医疗事故鉴定机制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9.
睢素利 《证据科学》2007,14(3):217-220
一、现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机制的基本情况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下称医疗事故鉴定)机制源于《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下称《办法》)的规定,经《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下称《条例》)予以完善。概括起来,《条例》主要在五个方面完善了医疗事故鉴定机制。这也构成了现行医疗事故鉴定机制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20.
一、现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机制的基本情况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下称医疗事故鉴定)机制源于《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下称《办法》)的规定,经《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下称《条例》)予以完善。概括起来,《条例》主要在五个方面完善了医疗事故鉴定机制,这也构成了现行医疗事故鉴定机制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