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极爱读钱钟书先生写的《围城》一书,他刻画的几位女性,各有特色,我惟独喜欢孙柔嘉。同室的同学都笑话我是“受虐狂”, 因为在他们看来如果日后娶一个像孙柔嘉那样的女人做老婆,如同受虐。他们不喜欢孙柔嘉的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孙是一位小心眼的女人。我喜欢她,却偏偏是她小心眼时耍性子流露出的可爱来。  相似文献   

2.
林盛 《政协天地》2012,(7):57-58
在南宋著名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和诗人朱熹“朱子故里”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的中仙乡龙门场,有一片全省最大的古银杏林,也是三明市唯一的省级摄影创作基地。这片如诗如画、似一幅幅动念与静态融为一体的绿野之美古银杏林,以其自然生态景色的美妙画卷,令人憧憬、令人陶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初,我到香港考察各界培训,多数是企业界。与我们接触的香港朋友给我们一个很突出的感觉:他们都很喜欢各自的工作。他们经常回答我们的一句话是,很开心。是不是真那么开心?我不敢妄断,因为毕竟对他们的了解还不是那么深。恐怕也不尽然,要不,过几年再去的时候许多人的工作都变了。都那么开心,还换工作干什么?当然换工作,也不一定就是因为不开心。开心是一回事,换工作又是一回事,开心也许如同赫兹伯格先生所说的属于保健因素,没有不行。没有的话,员工会因此而不满意,但并不是有了就行。  相似文献   

4.
我的理想     
我是一名中学生,我特别想当教师。记得那时才九岁吧!就喜欢那些六、七岁的小弟弟妹妹,愿意和他们做游戏。尤其是近几年,这样的想法愈加强烈了。如果我当上了一名教师,我就做一个好引路人,当他们的知心人,因为我知道,这是当老师起码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今年8月,在无锡一场由8位台湾歌手担纲的“同根文化之声”演唱会的记者招待会上,这8人齐齐亮相,他们的言谈举止中却不约而同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今后他们都要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内地!从去年开始,罗大佑的身影开始在内地出现,到了最近有愈加频繁的迹象。在无锡,罗大佑坦言,他喜欢在内地开演唱会,内地已成为他的主要目标市场,“因为内地的观众不像香港、台湾人那般看多了演唱会,所以他们还保持着原始的热情,而且常会有人对我说,我是听着你的歌成长的,这话让我很受用。”  相似文献   

6.
说与做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一些人,喜欢夸夸其谈,喜欢在别人面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吹牛,仿佛自己真的是了不起,但是一到做起事来,就黔驴技穷,就原形毕露了。这种人光说不做,是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上级有什么指示,工作中有什么要求,这种人在领导面前一说一套的,他会说这项工作我们打算如何如何去做,讲的是条条有理,头头是道,仿佛前景一片光明。可实际上,一到做的时候,他们就傻眼了。文件一到他们手里,他们不是完完全全按照上级精神执行,而是首先考虑他们自己的利益,对他们有利的,他们就执行;对他们不利的,他们就不执行,或者找个理由蒙骗…  相似文献   

7.
编辑老师:您好!我是一名保安员,我的工作是在一个办公楼里当门卫,这几天我有点想不干了,因为有一件事让自己觉得很窝囊。办公楼里有好多的公司在里面租了房间,其中有一家搞印刷的公司。上个星期五,拉来了一堆纸,卸了车之后,就放到了门口,不知是他们忘了,还是别的原因,那堆纸就没人管了,这时正好天要下雨,我就把那堆纸移到了我的门卫室里。可等到了星期一,他们一来人,就找他们的那堆纸,发现在门卫室,开始还对我挺感谢,但后来发现好多纸由于少量的雨水变得有些坏了,就对我发起火来,还说我没有保管好,要向公司告我的“状”,我觉得自己明明是做…  相似文献   

8.
我曾是个“大逆不道”的孩子 1972年,我出生在陕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里。还在很小的时候,我忧郁的性情就显露出来了。我常常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土塬上,眺望那又深又远不知何处是尽头的黄土地,泪水常常会莫名其妙地从眼里流出来。心头卷起一团怅惘。我那时总想什么时候才能走出这片黄土地呀! 也就是在那时候,我对绘画有了兴趣。当时并不知道人活着要树立一个高远的志向,也没想将来要成为一个声名显赫的画家,我只是打心底里喜欢它——或许有这点就够了。  相似文献   

9.
“我选择、我喜欢”是一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词,如今,“我选择、我奉献”则是保安员对其职业的真实感受。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是保安这一职业把他们与社会、与群众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保安员的身影在人们生活的空间随处可见,保安也愈来愈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在我们身边,无论何时何地、遇到何种困难,都会有保安员挺身而出,向你伸出援助之手。他们临危不惧、见义勇为、惩恶扬善、助人为乐;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青春、挥洒着汗水;他们默默无闻地为社会、为群众尽着自己的最大努力。他们也曾憧憬过自己的未来,但既然选择了保安,他们无怨无悔。因为协助公安机关保一方平安是他们神圣的职责,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保安这一称号增添了新的光彩。本文摘录的22个事例,只是近50万保安员工作的缩影。  相似文献   

10.
我玩过几次轮椅篮球,这要感谢东城区残联的武之章和张建两位先生。好几年前,在相当困难的条件下他们筹建了东城区轮椅篮球队,没有固定的球场,就东求西借,带领十几个残疾青年打游击似地坚持训练。这支队伍曾在全国的比赛中有过不俗的战绩。我对张建说,篮球嘛,我也行。他说那就来试试,大约早对我的骄矜和硕腹不存希望。我双腿未残时喜欢打篮球,自以为颇具功底,总比从小没打过球的人可教。谁料一到训练场地,见十几位残疾老弟生龙活虎满场飞奔,轮椅相撞铿锵有声,传球之得法、运球之矫捷、投篮之准确,已令我气先短去一半。及至自己坐进特制轮椅,才相信这绝非茶余解闷的好法。跑了几圈,汗便如雨,气同残喘。投篮竟不能到,不是不进,而是干脆沾不上篮  相似文献   

11.
《时事报告》2012,(10):79-79
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常会在心里自问:我是应该全力以赴选择一个自己最想要从事的工作,还是找一个十拿九稳的工作?说到底,他们是在暗自掂量:我能找到自己最想要从事的工作吗?答案是:只有试过了才知道。就像我们不能因为觉得肯定没有停车位了,就把车停在距离目的地2公里远的地方。我们应该直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如果车位已满,再绕回来还不迟。这就是“择业停车位理论”。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其他事情。人生中要做的选择很多,总有时间去实施备选方案,但不要一开始就退而求其次。如果我们这一生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那我们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如果我们因为恐惧,而不去追求我们认为最有意义的东西,等到老了,我们又怎能不后悔?通向有意义、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是,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就算梦想不可能实现,也要记住,它是我们人生的北极星,会指引我们到达对自己和世界都有意义的彼岸。  相似文献   

12.
汪金友 《前进》2014,(4):64-64
<正>《史记·循吏列传》中,有一个"公仪休相鲁而嗜鱼"的故事。说的是春秋时鲁国的宰相公仪休,特别喜欢吃鱼。所以鲁国的很多人,都争相买鱼送给他,但公仪休却一条都不接受。有一个下属问他:"您这么喜欢吃鱼,为什么别人送鱼却不要?"公仪休回答:"夫唯嗜鱼,故不受也"。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接受别人的鱼。接着,他解释了自己拒鱼的理由。那些人为什么会给我送鱼?是因为他们看中了我手中的权力。如果我  相似文献   

13.
“我实在想不出凤凰是一只怎样美艳的鸟,只是有那么多的人喜欢变成凤凰,我想凤凰一定是最出类拔萃的鸟了。这一天,一个叫崔睿的女孩在她的小店里亲自告诉我她喜欢凤凰而且喜欢宋词,她的声音轻柔得就像一片片的羽毛飘浮在小店的整个环境下……”  相似文献   

14.
思之 《当代建设》2003,(4):15-15
很惊骇地看了一篇报道,一个少女被歹徒强暴后,不向人呼救,不选择逃跑,竟然选择了死亡,她还从容地喝下安眠药再喝农药。事先她与歹徒还认真讨论死后怎么处理,歹徒说:“你死后我就把你埋在这个院子里,”女孩从容答道:“我喜欢有草的地方,你一定要把我埋得深一些。”说话间,两人便真的来到院子中间,他们先是选了院子的一角,因为那里长满了荒草,歹徒说:“既然你喜欢有草的地方,你就帮我把这些草拔掉吧。”女孩不声不响但极其认真地拔掉了一人见方的杂草。以后又看歹徒一锹锹地为自己挖坑。女孩死后歹徒果真一层土一层水地把她埋得结结实实。这个…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你好!我是一名保安员,非常喜欢看《中国保安》杂志,因为它讲的都是我们保安员自己的事情,我能从中学到许多知识,在此祝杂志越办越好!此次写信,我想请教一个问题,希望咨询台能够给予解答。我有一个同事,他的性格一直比较随便,尤其是喜欢乱动别人的东西。有一次,我的CD机放在床上,把电源线锁在了柜子里,钥匙扔在床上,我就出门办事去了。过一会儿回来后,我发现那个同事用钥匙把我的柜子打开了,取出电源线正在放我的CD机,我当时非常气愤,说了他几句,他竟还说我小气。结果我们两个人闹得不欢而散。编辑老师,我想问一下:他这样做对吗?…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学生,临时购阅了一期《今日中国》,很喜欢其中的《为了正义和尊严以文章)和世界同艺、嘉峪关及长城问片)。希望贵刊报道中国政府对留学生学成回国的政策、海外留学生的生活,以及迎澳I习回归时海外舆论的看法。我对贵刊整体质量很满意,因为读者意见受重视,从文章选题、文字表达到图片拍摄、版式设计都不错,定价也合理,尤其是新闻消息面J"。我认为《今日中国》是一本读了会令人受益匪浅的刊物,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所关心的时事动态。不过日前有很多留学生还不知道有这样一本刊物,他们只是从其他的中文报道中获取信息。贵刊…  相似文献   

17.
燧石的联想     
小的时候就喜欢玩燧石。在一个角落里,将两块燧石轻轻一敲,就会进发出一片火星,一片奇异的火星。那火星至今让人难以忘怀。随着年龄的增长,就再也没有玩过燧石,可那一片奇丽的火星总时常闪现在我的眼前。多年来的生活经历使我越来越意识到:这一块小小的燧石,并不只是普通的石子,它还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哲理。  相似文献   

18.
工作畅想曲     
在孩子们眼里 ,年轻、漂亮的老师也许是他们心中最有吸引力、最得意的玩伴了。然而我的年龄和相貌 ,却与孩子们心目中的“偶像”相差甚远。4 0多岁的人了 ,青年时代的梦想 ,那火一般的激情 ,已经被繁忙的工作、无情的岁月一点点地吞噬了。但最终我还是悄悄地保留了一件最珍贵的宝贝———一颗永远的童心。如今的我 ,还在第一线担任班主任的工作 ,我乐观而愉快 ,因为喜欢孩子们 ,特别是喜欢和他们一起追逐嬉闹 ,“开火车”、“钻山洞”、“猫捉老鼠”、捉迷藏、滑滑梯、荡秋千、踢皮球……总之 ,在游戏场上 ,自由而愉快的孩子们总少不了我这…  相似文献   

19.
有感“公安战士万岁”耿保仓我很小的时候,对公安人员有一种惧怕心理,因为,从神色看,他们威严;从身材看,他们大多数魁梧。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手里有武器。所以,我一见穿公安服的人就心神不安。公安人员在我头脑里留下了一个威严可怕的印象。如今,年过半百,对“公...  相似文献   

20.
梁言 《两岸关系》2002,(5):58-59
小的时候在南部长大,那是一个很纯朴的地方,保守而热情,个性豪爽纯真而粗枝大叶,我喜欢这片土地上的人,因为我也是。 我出生在一个典型的大男子主义的台湾家庭。爸妈都在上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