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致使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是封建社会生产力内部的矛盾。构架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农业经济,其兴衰由构成生产力的自然生态系统、工具、人口三个要素制约,其中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口是最活跃的因素。综观中国封建社会曲折交叉,螺旋式的发展轨迹,究其实质是生态系统的平衡-功能紊乱-崩溃-恢复-新的平衡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政治经济系统的恢复-鼎盛-危机-新的王朝-恢复的过程。生态危机导致经济危机,进而导致政治危机与王朝的更迭;周期性的震荡使中国封建社会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世的年代,正是中国由封建社会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年代.当时的中国人民正在与帝国主义进行浴血奋战,一些仁人志士在黑暗和痛苦中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由于长期闭关自守,人们还不知道马克思的英名以及震撼欧洲的马克思主义.然而,马克思却对当时的中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与欧洲的关系,在欧盟出台对华长期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得以在更高层次上发展,彼此合作的领域和范围更加扩大,交往的内容更加广泛。 近来欧洲国家继续扩大对华政策的调整幅度,这一方面是由于整个西方对中国及其亚洲进行了冷战后较为全面的战略审视,另一方面也在于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地区高温不下的经济发展继续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客观上也为欧洲国家对  相似文献   

4.
(一)社会生活的基础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此同时,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够战胜封建主义,最强大的物质手段和政治武器,是它自身创造的大大高于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和民主制度。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那样,“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生产力还要  相似文献   

5.
我国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乔石今年分别访问了欧洲,受到隆重的欢迎.各国报刊通讯社发表了大量评论.高度评价中国同欧洲关系的飞跃发展,认为这是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事件,为中、欧建立跨世纪长期稳定友好合作关系描绘了蓝图.今年是中国外交的欧洲年.中国同欧洲关系取得重大突破不是偶然的.近几年来,无论是东欧、还是西欧国家,都受到经济不景气的困扰;而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庞大的市场魅力吸引着西方国家.随着世界格局和国内形势的变化,一些欧洲国家相继调整它们的对华政策,譬如:俄罗斯由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曾有过较高的发展。特别是明、清两代,虽然广大农民耕耘自食、纺织自衣、自给性的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还占据着显著的优势,但是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民剩余产品增多,商品经济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有许多史料表明,从明中叶后,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在苏州的丝织业,松江的棉纺织业,江西景德镇的制瓷业,广东佛山的铁器制造业等不同地区和行业中出现。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标准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无论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还是现实来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判定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的重大标准。在理论上,生产力标准要求发挥好人这个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的作用,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优化分工和生产组织形式,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在实践中,生产力标准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健全完善市场体制、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破除束缚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以确保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持久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12世纪的文艺复兴,这种说法听上去令人生疑。不但中国人以为闻所未闻,一般欧美民众也会觉得新鲜。依照流俗的看法,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开启欧洲历史的新纪元,在这之前,是中世纪,是封建社会,是愚昧和黑暗;在这之后,是近现代,是资本主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几千年来经历了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每一种社会的变革都取决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时,社会革命也就必然会发生。以往的一切革命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特别是近百年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不仅是最好的证明,而且是一个重大的丰富和发展。其中,无产阶级革命在一些经济落后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经验更为  相似文献   

10.
论点摘编     
《团结》2007,(1):18-19
中国政党制度的政治动员功能中国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历史的国家。长期的专制统治与落后的生产力,造成缺乏民主的传统和习惯。曹发军在《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3期撰文认为,在中国要实现政治民主化,扩大政治参与,必须首先进行政治动员,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实施政治动员。  相似文献   

11.
李冬俐 《学理论》2012,(16):42-45
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基本模式具有独特性,由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结论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前提,因此,它们通过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种用既定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模式,既有对经典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坚持,也包含了根据国情探索落后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新途径。实践证明,由于新的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前提而不是结果,生产关系大大超越了生产力水平,其结果就是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长期得不到有效发展。所以,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改革传统的生产力发展模式,根据现实的生产力状况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2.
当今的政治风波,引起人们对社会发展的思索。事实上,社会制度的更迭,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充满着斗争、曲折而长期的过程。历史上,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就是如此。为了说明这个看法,遵循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的轨迹进行探索,不会是没有帮助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在封建社会母体内孕育的。进入十四世纪以后,欧洲封建社会的发展加快。首先在意大利、尼德兰(今荷兰、比利时)等地区,工商业和城市兴旺发达。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城市且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政治上也组成独立的城市  相似文献   

13.
雷颐 《瞭望》2000,(52)
中国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经济文化曾长期居领先地位,“康乾盛世”可说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辉煌。但这时的中国其实已远远落后于经过文艺复兴、已经进行工业革命的欧洲。然而,中国对此却浑然不觉,依然沉浸在自己是“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丧失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此后,近代中国一直面临十分被动、有时甚至是险恶的国际环境。 1793年,英国派特使到中国,要求与中国通商,被乾隆皇帝以中国“无所不有”不需互通有无拒绝。 1816年,英国又派使团来华要求通商,以几乎同样的理由被嘉庆皇帝拒绝。闭关锁国,因循守旧,科…  相似文献   

14.
从现代化运动看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形成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8世纪中叶开始,在世界的西方以欧洲为中心,一场以机器大工业代替手工业生产的产业革命勃然兴起,波及全球,使人类文明的历史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在产业革命呼唤出的巨大生产力的作用下,西方各国无论是经济基础,还是上层建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19世纪的上半叶,它们已纷纷跻身现代化国家之列。然而,欧洲产业革命的巨大威力,是以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的方式,展现在中国人面前的。于是,从林则徐、魏源等先进的中国人“睁开眼睛看世界”起,古老的中国  相似文献   

15.
析中国传统建筑的民族审美观李元明,赵伯飞中国建筑是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建筑体系,有着悠久的民族传统。但是关于这个独特的建筑艺术体系,却很少有人从它的审美特征方面作过深入的、令人信服的分析。加之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官方统治者和士大夫历来视工艺为末技,尽管...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与知识生产力的兴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前中国发展知识生产力必须立足现实国情,积极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努力营造知识生产力发展环境,以培育知识生产力主体为核心,理顺和完善知识生产关系,推进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知识型生产方式的变革,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知识生产力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为生产力落后国家的发展前途提供了理论指向,也留下了实践难题。毛泽东依据中国革命的特殊情势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的跨越理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解决了生产力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如何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的问题,江泽民和胡锦涛提出了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科技的跨越发展理论,这些理论成果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的跨越理论,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化跨越理论。  相似文献   

18.
张健 《瞭望》2004,(18)
2004年5月1日是欧洲一体化建设进程中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日子。10个中东欧以及地中海国家从这一天起成为欧盟的正式成员,欧盟从目前的15国扩大为25国。一个涵盖欧洲大多数国家,面积396.7万平方公里拥有4.5亿人口、占世界经济总量1/4以上的“大欧洲”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欧盟这次空前规模的扩大不仅彻底改变了欧洲的地理和政治版图,而且对今后世界格局的发展也将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通过数字还是观感,都可以感到中国崛起的势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中小国家,欧洲平均一个国家的人口是1400万,所以中国大约等于一百个欧洲国家的规模,上海人口规模是三个瑞士,江苏是七个希腊,长三角是1.5亿人,所以哪怕只是长三角的崛起就会给世界带来巨大震撼。比如,长三角10%的中产阶级去欧洲旅游,每人买块瑞士手表,瑞士的钟表业就要加班加点了,更不要说整个中国的崛起了。  相似文献   

20.
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重农抑商”是一条无形的绳索一直束缚着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新中国建立后的三十年内,按照苏联模式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统购包销成为产品流通的固定法则,其结果是“工业报喜,商业报忧,财政虚收,产品积压.”这种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