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在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取得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巨大成就是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指导下取得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关系犹如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一样,新民主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时间上一先一后,在内容上递进向前紧密相联,都统一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过渡时期:社会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到过渡时期 ,是 2 0世纪 5 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发展战略上的一个重大转向。揭示这种转向在社会各个方面的体现及其影响 ,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更宏观层面 ,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石银 《前沿》2006,(7):15-17
六十多年前,毛泽东构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经过十多年的丰富发展,初步形成体系。本文试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一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形成;二是理论嬗变的原因;三是理论产生的影响;四是对今天中国建设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舒眉  崔中华 《桂海论丛》2009,25(6):104-108
20世纪30年代,何干之立足中国内部、结合中国民主革命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不同的视角以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出发,对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性质、革命动力、革命发展前途等重大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对中共制定新的革命政策和策略,形成科学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其理论研究凸显出强烈的现实关怀精神和民族意识、浓郁的意识形态话语色彩等特征。  相似文献   

5.
恽代英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他从经济上对近代中国二元社会进行准确分析,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建设模式的大胆设想,对新民主主义社会具体经济政策的科学构想上。这些宝贵的探索为后来党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理论提出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所建立的社会制度的理论。新中国成立后 ,在农村、城市及国家工业化建设中 ,都出现了一些新矛盾、新问题 ,这些新矛盾、新问题促使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进行了新的思考与判断。建国头三年 ,中国人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又影响了毛泽东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部署的考虑。所有这些最终成为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客观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的历程,总体来说是不断前进,但道路曲折.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从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转变,对其中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8.
李贵忠 《前沿》2007,1(4):3-5
笔者考察了毛泽东对过渡问题思考的三个历史阶段。概述了各阶段思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及其特点,重点揭示了第三次思考与前两次思考的不同,提出了三次思考的理论成果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实际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积极理论成果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方家胜 《传承》2012,(8):8-9,22
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环境下,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研究中国国情、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它的形成与发展贯穿并指导了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三大改造迅速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当时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20余年中,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波折,其主要原因不在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而在于我们错误地理解了社会主义制度。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再经过改革开放转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合乎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1.
黄玲丽 《人民论坛》2012,(11):146-147
中共七大时期,是毛泽东关于资本主义的思想认识与政策策略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毛泽东不仅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的崭新概念,而且对中国资本主义的性质、地位、作用等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阐释,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革命战争需要以及私人资本主义自身性质等则是形成该认识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2.
苏联新经济政策和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论被放弃的相同或相似的思想理论原因包括五个方面由于历史实践的局限,理论本身具有不成熟性;党内不同的思想认识没有展开充分讨论就改变了原有政策,作出新决定;教条式地理解和搬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结论;急于加快发展的赶超思想;民粹主义的不良影响.总结这一历史教训,可以使我们得到许多深刻的启示,为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党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正确理论。令人遗憾的是,这一理论没有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建国后不久就遭遗弃。之所以遭此厄运,固然出于多方面的原因,而来自苏联的影响和压力,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李强  骆赟 《前沿》2006,(11):7-9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党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正确理论,但这一理论在实践中并没有坚持下去。造成这一结局固然有来自国内经济政治的原因,也有国际背景的深刻影响,但笔者认为其理论本身存在的缺陷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申长秀 《理论月刊》2003,(11):32-34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特殊国情,创造性运用马列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论基本原理所勾画出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蓝图,但是,这一设想在建国几年后很快改变。究其根本原因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认识上存在着局限性,对资本主义高度警惕的主体态度所致。同时,也要看到,当时国内外确实存在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些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一年,其最大功绩就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中国社会的三次历史性转变,即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每一次历史性转变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巨大转折与发展。本文通过历史、文献、系统等方法,从社会性质与社会发展的角度,研究党领导实现三次历史性转变的具体过程,以了解建党九十一年来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并总结党领导实现转变的宝贵经验与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7.
建国前后,中共对"革命"向"建设"转变的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关照,为新中国描绘出一幅宏伟的发展蓝图,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整个新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从1952年下半年开始,中共的指导思想逐渐从建设机制向革命机制滑轨,导致革命向建设转变的不彻底性,为此后革命机制下酿成的"左"倾错误埋下了隐患.国内社会形势的变化是导致革命向建设转变不彻底的直接原因,世界两大阵营对抗的刺激是转变不彻底的外部条件,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罅漏是转变不彻底的理论根源,"革命"的思维方式是转变不彻底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18.
温茹  孙凯民 《前沿》2007,19(7):12-15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和创造性的发展,指导了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我们正确的认识和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了指针,同时也加强了我国统一战线的巩固,保证了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壮大;它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许多可比之处,因此,在新时期重新研究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有着重大的理论指导价值、历史实践价值和现实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高民  陈福卫  唐桂莲 《前沿》2004,2(11):13-16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毛泽东思想中最具独创性的理论内容之一。它成功解决了中国社会在完成民主革命之后 ,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迈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系列重大课题。然而 ,这一理论在建国初期却被毛泽东放弃了。本文认为这种放弃是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20.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就包括革命的前途即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过渡到社会主义不是毛泽东在建国后才提出的“新思维”,而是他的一贯主张,只不过建国后将其付诸实行罢了,根本不存在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论的问题;长期以来,苏联和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确有怀疑,但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国抗美援朝已改变了态度,根本不存在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对中国施加压力的问题。李之所以产生误解,是因为不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和过渡时期是同一历史时期的两种不同说法,而把它们当成了前后衔接的两个不同阶段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