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不见拳脚的"家庭冷暴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细胞”就是家庭。所以,“家庭暴力”不仅危及一个家庭的幸福,也危及社会的安定团结。本期“风云大讲堂”请婚姻问题专家对“如何看待家庭暴力现象”进行了探讨,并就上期讨论的话题“该不该对腐败群体分类”继续给予关注。本栏目每期推出两个话题,欢迎专家、学者“坐堂”讨论。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细胞"就是家庭。所以,"家庭暴力"不仅危及一个家庭的幸福,也危及社会的安定团结。本期"风云大讲堂"请婚姻问题专家对"如何看待家庭暴力现象"进行了探讨,并就上期讨论的话题"该不该对腐败群体分类"继续给予关注。本栏目每期推出两个话题,欢迎专家、学者"坐堂"讨论。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细胞"就是家庭。所以,"家庭暴力"不仅危及一个家庭的幸福,也危及社会的安定团结。本期"风云大讲堂"请婚姻问题专家对"如何看待家庭暴力现象"进行了探讨,并就上期讨论的话题"该不该对腐败群体分类"继续给予关注。本栏目每期推出两个话题,欢迎专家、学者"坐堂"讨论。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细胞"就是家庭。所以,"家庭暴力"不仅危及一个家庭的幸福,也危及社会的安定团结。本期"风云大讲堂"请婚姻问题专家对"如何看待家庭暴力现象"进行了探讨,并就上期讨论的话题"该不该对腐败群体分类"继续给予关注。本栏目每期推出两个话题,欢迎专家、学者"坐堂"讨论。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细胞”就是家庭。所以,“家庭暴力”不仅危及一个家庭的幸福,也危及社会的安定团结。本期“风云大讲堂”请婚姻问题专家对“如何看待家庭暴力现象”进行了探讨,并就上期讨论的话题“该不该对腐败群体分类”继续给予关注。本栏目每期推出两个话题,欢迎专家、学者“坐堂”讨论。  相似文献   

6.
家庭暴力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话题,它对家庭和社会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通过对家庭暴力本质及各国立法概况的研究,认为只有制定一部统一的反家庭暴力法,才能解决这一困扰社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防治家庭暴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特别是家庭中针对女性的暴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话题。本文针对我国家庭暴力的基本情况,就制定反家庭暴力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齐玉华 《法制与社会》2010,(15):177-178
家庭暴力不仅直接对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的伤害和威胁,而且还会破坏家庭的稳定和安宁,危及着整个社会的正常秩序、安全与稳定。因此,控制与解决家庭暴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势在强行。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进步,家庭暴力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家庭生活并非我们想象的完美和幸福,家庭战争更是充斥着人们婚后生活的每一个空间,家庭暴力已经酿成了太多的悲剧,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家庭暴力存在的状况,有力批判传统观念和错误观念,重点阐述各方面的原因,从而正确引导找出解决办法,有效预防制止其发生。  相似文献   

10.
家庭暴力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世界性社会问题。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调查显示,在2.7亿中国家庭中,30%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每年有10万个家庭因家庭暴力而解体。过去,大家对家庭暴力事件表现出的是隐忍甚至理解的态度,现在,社会学家、法律界人士则一致认为,家庭不应成为暴力的"特区",家庭暴力也应该被纳入法律管辖的范围,不管在哪里,只要有暴力发生,就应该有法律的介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家庭暴力呈高发态势是不争的事实.有数据显示,我国超过30%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暴力行为.2015年12月27日,《反家庭暴力法》(以下简称反家暴法)历时多年终于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通过,于2016年3月1日起实施.法律和法治是家暴最有力、最有效的"终结者".  相似文献   

12.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个组成细胞,家庭的和谐稳固是构建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基本保证,而现阶段,与传统家庭暴力即家庭"热暴力"并驾齐驱的一种新型家庭暴力形式逐渐在动摇和摧毁这种社会大和谐,即家庭"冷暴力",这是一种从精神层面对人进行攻击和折磨的暴力形式。本文正是对家庭"冷暴力"这一问题进行剖析和探讨,从其现状、特征及其危害程度方面出发,深刻了解家庭"冷暴力"的具体情况,试图构建反对家庭"冷暴力"制度,揭开其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3.
《政法学刊》2016,(5):19-26
家庭暴力已经成为全世界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中国海峡两岸四地分别制定、出台了相关法律对家庭暴力行为进行遏制。中国大陆《反家庭暴力法》于2016年3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是中国大陆首部关于家庭暴力的法律,其增设了人身保护令制度,为受害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护。海峡两岸四地的"家暴法"在"家庭"、"家暴行为"、"家庭成员"、"人身保护令制度"等范畴各有千秋。遏制家暴行为应多思考社会层面的解决办法,增强社会干预机制,以期完善中国大陆《反家庭暴力法》。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但是家庭暴力问题还是屡禁不止。本文重点阐述了发生家庭暴力的内在原因及预防的具体措施,以期对建立和睦、安宁、团结的家庭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李洪祥 《行政与法》2007,(9):101-103
家庭暴力在古代社会体现的是男性家长的特权和权威,通过家礼由家长在家庭内部自行解决。由于当代社会男女两性平等和人权理念的影响颇深,人们已经意识到家庭暴力并非家庭内部纠纷,而是侵犯人权的社会问题,仅靠道德是无法解决的。同时,家庭暴力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从国际公约禁止针对妇女的暴力开始,到目前为止已有40余个国家颁布了反家庭暴力法。我国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虽然明确规定"禁止家庭暴力,"可并未给予定义;随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解释(一)》虽对"家庭暴力"给予定义,但与国际公约等法律文件相比其先天存在许多不足。这不仅削弱了反家庭暴力的力度,而且也不利于保护受害者的权利。可操作性概念入法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6.
据《京华时报》报道,近日,由北京市妇联和首都法学界专家联合进行的《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对策研究》已完成,该调研第一次全面介绍了本市家庭暴力存在的基本状况,并对家庭暴力概念进行了强调:提起家庭暴力,人们自然会想起丈夫对妻子大打出手、恶语相向,但您是否清楚其实“夫妻双方长期不说话”、“妻子取笑丈夫的缺陷或弱点”也属于家庭暴力。关于家庭暴力,可谓近年来讨论的热点话题,对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对策研究》中提出的家庭暴力概念:家庭暴力不单指肉体上的,还包括一方对另一方进行的精神、语言、行为或者性方面的虐待或威胁,不仅是…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家庭暴力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本文在分析产生家庭暴力原因的基础上,阐述了家庭暴力对家庭乃至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了防治家庭暴力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人们的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必须依靠法治.  相似文献   

18.
王丽 《法制与社会》2012,(35):41-42
家庭是社会组织结构的细胞,是以婚姻、血缘及共同经济基础为纽带所组成的共同生活、共同居住的亲属团体。家庭内部关系的安宁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由于受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思想的影响"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的这些伦理道德观念已深入人心,从而使得现代社会的婚姻家庭观念不免打上历史的印记,同时也给家庭暴力的形成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家庭暴力无疑是阻碍家庭内部关系稳定与和谐的绊脚石,它极大的危害着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家庭的和睦及社会的稳定。这个问题已成为全球性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因此,本文从犯罪学角度论述了家庭暴力的概念和犯罪构成,在分析其现状及成因的基础上透析我国家庭暴力的解决机制。因我国立法上的空白,还未将家庭暴力罪以明确的法律条文入罪,且在其量刑的过程中出现了重罪归罪,轻罪免罚的情况,使得受害人的利益无法得到确实的保护,出现了权益保护缺失的真空状态。本文落脚点在于对家庭暴力罪的诉讼形式进行研究,摸索出一个更好的解决此问题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9.
家庭暴力——一个古老而丑恶的现象一直存在于我们的家庭生活中。特别是在贫穷落后的农村,家庭中的妇女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其遭受的家庭暴力更为严重,更为突出。但由于缺少相应的法律制裁措施和受害者的软弱、顾虑而被掩盖在了厚重的家庭生活内幕之后,本文主要针对中国农村妇女遭受的家庭暴力的原因及特点,提出几点看法,有望能对农村的受家庭暴力的妇女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0.
李洪祥 《法学论坛》2020,(2):141-152
鉴于家庭自治的局限性和私权与公共利益保护的迫切需要,国家干预家庭暴力有其必要性和正当性。目前国家干预家庭暴力的态度积极,但是部分干预方式差强人意。国家干预家庭暴力必须保证婚姻家庭内部规则的有效运行,应当秉承切忌法律万能论、尊重家庭自治和适当注意的基本原则,其具体干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维持家庭内部秩序、建立家庭自治的约束机制和适当增加强制性措施等。作为国家干预家庭暴力的典型例证,《反家庭暴力法》必须尊重家庭内部规则,建立家庭自治的约束机制,确保国家干预家庭暴力的适时性和有限性,这是《反家庭暴力法》有效运行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