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板桥霜 《廉政瞭望》2014,(21):32-33
为防止夫家滥用“七出”,古代也有“三不去”的规定:“有所娶无所归”,即指妻子被休无家可归的不能休;妻子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的不可休;“前贫贱后富贵”,即指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的也不能休。  相似文献   

2.
1900年,大教育家蔡元培的原配夫人因病去世。由于蔡元培学问高,社会地位又显赫,说媒者接踵而来。   蔡元培提出了择偶的五个条件。第一,女子须不缠足者;第二,须识字者;第三,男子不娶妾;第四,男死后,女可再嫁;第五,夫妇如不合,可离婚。这几条在当时的情况下,条条“离经叛道”,媒人们听后,无不悻悻离去。   但是,不管媒人们怎样看,外界人怎样非议,蔡元培毅然按自己的主张行事。过了一年,他访得江西黄世振女士,她不缠足,识字、善书画,蔡元培对他很满意,于是就顺利地定了亲。   蔡元培的婚礼,也是别开生面的。 …  相似文献   

3.
唐双宁 《党课》2013,(16):64-65
为官行政,当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具体应有“十德”:一为信仰之德。人可以有不同信仰,但不可没有信仰。实际上人人皆有信仰,没有其他信仰就信钱,这就出来了地沟油、毒奶粉。作为领导干部,须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这个信仰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相似文献   

4.
蔡星天 《奋斗》2012,(7):61-61
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对于“德”之功效,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司马光有过精辟论述: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  相似文献   

5.
人才素质测评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一个要刻意寻求人才的人来说,我想他最关心的是,要寻求的对象是不是具有可以成才的基本素质?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如果基本素质具备,那就值得为之努力,值得为之投资;如果素质根本就不具备,那么一切努力就将会付诸东流。至此,一个问题自然会萌生:素质是能看得出来的吗?面对这个问题,回答肯定是不尽相同的。老百姓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哲学家王夫之说:“知人之哲,其难久矣”;文学家苏东坡说:“人之难知也,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险,浮云不足以比其变”;改革家王安石说:“人才难得亦难知…  相似文献   

6.
妻贤夫祸少     
于文岗 《前线》2020,(5):40-40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个生儿子的历史标本大概很多人都曾听说过,孙仲谋也因之在各种史籍中获得了不少美名。但是,还有个“娶妻当得阴丽华”的娶媳妇历史标本就未必都知道了。这标本出自范晔《后汉书·皇后纪》:“初,光武适新野,闻后美,心悦之。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相似文献   

7.
康熙六十四岁时说:“朕之生也,并无灵异;及其长也,亦无非常。”他对臣下说:“你们总是说‘皇上由天授’,虽古圣人岂有生来即无所不能者?凡事俱由学习而成。”由于他善于学习,不孤傲自赏,所以能虚心诚意听取和采纳臣下良言。他在御门听政处理折本时,强调大学士、学士要各抒己见,鼓励群臣大胆陈奏。他说:“古有诏旨既下,大臣封驳之例。”“大学士等系国家大臣,凡事当直言,是者是,非者非,若惟逢迎将顺,何益于事?”他对有的大学士不直陈意见很不满意,严厉批评说:“国家用一人,即欲得一人之益,既任学士之职,凡事皆宜尽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断中最著名的主要有三个:“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需要即人的本性”。相比马克思早期的其它论断,这三个论断与马克思本人思想的逐步成熟是一致的,体现了一种不可分割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1,(16):67-68
学习是一种高尚的修养,读书是世间最美的姿态。古人云:“一日不读诗,心臆无佳念;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知识带给人的不仅是耳目一新,甚至是脱胎换骨的变化,“土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腹有诗书气自华”都讲述了知识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用人八忌     
重视人才、合理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功实施领导行为、全面实现组织目标的基本保证。领导者用人有八忌:一忌求全责备。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也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如果求全责备,抓住人之短处不放而无视人之长处,必然导致人才的闲置、浪费和流失。“用人当取其长而舍其短,若求全于一人,则世无可用之才”,古人尚知如此,作为新时期的领导者,更应洞悉事理,抛开求全心,巧用济世才。二忌重才轻德。德与才,是“德才兼备”这个人才标准统一体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才者,德之资也;德者,…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员与人交往中的“当讲”与“不当讲”●张呈祥冯显东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每个人都会有大量的社会交往,都有一个如何正确处理同事之间、朋友之间关系的问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社会交往中要讲同志,不讲哥儿们;讲原则,不讲义气;讲形象...  相似文献   

12.
李立新 《新湘评论》2010,(12):20-21
“担当”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有这样的解释:接受并负起责任。 谈担当,总是与责任相联。什么是“责任”?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人的责任时曾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也就是说,只要你是一个人,你就有责任,责任无处不在,“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  相似文献   

13.
山城征税人     
一我的采访对象是延川县国税局负责人袁崇国。袁崇国是一名老税务。当知道笔者的来意后,袁崇国说:“当领导容易,但要当个好领导并不容易。”这话是有所指的:“亲朋好友求你,让你左右为难;领导同事找你,让你有苦难言……人是最复杂的动物,太难对付了,不晓得我得罪...  相似文献   

14.
“天作孽,犹可违;人作孽,不可活”。人祸之最,莫过于趁火打劫,大发国难财者。战争年代发国难财,与卖国贼属同义诃;利用天灾发国难财,更是灭绝人性寸恶之极。发国难财者自古有之。三国时蜀国宦官黄皓“食主禄而不事其主”,利用丞相诸葛亮出师北伐或国家危难之际,“贪图财货,广营产业”,甚至收受敌国贿赂,一手导致国破人亡。  相似文献   

15.
李立新 《学习导报》2010,(12):20-21
“担当”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有这样的解释:接受并负起责任。 谈担当,总是与责任相联。什么是“责任”?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人的责任时曾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也就是说,只要你是一个人,你就有责任,责任无处不在,“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  相似文献   

16.
一些患者图省钱、省事,有什么病都不上医院,而是自己买药吃,这是不可取的。 家庭药箱岂是“医院”。家庭药箱是许多家庭的必备之需。然而,有一些家庭却把家庭药箱当成了“医院”,他们一旦觉得有病或不舒服时,就在药箱中找药自行服用。只靠家庭药箱,自己当医生,会导致一些不良后果:一是由于病人只是根据表面病状盲目服药,往往小病变大病;二是往往忽视查看有效期,一不小心服用了过期药品,留下后患;三是患者在药箱中找药时,大都是按药品说明书服用的,而事实上,一些药尽管有某种功能,但却有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对某些人是不适…  相似文献   

17.
种田赎罪?     
原广西自治区副主席、“捞钱手”徐炳松有句“名言”:愿种几亩试验田,借此向人民赎罪。此言论先河一开,不乏步徐氏后尘者“贪官所见略同”,在痛哭流涕的忏悔中,恳请组织,只要免除牢狱之灾杀身之祸,心甘情愿去当一名农民。 权且相信这类曾为“人上人”者的“情之切,意之真”。初一想,贪官跟农民类比,是不是亵渎了农民;细一思,反复把玩“种田赎罪”,总觉得一种“另类”意味挥之难去。徐炳松贵为一方大员时,肯定不曾想到“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只有当他从副主席的宝座上跌下来后,身陷囹圄,才会一厢情愿渴盼做一…  相似文献   

18.
中组部部长曾庆红不久前说,当前官僚主义的具体表现至少有三种:一是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他们平时在机关架子很大,下基层也是喝五吆六,官气十足。他们同群众的关系不是“鱼水关系”,而是“油水关系”,甚至是“水火关系”;二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官僚主义;三是不讲科学、胡乱决策、盲目蛮干的官僚主义。群众形容这些官僚主义者是“先拍脑袋决策,再拍胸脯保证,后拍屁股走人”。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官僚主义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官僚主义害死人,人皆知之。但官僚主义究竟有哪些表现形式,却很少有人去深究。通常…  相似文献   

19.
管理之道     
陈克鑫 《湘潮》2011,(10):48-49
企业家的人格是“组织灵魂”。“人”之内的忠恕功夫包括:“己之所欲,亦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恶小人,礼待君子”。因为如果能忍受住让自己难受的东西,那么老天爷必在后面给你以丰厚的奖励。  相似文献   

20.
“耻”一直是传统文化中传之久远、受人重视,并以之作为行为准则之一的。早在春秋时,齐国大政治家管仲就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治国要领。孔子曾标举“行己有耻”,“有耻且格”等等作为教导学生修身的标准。《中庸》中的“知耻近乎勇”则把“耻”提到一个较难达到的境界。因为必须有勇气才能知耻。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耻之于人大矣”。并且把它作为一切悖礼犯法行为的根源。孟子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顾炎武也曾说:“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这些流传的古训无不说明一个道理;知耻是做人的硬道理,只有知耻才能有所为荣,个体的荣辱、耻感,不只是人性的标志,还关乎民族和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