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敬琏 《当代贵州》2014,(11):51-51
正据《人民日报》报道,某省一位厅长下基层,问了群众"家里几口人""收入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等几个简单问题后,就不知如何继续交流下去。对那些不会说话的干部,群众的批评入木三分: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不会说话,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一些干部存  相似文献   

2.
曹文清 《实践》2014,(1):28-28
<正>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深刻认识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研究和把握群众工作的新情况和新要求,着力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一是提高会"说话"的能力。实际工作中,有许多党员干部不会说群众容易接受的话,特别是不会说群众善于接受的"土话",一说话就说大话、套话、空话,甚至是假话、错话、群众听不懂的话和经不起实践检验的话。如此,群众自然不会买账。事实上,说话是领导工作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党员干部的一种基本能力。党员干部要履好职负好责,还得会"说话",学会对一般群众说话。当我们与群众沟通交流时,不妨改变一些程式化的说话方式,用群众习惯的语言平等地交流,在交流中拉近距离,并把道理讲透、讲深、讲实,这样群众就容易接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在地方任职时曾这样严厉地批评过某些干部"不会说话":"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他指出,这样一种状态,怎么能使群众信服?这种状态必然会误事误民。一些干部只会说"官话",不会与群众说话,不外乎有三个原因:一是宗旨意识淡化,群众观念淡薄,不愿与群众说话;二是工作作风漂浮,脱离群众,忘记与群众说话;三是不注重学习,工作方法陈旧,不会与群众说话。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和伟大事业的重大政治问题、原则问题、关键问题,克服习近平同志指出  相似文献   

4.
<正>领导干部说话是个"功夫活",也是个"技术活"。说得好,三言两语就能切中要害、打动人心、引起共鸣;说得不好,往往越是滔滔不绝,越让人闻而生厌、招致反感。"说话"的能力,是一个人知识积累、思想水平、工作历练、人生感悟的综合反映;说什么样话、怎样说话、话说得怎么样,体现着一个领导干部的个人素养、公众形象和领导水平。领导干部担负着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重要职责,必须善于说话,说群众听得懂的话。要善于向群众学习说话。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期间曾  相似文献   

5.
讲群众语言是一门交流艺术,一种工作能力。讲好群众语言,不仅可以有效拉近同人民群众的距离,还可以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现实中,有的年轻干部"出了校门进机关门",说话不接地气, 有的干部异地工作不会说当地方言土语,加之本就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与群众交流往往"大打折扣",甚至闹出"鸡同鸭讲"的笑话。  相似文献   

6.
《党建》2015,(12)
<正>说话是一项艺术,一门学问和一种能力。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而言,说话具有更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离不开各级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贴心交流、顺畅沟通。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会说话,尤其学会与人民群众说话,用人民群众喜欢的方式说话,说人民群众听得懂、爱听的话。然而在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这方面的意识、能力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7.
人人都会说话,说话的方式、效果却大不相同。地方干部在说话上应当注意三宜三忌。一是宜讲“土话”忌讲官话。领导干部的任务就是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动员带领广大群众为我们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面对朴实、勤奋、直爽、厚道的人民群众,是居高临下、指手划脚,还是促膝谈心、平等交流?答案不言自明。要想在心理上有效缩小与群众的距离,在感情上更好地与群众沟通共鸣,就得入乡随俗,多讲土话,少打官腔。一个长期在地方工作、经常与当地群众打交道的干部,应该学会用群众的话讲百姓听得懂、听得进的道理,少说那些装模作样、文绉绉的…  相似文献   

8.
官腔与官气     
<正>时下,有些人当了领导干部,在言谈举止中表现出官气,与群众的关系开始疏远,危害不小。这种人在说话上表现出来的官气,大致有下述几种:一曰拿腔拿调,一副训话姿态。句句不离"啊啊啊"、"嗯嗯嗯",而且故意把这几个语音  相似文献   

9.
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一些干部不大会说话,或说话不慎重。诸如:"你是准备为党说话,还是为老百姓说话"、"为了稳定干部队伍,才发文招录领导子女"、"报道正面新闻,否则我可以不接待"、"老百姓就是事儿多,是吃饱了撑的"……这些干部的"雷人"话语,伤害了群众,激起了民怨,有的还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党刊历经几次改版,版式更美观大方,内容更丰富耐读,栏目设置更简洁合理,特别是"党员小故事"、"村官故事"、"云岭随笔"、"读者评刊"等栏目,越办越"短、实、新",越来越接地气,感觉与群众贴得更紧、走得更近了。党刊能"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使内容贴近群众需求,我们不禁为之叫好。不过,我认为,党刊下一步,还应更多地从读者角度出发,着眼于群众视角,落脚于为群众办刊,重点关注热点问题、基层百姓关注的事等,特别是一些新的理论观点、好的工作经验和  相似文献   

11.
安利奎 《廉政瞭望》2003,(11):45-45
俗话说:“一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跳”。新时期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难做,与我们的干部不会与群众说话大有干系。笔者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尝过不会与群众说话的苦,也尝过会与群众说话的甜,并由此总结出与群众说话的“四句口诀”。  相似文献   

12.
王清华 《实践》2014,(6):28-28
<正>在作风建设中,基层组工干部要注重做到"两改一转"。改文风。组工干部撰写公文,力戒"长、空、假",倡导"短、新、实",写材料要学习群众语言、善用群众语言,要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细节说话。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基层开展民情调查和民情恳谈,了解群众呼声,不作不经调查的发言,不写  相似文献   

13.
话语     
干部离群众越近,与群众感情就越深;离群众越近,工作思路就越清晰;离群众越近,干好工作的意志就越坚强。 ——山西省长治市委书记吕日周谈几次下基层调研的收获与体会 善听真话,贵在用真心、动真情、下真功。即应该时时想着群众,  相似文献   

14.
《奋斗》2020,(10)
正说话是一项艺术,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能力。语言能力,是党员干部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凡是优秀的党员干部,都有很强的语言能力。凡是有很强语言能力的党员干部,都是经过不断学习和系统训练的。该书着重介绍了党员干部与群众说话时,应该遵循的基本和共性的规律、方法、原则和技巧。针对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不注重说话方式的问题,该书不仅提出改进与群众说话方式的共性  相似文献   

15.
据报道,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委一次专题学习会上曾深刻指出,在开展群众工作方面,我们有的领导干部不会说话,处于失语状态,表现为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这"三不一顶",  相似文献   

16.
“不会说话是表象,本质还是严重疏离群众,或是目中无人,对群众缺乏感情。”在谈到党员干部说话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引人深思。纪检监察干部是群众利益的“守护人”,正确处理好日常工作中的说话问题很有现实意义。听好群众说的话。真正的会说话,不仅仅是会说,还要会听。好好听群众说话,不仅是为人处世的基本礼貌,也是纪检监察干部接待来访群众的基本礼仪,需要把握好“态度诚恳认真听,切勿打断完整听,心无旁骛专心听”三个细节。  相似文献   

17.
陈正军 《实践》2014,(7):37-37
<正>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各参与单位广泛听取意见,实实在在帮群众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得到了群众交口称赞。但是,一些单位和部门在听取群众意见时,群众与党员干部还存在着交流的"真空区",所谈及的问题还存在"虚假繁荣"的景象,有"水过地皮湿"之嫌,部分群众的真心话还"潜在水底",群众不愿意说、不想说、不敢说。为什么会这样?究其原因是群众对听取意见有隔膜。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形成脱离实际的"政绩观"和  相似文献   

18.
尤梓 《廉政瞭望》2013,(19):52-53
近日,东部某省一名厅长深入基层调研。在与当地群众交流时,这位领导在问了“家里几口人”、“收入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等几个简单问题后,竟不知如伺继续交流下去,最后在身边人员的圆场下尴尬收场。“说实话,在机关待得久了,跟群众打交道确实少了。”他私下坦承,有时见到群众,除了寒暄,真不知该聊些什么。  相似文献   

19.
正在政策和贫困群众之间"穿针引线"的扶贫干部,是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他们的努力下,不但贫困地区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贫困群众和党的心也贴得更近了。在赤峰市林西县,有这样一群扶贫干部,他们吃的是大锅饭、睡的是简易床,每月驻村20多天,忙起来没日没夜……但也正是这群干部,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扶出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纸短情长初见兰晓娟,记者怎么也想不到,这个说话细声细  相似文献   

20.
正笑笑不说话小区里一个小伙想不开,站在楼顶边缘,围观群众越来越多。警察还没到,一个哥们已经勇敢地上去救他下来。大家都夸他见义勇为,他谦虚地说":大家别夸我,我和这个小伙是好朋友,朋友有难,不应该挺身而出吗?上次他有难,我还借了他几十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