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孩子今年4岁了,可不可以开始学习音乐?”“4岁的孩子,听觉、语言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可以学习音乐了,音乐也是一种语言啊。但不能再小了,太小的孩子如果学习钢琴力度不够,手指的跨度也不够。只是这个年龄的孩子集中精力的时间还很短,主要是让孩子接受音乐的熏陶,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2,(7):111-112
对于1-4岁的孩子,一般家长都会以孩子太小为由凡事包办代替。其实,只要是孩子能够做、应该做、做起来安全的事情,父母应该让孩子有机会做决定。那么,哪些是幼儿有能力决定的事情呢?  相似文献   

3.
爱护、尊重与信赖学生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基本品德。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哀,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3,(7):106-107
【观察记录】我是一名孩子的家长,为孩子的学习操尽了心。为了让孩子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我经常在家辅导孩子,但由于不得要领、方法不当,效果总是不太好,搞得孩子不愿意学,我也很累。恳请“三T公司”的教育专家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3,(23):108-110
【求助记录】我的孩子一直由爷爷奶奶带,两个老人很宠孩子,疏于管教,孩子逐渐养成了一些坏毛病。现在,孩子回到我们身边,可他还像在爷爷奶奶跟前那样任性,甚至无理取闹。作为家长该如何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宽严相济,使其养成良好习惯,是我最关心的。我知道,孩子犯了错误应给以惩罚,不能总是姑息迁就,但如何使惩罚更有效、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请“三T公司”的幼教专家予以指导!  相似文献   

6.
钱守旺 《新湘评论》2010,(13):40-40
童年不快乐,人生就不幸福。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的未来生活更有价值、更幸福。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为孩子的一生打下一个幸福的底色。把最美的童年留给孩子,让孩子享受到成长的快乐,应该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学的第一堂课上,我请学生们讨论一个问题:究竟是不是父母生了孩子。他们的回答不约而同地肯定:当然是父母生了孩子。从生物学的角度,先有父母后有孩子,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文化人类学却偏偏要给出一个不同的答案,即:是孩子“生”了父母。试想,在孩子卅生之前,一个人身上哪里有父亲或母亲的身份?只有等孩子降临人世,男人和女人才成了父母。也就是说,是孩子赋予了男人或女人父亲或母亲的角色意义。因而才说,没有孩子就没有父母。  相似文献   

8.
关于孩子“零花钱”的问题,是家庭和学校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多大程度上、以什么方式满足孩子的要求,怎样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怎样帮助孩子支配手中的“零花钱”,则是当代家长、教师所面临的更现实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9.
钱守旺 《学习导报》2010,(13):40-40
童年不快乐,人生就不幸福。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的未来生活更有价值、更幸福。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为孩子的一生打下一个幸福的底色。把最美的童年留给孩子,让孩子享受到成长的快乐,应该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总是无限夸大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一切:孩子学习好点儿就觉得将来一定能考上清华、北大,看到孩子和异性在一起就以为是早恋……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父母没有建立起良好的自我,错误地将自己的人生目标乃至现实焦虑转嫁到了孩子身上。  相似文献   

11.
有人经过长期观察.发现中美教育有很大差异:中国父母、老师注重孩子成绩最差的一科。而美国父母、老师注重的是孩子最擅长的科目。在我国,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集中力量解决问题,而不去挖掘孩子的强项,不是让孩子由着性子发展,而不是去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12.
戴秀英 《共产党人》2005,(16):46-47
一年一度的高考,总有不少人要面对高考落榜。对每一个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高考成功与否都是正常现象。面对高考落榜这个残酷的事实,家长和孩子都要有一颗平常心。作为家长更应该冷静,要理解孩子已经尽力了,多主动和孩子交流,帮助孩子度过这段非常时期。向孩子讲明:人生的路还很长,一次失利算得了什么?摔倒了,再爬起来,别灰心!要给孩子注入精神和力量。家长亲切、温暖的勉励不仅有助于孩子的情绪尽快地稳定下来,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4,(9):113-114
父母的爱,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孩子一旦感受到父母的爱,会非常珍惜,并给以回报。孩子对父母爱的感知,决定了其心理情绪是开朗、愉快、乐观还是孤僻、胆怯、忧郁。父母的爱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性格独立。  相似文献   

14.
德才兼备是时代的呼唤和要求。有人预言:二十一世纪最大的挑战将是道德的挑战,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应把道德放在重要位置。因此,每个家长都要重视孩子的道德教育,教育孩子诚实正直、乐于助人、友爱奉献,培养孩子一个健康的人格。首先,要从小抓起。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在出生时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犹如一张纯洁无暇的白纸。所以,要抓住幼年时期的教育,在幼小的心灵里播撒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孩子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教育孩子言行一致,·恰守诺言,团结友爱。其次,家长要以身作则。家长的心灵是美的,才能塑造孩子美…  相似文献   

15.
何勇海 《学习导报》2014,(12):24-25
"五一"劳动节,一组"中美孩子家务清单对比图",被网友频频转发。对比图中,在中国孩子一直忙着学习、上辅导班、培训班时,美国家长则设计了适合不同阶段孩子的家务活儿:2~3岁帮妈妈把衣服挂上衣架,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6~7岁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洗碗盘,能独立打扫自己的房间。7~12岁能做简单的饭,帮忙洗车,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间、厕所,会用洗衣机和烘干机……引起热议的无非是中美两国教育理念的差异:多数美国家长认为,孩子不论年龄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所以告诉孩子他们在家庭中应该负起的责任是很重要的,而承担家务则是最好的方式。当然,中国的大多数家长也认同应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但也有部分家长以“孩子没时间,做不好”等理由,剥夺了孩子做家务的机会,对他们而言,学业才是孩子最重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学作诗 孩子是小鸟,想象力是小鸟的翅膀,一个人的想象力是否丰富,将影响到这个人一生的视野和生活乐趣,所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十分重要。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做父母的首先自己要有想象力,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启发孩子天真的想象务。  相似文献   

17.
一天,一位已经上大学的孩子的妈妈和我讲起了孩子小时候的启蒙老师,她说让她最难忘、最感谢的是孩子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老师。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0,(21):112-114
替你解难 【电话记录】我曾经是一名运动员,孩子3岁,刚上幼儿园。为了让孩子长大后有个好身体,我想让他从小就接受锻炼。可最近听周围的人说,孩子正在发育时期,有些运动锻炼是很危险的,根本不适宜孩子。请问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4,(15):118-119
早恋已经成为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现象,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处理孩子未成年前出现的早恋呢?“三T公司”特约教育专家给出的建议是: 1.给孩子的“青春期恋情”一个客观合理的评价。告诉孩子这是正常的,证明他们已经从小孩子进入渴慕爱情的青春期阶段。在r=t常生活中注意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感情,切忌不可讽刺、讥笑孩子。  相似文献   

20.
快乐,是每个人都渴望拥有的心情,尤其是少年儿童的成长更不能离开快乐。在快乐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具有良好的心态、奋发向上的精神、开朗的性格和善于接纳别人的长处,这样的孩子最受人欢迎。让每一个孩子在快乐中成长,是我治理班级的宗旨。那么,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呢?我从实践中总结出了六个字:爱心、耐心、激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