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一次,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通过私人关系,拿到了回答“什么是“两规”的口径,但后来没有用上。  相似文献   

2.
随手翻开一份10月28目的无锡日报,惊喜地发现当日社会新闻版上几乎所有的报道线索均由“线人”提供。后据了解,如今,无锡日报每天一个版面的社会新闻中平均70%是来自“线人”报料。该报特约评论员如是说:新闻线人给党报带来了活力,使党报的社会新闻更具时效性、贴近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3.
声音     
《廉政瞭望》2013,(6):2-2
在新闻发布领域,对"口径"一词的理解和使用存在巨大误区。实际上,口径应当是一个组织对外表达的原则和框架,而非需要背诵的条文。新闻发言人是90%的"岗位人"和10%的"自然人",既有官方立场,也有个人风格。——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认为,新闻发言人每个回答应该都能以其真实和逻辑先说服自己  相似文献   

4.
域外传真     
《党的建设》2011,(4):46-46
1 3月14日,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卓越新闻项目发布报告称,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倾向于从互联网获取新闻,其数量已经首次超过从报纸获取新闻的读者。这份名为《新闻媒体状况》的报告显示,截至201年12月,41%的美国人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部分国内和国际新闻”,通过报纸获取新闻的读者占40%。卓越新闻项目主任汤姆·罗森斯蒂尔表示,新闻读者正在快速转向网络,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传播使这一趋势进一步加速。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真实,是新闻的第一要义。按照新闻真实性原则,新闻作品必须具备真实的人物、事件、地点、时间等要素。但是,在当今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却发现,越来越多的新闻作品在使用化名。如果是出于“保护未成年人”、“保护当事人隐私”等原因,化名的使用也无可厚非,可实际生活中,在“化名”的“保护伞”下,“假新闻”也屡见不鲜,让人不得不对“新闻化名”现象产生质疑。  相似文献   

6.
新闻发言人代表政府部门发布各种新闻,因而具有政治人的角色特征;作为政治生活中的新闻发言人,又有着政策制定“敲门人”的形象。他们代表的是政府的声音,具有权威性和实施的紧迫性,这些都对新闻发言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新闻资源是有限的,但新闻资源又是一座挖掘不尽的富矿。怎样充分利用新闻资源,着力开拓新闻题材,在有限的空间中把“蛋糕”做大?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新闻工作的实践告诉我们:记者,作为新闻采写的主体就必须以一个普通的社会人的身份站在时代的前列,感应时代的脉搏,追逐时代的浪潮和脚步,积极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并且,要对新闻信息资源进行不断的开发利用,采写出实用、有趣和新鲜的新闻,以满足受众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8.
一在从事报纸编辑工作的同中,不少人也许会认为,如何借鉴地方新闻专题的制作思维来制作国际新闻专题,突出其新闻价值,以期达到最佳宣传效果。但是,在现代科技日益发达的信息爆炸年代,地球已变成一个“村”了。于是,“村”里的人就越来越关心“村”里的事儿。既然国际新闻已是“村”里的事,就和我们本地新闻一样有了接近性。这一特点就决定了报人特别是作为一张市场化报纸的报人,要更多地思考怎样把自己“村”里的新闻报道好。为此,最近几年来,全国不少报纸在国际新闻的宣传报道中,特别是在国际新闻专题制作中,已取得了不少可取的经验。可以…  相似文献   

9.
“现场新闻”又称为“现场速写”。它一方面是提供新闻写作素材的客观“现场”;一方面它又是记者主观经过判断、归纳、提炼出的“新闻”。这说明它是用“现场”限制和规范“新闻”的类别。它不是一种新闻体裁,消息、特写、见闻、侧记、散记等,是它主要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
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服务性新闻已成为各个媒体特别是平面媒体努力抢夺的重要制高点。和其他传统媒体相比,平面媒体在服务性新闻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服务性新闻最重要的三要素是实用性、时效性和权威性,只有把握这三个要素,一篇服务性报道才能“站”得起来,得到受众的认可。在各种新闻类型中,都可以容纳进强烈的服务意识,在报道“硬新闻”的同时,  相似文献   

11.
褚朝新 《廉政瞭望》2014,(22):45-45
最近,贪腐新闻太多,目力所及,少有写出新意的文章。审丑疲劳,让老百姓对官场贪腐“习以为常”。现在,贪官家里藏2亿元现金还能让人觉得惊悚,再过一阵子,恐怕类似消息也不会让人觉得意外了。 看多了,其实也能看出一些门道。比如,诸多贪腐新闻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落马贪官大多在某个领域或某个地域内是个“能吏”,很容易让人恍惚生出“官越能干越容易坏”的感概来。  相似文献   

12.
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强调走向基层,转变作风,改变文风,是我们党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生动体现。所以,这场以转变作风面向基层为导向、以改进文风服务群众为目的的“走转改”活动,其实质就是对新闻从业人员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所收获的成效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3.
钟文 《党建文汇》2014,(8):53-53
近来舆论空间中出现了一种新现象,叫“反转新闻”。面对一条新闻,舆论都把矛头指向了某一方,可剧情突然发生逆转。舆论的态度也立刻随新闻“剧情”的逆转而转向.往往转换只在瞬间.让很多人猝不及防眼花缭乱。  相似文献   

14.
张鸣岐 《求贤》2006,(7):16-16
新闻舆论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调查研究基础上的,离开了调查研究,新闻舆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闻记者是新闻舆论的主体,如果新闻记者不深人搞调查研究,那么就失去它的意义。目前,有的记者淡化了调查研究,对调查研究产生了模糊认识,认为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新闻报道主要是传播信息,调查研究有点过时了。还有的认为。现在新闻竞争激烈,新闻传播要讲究快.搞调查研究太耽误时间。有的记者满足于跑发布会。满足于人家准备好的文字材料.认为搞调研不划算,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15.
当前新闻界出现“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侵权新闻”、“低俗新闻”和“虚假广告”等现象,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刻不容缓。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倡导和培育良好的新闻职业精神;加强新闻工作者个人操守修养;建立有效的职业道德监督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6.
孙梅 《发展论坛》2000,(10):51-51
网络的出现及飞速发展,为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影响是多方面的。   1使新闻的即时传播成为现实。所谓新闻即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近”是构成新闻的要素之一。由于技术设备落后等原因,传统新闻的信息传递往往滞后不畅,影响了新闻的时效性,而打破这种在时间、空间上的屏障,最大限度地发挥新闻的作用,正是网络的优势所在。由于网络的飞速发展,“即时性”新闻已不再是神话。在网上,新闻可 24小时不间断实施滚动发布,“虚拟主持人”随时播报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事件,最后截稿时间…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3,(14):57-57
当“烂尾工程”不再是新闻的时候,“烂尾新闻”于最近成为引人关注的新闻。某都市报在今年年初盘点了2012年的若干烂尾新闻。大多至今未见有实质性的进展和结局。那些在危机中及时反应、积极表态、果决介入的“公关英雄”,在以态度空间换取了应对时间后,竟于媒体和公众的围观下,消隐静默了。这些事件肇端于公共舆论,最终却罔顾民意,在透明的舆论场域和“制度的笼子”之外,把问题和责任“消化”了。新闻之所以“烂尾”,  相似文献   

18.
党报姓“党”,传播党和人民的声音是它的天职,党报的这一定位决定了它的权威和高度,这就是政务新闻、典型报道、成就报道等“硬新闻”多,社会新闻、街巷生活、百姓故事等“软新闻”少。如此,与都市生活类报纸相比,党报的功能定位使其在读者中的发行和广告经营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处于劣势。当前,在许多城市,党报和都市类报纸在经济效益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李春雨  张德学 《奋斗》2004,(11):48-49
主流媒体把“三贴近”作为发展方向的唯一选择无疑是正确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运用“三贴近”来指导我们的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同志传承发展了党的新闻思想,显现出新思维特征:强调与时俱进。强调科学发展观,强调亲民,核心是尊重舆论宣传的规律性。其新思维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尊重舆论宣传规律,提高新闻舆论引导能力;二是提出“三贴近”原则,引导新闻传播向大众化方向发展;三是强调真实性、时效性、针对性“三性”要求。发挥新闻传播信息和舆论监督作用;四是倡导整合媒体传播方式,提升新闻宣传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