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说德国人“死板”.有人监督没人监督,都一样“钻死胡同”较真儿。哪怕是夜深人静没人没车的红灯下.驾车人也一定会坚持等到绿灯亮了才走。对此,有人不以为然,有人却认为做得很对。只有形成一个好习惯,才能表现出高尚的社会公德,让人觉得是那样有素质。  相似文献   

2.
正视就业难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突出。近日从互联网上看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95万人,比上年增加82万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于是,有人怀疑国家扩招政策的正确性,有人批评中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太快了,有人主张应当限制高校招生规模扩大,等等。真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3.
陆睿 《当代党员》2014,(3):40-41
每一个重庆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 为了实现梦想,有人远赴他乡、辗转四方,也有人默默加油、积蓄力量……有梦想的重庆人,奔波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4.
人活尘世中,有着太多太多的牵连。食五谷杂粮,焉能无七情六欲。情和欲成为构筑人际关系的一条锁链,将每个人紧紧捆在一起,使之逃脱不得。记得有人曾作一诗《人生》,内容仅仅一字:   “网”。   是啊,人生就像一张无边无际的大网,每个人都占据着网上一个交点。上有父母,下有兄妹,左有上级下级同事朋友,右有乡里乡亲左邻右舍。居在网上,每个人都无法脱离人情关系,不管相隔多远,却总也能找到牵连。谁又能离开这张“网”而独傲于“俗世”呢 ?  “网”是先于人而存在的,在“网”上,有人关心爱护,有人提拔扶持,有人请客送…  相似文献   

5.
邻里间咫尺相近,抬头不见低头见。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可是,在日常生活中笔者发现,有些人不懂得珍惜邻里情,总是想与己方便。如有人在家中大声放着音响,尽兴跳舞,不顾左邻右舍的安宁;有人在楼道、门口堆放杂物、垃圾等,污染周围环境,不讲与人方便的公德;有人在门口、窗下对弈、打扑克牌,一玩就到深夜,不管他人是否已经休息;有人天不亮就在门口劈柴、砸煤块、生炉子乌烟瘴气,不问别人如何感受;还有人装修房间,噪音刺耳,一阵接一阵,到深夜还不住手,不念邻里被干扰……在日常生活中笔者还发现,一些人处理邻里关系总是针…  相似文献   

6.
李志远 《学习月刊》2014,(23):23-23
无论人生大舞台.还是戏剧小舞台,都有主角,也都有配角。这是人间世界的本来面目.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铁定事实。既如此,就得有人做主角,有人做配角。然而,对于做配角,不同人的态度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7.
生活节奏的加快,让很多人处于身体亚健康的状况下,各种维生素因此成了不少人的保健伴侣。有人认为补充维生素与吃水果蔬菜作用一样;有人觉得补充维生素可以防病、治病,坚持每天服用身体健康。但是在权威专家眼里,维生素有些滥补。  相似文献   

8.
郭庆晨 《党课》2010,(1):124-125
让官员申报个人家庭财产,有人不满意;让官员公开配偶及家庭成员的职业和职务,有人不满意;让官员接受“八小时之外”的监督,有人不满意……不满意的人当然不是别人,  相似文献   

9.
伞下的政治     
和静钧 《学习导报》2013,(10):57-57
昔时帝王出行,敲锣打鼓,阵势慑人。有人在身后撑起顶幔,有人为其持扇送凉,有人为其抬大轿。现代社会权利平等的复兴和人力成本的巨增,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回归,促成了现代政治文明行为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0.
曾志杨 《党课》2013,(7):103-103
如今有一些人削尖脑袋想做官,因为在他们看来做官有百利而无一害:工作不累赚钱不少,讲话不愁秘书写稿,要出行有人开车,想吃饭有人请客。就是偶尔有个头疼脑热的,嘘寒问暖的人也是络绎不绝。可在群众眼里,这样的官只是庸官而已。  相似文献   

11.
观念也要进入市场经济──贫困地区打开富裕之门的钥匙戴云峰形成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关键原因何在?有人说是基础,有人说是环境,有人说是政策。然而,苏南一位企业家说:关键在观念。经济发达地区人进入了市场经济,观念也进入了市场经济;而落后地区人虽进入了市...  相似文献   

12.
“耳根子软”是个贬义词,多用于批评人无主见。人们都知道耳根子软不可取,自己说了算才荣耀。为什么还是有人无主见呢?这就不是简单的事情了。有人想自作主张,但是拿不出主意,只好听别人的;有人有自己的想法,但这想法是否正确、可行,不敢肯定,别人有点异议,就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耳根子软不为人赞赏,特别是当领导的,更为人轻视。  相似文献   

13.
吕鹏 《廉政瞭望》2014,(4):50-50
伴随着中国经济腾飞,富豪队伍也逐渐壮大。但媒体和公众对这些人的评价却呈现两种极端:有人认为他们多是“官商勾结”的暴发户,也有人对富豪“艰苦的创业经历”顶礼膜拜。看来,公众要在喧嚣中读懂这个“人前显贵.人后受罪”的群体,并非那么容易。  相似文献   

14.
机会杂说     
汪金友 《前线》2011,(9):55-55
人生离不开机会,机会决定人生。没有机会参军,就当不了将军;没有机会求学,就成不了教授;没有机会聚财,就变不了富翁;没有机会比赛,就拿不了金牌;没有机会施展才华,就实现不了人生梦想,创造不了事业辉煌。人之于机会各有不同。有人得到了机会,有人失去了机会;有人抓住了机会,有人放走了机会;  相似文献   

15.
龙云 《廉政瞭望》2012,(12):36-37
围绕这份三角债里的“行贿账单”,三人各怀心事。有人认为属实;有人在法庭上坚称账单为假;有人出示给警方的情况说明中,压根就没提到账单。而该账单上的行贿行为,已有一部分被证实……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08,(11):110-111
俗话说:一样米养百样人。在职场上,我们难免碰到不易相处的同事,有人喜欢不停抱怨;有人会莫名其妙发脾气;还有人喋喋不休,常说别人坏话……他们的行为,不仅会破坏自己的心情和工作状态,甚至还可能影响他人的身心健康和私人生活。  相似文献   

17.
《求贤》2014,(12):6-11
有人留恋都市,有人追求享受,有人崇尚权力;但也有人志在四方,努力报效祖国,甘愿服务百姓,这些人就是越来越为社会关注、越来越被人们敬佩的中国“博士服务团”成员。12月12日,记者有幸与天津市第11批“博士服务团”的7名博士面对面,聆听他们讲述在基层服务一年的体会与感受,深受教育和感动。  相似文献   

18.
背对观众     
历久不衰“父子骑驴”的故事人人都听过,它讲述一对父子牵驴进城的事。一路上他们苦恼不已:父牵驴、子骑驴,人说子不孝;子牵驴、父骑驴,人说父不慈;两人一齐骑上驴,又有人说虐待驴;索性两人都不骑,却又有人说要驴何用?  相似文献   

19.
李龙珍  王琳 《党课》2007,(3):65-67
每个人的人生旅途就像一座山,费尽力气攀登到最高峰的目的,有人说是要实现自己的价值,有人说只是想看看高处的风景。但有一个人却这样说——我别无所求,只求不辱使命,把全部智慧和力量奉献给我深受的祖国钢铁事业。她,就是鞍山钢铁集团公司设计研究院技术顾问李龙珍。  相似文献   

20.
做一个人     
可能有人会说,做一个人,这个题目是否闲得无聊,没话找话?谁还不是一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