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2月27日,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试运行服务,服务范围覆盖我国及周边地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与其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相比,把短信和导航结合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独特发明,还将为公车监管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卫星导航新系统以提供高精度、全天时、全天候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成为各国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大战略基础设施。而北斗系统作为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2007年被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正式确认为全球卫星导航四大核心系统之一,并在2012年完成亚太地区的覆盖。2015年前后,我国还将陆续发射5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到2020年建成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3.
焦点     
成功发射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北京时间6月2日晚23时5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2月1日15时29分,我国成功发射第21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也是第5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北斗导航卫星向着全球组网的目标再次迈出坚实一步。仰望苍穹,一位老者思绪万千。他已牵手中国的北斗事业走过了22载,功勋卓著。他,就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开拓者和建设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某卫星导航定位总站高级工程师谭述森。大智报国魂驻北斗1994年,党中央、国务院、中  相似文献   

5.
1月17日0时1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三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中国朝着打造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二代”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据悉,  相似文献   

6.
<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党中央决策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是我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时空基础设施。2020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上指出:“26年来,参与北斗系统研制建设的全体人员迎难而上、敢打硬仗、接续奋斗,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培育了新时代北斗精神,要传承好、弘扬好。”  相似文献   

7.
《支部生活》2007,(2):43-43
有关部门负责人近日称,中国已经开始建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这位负责人介绍,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这个系统具备在中国及其周边地区范围内的定位、授时和GPS广域差分功能,并已在测绘、电信、水利、交通运输、渔业、勘探、森林防火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逐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党建》2018,(9)
正2017年11月5日,中国独立自主研制的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首发双星成功发射,标志着自主创新、分步建设的中国北斗系统在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方面又迈进了一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北斗三号卫星副总设计师张立新,是  相似文献   

9.
正完美收官,星耀全球!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此次发射的卫星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经过一系列在轨测试入网后,我国将进行北斗全系统联调联试,在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性能指标优异基础上,择机面向用户提供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全球定位导航授  相似文献   

10.
余建斌 《奋斗》2023,(8):66-69
<正>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仪式,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这标志着我国建成了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北斗从此走向了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时代舞台。  相似文献   

11.
潘锋  宗河 《党建文汇》2006,(11):12-12
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说:中国将启动并继续实施被称为“211”工程的五大航天科技工程: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12.
党史资讯     
<正>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10月16日新华网湖北屈家岭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首次发现有石家河文化遗存和周代遗存。——10月15日新华网中国海军远航访问编队圆满完成亚非欧20国访问任务,历时176天,航程31000海里,航迹遍布两大洋三大洲。——10月15日新华网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在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并制造的支线客机——ARJ21-700飞机  相似文献   

13.
文质彬彬、一脸和气的胡刚常说:人不能太贪心,一辈子做成一两件事就好。1993年从部队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毕业后,胡刚留校任教。3年后进入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攻读研究生,他原本主攻“分布式计算”方向,但恰巧学院承担了国家“北斗”导航系统建设任务,他顺理成章地“认识”了北斗,从此心无旁骛。  相似文献   

14.
图说天下     
我国成功发射第五十四颗北斗导航卫星3月9日19时5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四颗导航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续将进行变轨、在轨测试、试验评估,适时入网提供服务。北斗系统建设先后经历了北斗一号系统、北斗二号系统、北斗三号系统三个阶段,目前北斗一号4颗试验卫星已全部退役,从北斗二号首颗星起算,我国已发射54颗北斗导航卫星,距离北斗三号系统建成,仅一步之遥。  相似文献   

15.
翻开他的履历,一颗颗璀璨的中国"星"熠熠发光——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科学实验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他是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 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他担任工程总师; 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他再次挑起工程总设计师重任……由此,他被人们誉为造"星"大师。他就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孙家栋。  相似文献   

16.
正2020年7月31日上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北斗系统特别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取得的成就。他指出,参与北斗系统研制建设的全体人员迎难而上、敢打硬仗、接续奋斗,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培育了新时代北斗精神,要传承好、弘扬好。  相似文献   

17.
图说天下     
我国"一箭双星"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卫星2月12日13时0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二十八、二十九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工程第五、六颗组网卫星。本次发射是北斗三号工程第三次全球组网卫星发射,也是农历鸡年中国航天的"收官之战"。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21,(2)
正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人民日报》发文介绍,这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是:嫦娥五号探测器完成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科学研究启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北斗全球系统星座部署完成;深潜再传捷报,我国无人潜水器和载人潜水器均取得新突破;我国率先实现水平井钻采深海可燃冰;科学家找到小麦"癌症"克星;  相似文献   

19.
《求是》2011,(1)
孙家栋,中科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探月工程高级顾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我国卫星事业和深空探测事业的开拓者。他是我国最  相似文献   

20.
尹怀勤 《党课》2013,(7):88-90
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我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在“长征三号丙”火箭的有力托举下,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呼啸升空并进入预定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随着它在地球静止轨道上预设位置的最后落定,北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