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鲁迅先生曾经谈到,中国的孔庙虽然很多,但很冷清,老百姓是不去孔庙的,似乎说明,孔子跟民众离得很远。鲁迅先生是从晚清走到民国的,清朝的孔庙的确很冷清,每个庙门口,没有戏台,倒是有一块刻着"文武百官下马轿"字样的石头,庙的外墙多半高大,上面写着"宫墙万仞",森严,威武,这样的地方,当年根本就不让平头百姓进来,想来都来不了。能进来的,都是有功名的读书人,或者现任的官员和过去的官员。曾经一度,孔庙其实很受百姓青睐,尤其受女人的欢迎。唐人封演在《封氏闻见  相似文献   

2.
雪堂 《前线》2012,(9):55-55
手边这本新问世的《鲁迅忧思录》,作者是鲁研界人所熟知的学者孙郁。作为鲁迅博物馆原馆长的孙先生,因为接触到相对更多的,被他称之为迅翁的鲁迅先生在世上生活过的痕迹和实物,必然会有自己的感慨。孙先生对于迅翁的话题不仅敏感、执着,有长期的材料积累和思考,而且付出真感情,是钱理群先生所说的“心灵上的探寻”。《鲁迅忧思录》又是这样一部佳作,很值得拜读。  相似文献   

3.
郭庆晨 《党课》2008,(8):124-125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在这样的日子里,会很容易地让人想起鲁迅先生那著名的“拿来主义”。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和鲁迅生长在同一时代,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奋斗中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李大别把鲁迅看成是“在文化革命的战线中”的“一面大旗”;鲁迅则把李大利当成“革命的先驱者”,他“愿意遵奉”命令的“站在同一战线上的伙伴”。鲁迅和李大别的友谊始于编辑《新青年》的时候。鲁迅说:“我最初看见守常先生的时候,是在独秀先生邀去商量怎样发行《新青年》的集会上,这样就算认识了。”“给我的印象是很好的,诚实,谦和,不多说话。{新青年》的同仁中,虽然也很有喜欢明争暗斗、扶植自己势力的人,但他一直到后来,绝对的不是。”“他的模…  相似文献   

5.
尤梓 《廉政瞭望》2014,(8):68-68
马英九第一次参加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肘,在一家寺庙参拜,突然火灾警铃响起,但他不动如山,依旧上香祭拜,并和庙望的师父辟室密谈。最近,台湾水利官员很火。4月3日,台湾“中央”到地方水利官员在台南天后宫举行祈雨仪式。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四大孔庙分别为山东曲阜孔庙、北京孔庙、浙江衢州孔庙和台湾台北孔庙。山东曲阜孔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中心鼓楼西侧。建于公元前478年,以孔子故居为庙,岁时奉祀。西汉以来历代帝  相似文献   

7.
《理论与当代》2007,(8):56-57
剑箫在7月1日的《新民晚报》上撰文指出:鲁迅先生逝世迄今已有70多年,人们仍然常常要说到他,这不仅仅因为他留下了几百万字的著述,人们在鲁迅身上还能得到十分有用的东西。有三副悼念鲁迅的挽联,可以帮助我们认识鲁迅的价值。其一,是蔡元培先生的挽联:“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尤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其二,当年鲁迅逝世的噩耗传到日本,一友人撰成挽联:“有名作,有群众,有青年,先生未死;不做官,不爱钱,不变节,是我导师。”  相似文献   

8.
刘利 《探索》2002,(4):88-89
本文简要分析了鲁迅先生“任个人而排众数”的“个性主义”和“自我”精神与宗教哲学家克尔凯郭尔“人是精神”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重点分析了鲁迅先生所追求的“自我”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及其在当今社会对重新获取失落的价值尺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的古文底子非常好,但他是坚决反对青年人用文言写作的。鲁迅先生是有过教训的。1909年,他在日本和弟弟周作人很用心地用古文合译了《域外小说集》。书出版以后,鲁迅先生亲自写了广告,刊登在上海的《时报》上。与此同时,鲁迅还将书  相似文献   

10.
黄小平 《求贤》2006,(11):24-24
鲁迅有一首《自嘲》,其中两句最为世人熟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孺子”被注为“人民大众”,这是一个有意无意的误注。其本意,孺子就是孺子.是先生夫子自道而已。先生怜爱自己的儿子.愿意给儿子当牛做马。加上“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几句诗,都显示出鲁迅为父的慈祥一面。去世前,他在病榻上完成散文《死》,并在该文原稿上立下七条“遗言”,其中一条是:“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儿小事过活.万不可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相似文献   

11.
<正>先说“东征贺信”的发现关于鲁迅和茅盾于1936年联名致红军贺电,坊间多有传闻。1951年,冯雪峰回忆说,红军长征抵达陕北的时候,鲁迅和茅盾“转转折折地送去一个给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庆祝胜利的电报”。1952年,冯雪峰又在出版的《回忆鲁迅》一书中写道:“鲁迅先生和茅盾先生共同给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庆贺长征胜利的电报,也正是我动身的前几天才转到瓦窑堡的。”自此,  相似文献   

12.
女作家萧红以一部荡气回肠的《生死场》而驰名中国现代文坛。鲁迅先生曾著文说,萧红“是我们女作家中最有希望的一位”。《生死场》是“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一幅“力透纸背”的图画。鲁迅的评价之高颇为鲜见。  相似文献   

13.
政风与民风     
《宋稗类钞》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叫范廷贵的官员提兵过金陵时,驻守金陵的张忠定问道:“你一路上经过许多地方,可曾看到好的官员?”范廷贵答道:“昨过袁州萍乡县,该县县令张希颜我虽不认识,但我琢磨这个人是个好官员。”张忠定说:“何以见得?”范廷贵答:“自入萍乡县境,驿传桥道都很完备,设备很新。田亩已开垦,野无惰农。  相似文献   

14.
做人民的“牛”——记白城市军队干部休养所所长张兴文●邓九冬杨安勤“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60多年前,鲁迅先生以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表露了自己愿为人民大众鞠躬尽瘁的心迹。几十年来,许多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把鲁迅先生的诗句当做“座右铭”,他们在...  相似文献   

15.
时下,一些官员都有携带公文包的习惯,至于包里装着什么,外人很难知晓。“公文包”里装着什么,实质上折射出一个官员的本质特性和人生追求。因此,对于各级领导而言,要真正做到洁身自好,很有经常打扫公文包的必要。在百姓眼里,官员的公文包一定是很干净的,然而,一些官员的公文包里面,装的是什么呢?尤其是某些贪官被查处时,他们的公文包经常“脏”得见不了人。譬如,广西财政厅原厅长佘国信案发时的公文包里,装的是各种各样的避孕用品和一张几十万元的存折等。某些官员的公文包虽然与“色”字不沾边,却也是另类的“脏”。他们热…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鲁迅逝世70周年,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先生和鲁迅的长孙周令飞先生在5月22日的广州日报上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鲁迅是谁?》,并以此为演讲稿,多次在纪念鲁迅的活动中演讲:“在鲁迅走后70年来第一次说出我们的想法,发出我们的声音。第一次表达我们作为鲁迅的儿子和孙子对父亲和祖父的理解和认识”。周海婴先生和周令飞先生认为,在20世纪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鲁迅被严重地“革命化”和“意识形态化”了,现在要“还原历史中的鲁迅”,把鲁迅重新归位于文学家、思想家,在真实还原的基础上,重估鲁迅的文化价值和精神意义,让鲁迅精神真正地活进21…  相似文献   

17.
《党的建设》2009,(1):49-49
文庙就是孔庙的另一种称呼。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称孔庙为文宣王庙。明以后,人们把祭祀文宣王的庙就简称为"文庙"。文庙的作用是教书育人,宣扬礼制。在一定程度上文庙也承担着学校的职责,有些地方学校就设于文庙之内,故此人们往往把庙和学连在一起称为庙学。武威文庙是甘肃省内文庙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个,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威文庙位于武威市城东南隅,明清至民国曾多次重修扩建。文庙东西宽135米、南北长187米,占地  相似文献   

18.
张磊 《党史文苑》2007,(6):49-50
鲁迅先生一生用笔作武器,写出的文章是令反动派望而生畏的投枪和匕首。正如鲁迅自己所说:“倘使我没有这笔,也就是被欺侮到起诉无门的一个。”鲁迅用笔作武器,打了许多有关各种思想及文化思潮的“笔墨官司”,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但鲁迅也曾聘请过律师,拟通过法律“打官司”的事,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19.
何为“十景病”?鲁迅先生在他的杂文《再论雷锋塔的倒掉》中,做了形象说明:“点心有十样,菜有十碗,音乐有十番……连人的劣迹或罪状,宣布起来大抵有十条,仿佛犯了九条的时候总不肯歇手。”自鲁迅先生对“十景病”的针砭开始,至今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然而,“十景病”并没有根绝,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种“十字形的病菌,侵入血管,流布全身”的“十景病”患者,仍不乏其人。所不同的是,这种病情又有了新的表现:评选先进模范人物,要凑上“十杰”、“十佳”;选排国际、国内大事也是以“十”为基准;至于那些本不够资格,但因主办单位要凑成“十”而侥…  相似文献   

20.
在鲁迅的书信中,有一封是1936年8月18日给王正朔的,信中说已收到他14日的来信“并拓片一包,共六十七张”。这些拓片拓的都是河南南阳的汉画像石和画像砖,不过因为水患,南阳北关魏公桥的桥基石刻未能拓出,鲁迅于是嘱他“于水消后拓出,迟团无妨也”,鲁迅太喜欢这些文物拓片了。这封信,鲁迅用的是“周工材”这个名字,因为他的名字“鲁迅”在国民党“文化围剿”中是很犯忌的,而鲁迅原名就是“周豫才”,他取了谐音来保障书信的平安传达。鲁迅夙喜古代美术,曾倾力于搜集和整理,他编有《汉画像》的图集,可惜在他生前未能问世,只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