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这本书是胡锡进近年来思考"复杂中国"的成果。胡锡进在环球时报社评里常常强调中国的复杂,以及世界的复杂,他的经历使他有机会把中国的复杂性掰开揉碎。从欧美日这些发达国家到新兴国家及穷国,他见了数不清的人,进入了大量寻常百姓家采访。带着这么多铺垫和视角回看中国,和只从自己价值观和利益的角度评论这个国家,当然是不一样的。这本书是由200多篇文章组成的,其中大多数文章都针对中国当时一件有影响的事。胡锡进的勇气首先在于他敢面对最尖锐的问题,拒绝在"敏感"的事和话题上做逃兵。通过这本书可以看到胡锡进谈论中国的面是多么宽大,他走进了多少以往中国舆论的"禁区"。他有时给人以"艺高人胆大"的感受。把他的话题摆在一起,就展现了复杂中国的各种维度,他既是在评论,也是在记录这个时代的中国。  相似文献   

2.
正《大国不易》胡锡进著华文出版社本书由环球时报社总编辑胡锡进著述而成。全书分为9个部分:中国自信;大国太极;共赢新思维;多元之和;自由的背面;一带一路;谁在南海搞小动作;文化有硬度;舆论是个场。作者第一线记者出身,对世界和时政有着独特的眼光和判断,  相似文献   

3.
微观     
《廉政瞭望》2013,(18):12-13
@胡锡进:很高兴蒋老虎是直接被纪检机关查出来的。纪检机关担负着中国反腐败正面战场的任务。微博提供了意外反腐角度,制造强大声势和倒逼压力,但纪检机关将提供中国反腐败的制度性力量。微博反腐很棒,但制度反腐是中国的真正希望所在。中国政改首先应解决的就是贪腐问题。贪腐是社会信心和公平感的头号杀手。  相似文献   

4.
胡绳同志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是我国学术界的一代宗师。他以治学严谨,博学多才,著述丰厚而著称于世。他的著作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中国青年,许多青年就是通过阅读他的文章和一些小册子而接受马克思主义并走上革命道路的。比他晚一辈或者更年轻一些的理论工作者,很少没有受过他的影响和熏陶。胡绳同志的写作生涯,从30年代到90年代,已经走过了60年的历程。这是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60年,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振兴的加年,其间充满复杂而曲折的斗争。在这个社会历史大变动中,胡绳同志始终把自己融入中国共产党领…  相似文献   

5.
民初以来,随着中国政局的急遽变化,陈独秀参与了关于国家结构形式问题的探讨和论争。陈独秀关于国家结构的思想主要经历了从主张联邦制到单一制,再到民族分权联邦制的发展演变过程。他的每一次思想转变都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政治根源,是20世纪初中国错综复杂政局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国共两党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立即拉开帷幕。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当时既是苏联国家利益的代表,又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最高领导人,他怀着复杂的心态,以及从自身的利益关系考虑,采取种种做法,力图影响这场关系中国命运的大决战。当这场大决战尘埃落定时,斯大林尽管有所保留,还是较为诚恳地对他自己的判断和决策,做了自我反思。  相似文献   

7.
刘晓是一位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外交活动家。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曾长期领导上海地下党工作,先后担任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江苏省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共中央上海局书记。在长达十二年的地下工作中,他根据上海实际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贯彻了中央指示。在敌人的心脏里,在极其险恶复杂的环境中,和敌人周旋,不仅重建了上海地下党,而且在尖锐复杂的斗争中,使上海地下党不断发展壮大,始终屹立在中国的第一大城市,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对中国人民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是党的白区工作的一位杰出…  相似文献   

8.
张家康 《湘潮》2014,(2):9-12
李泽厚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中说,陈独秀之所以在政治上不能成功,就在于“他远远缺乏与中国社会极其复杂的各个阶级、阶层打交道的丰富经验,也缺乏中国政治需要的灵活性极强的各式策略和权术,更缺乏具有人身依附特征的实力基础(如军队、干部)”,他又“忽视了农民作为中国革命主力的地位(所以反对苏区和红军)”,这是他“注定要失败”的主要原因。毛泽东作为陈独秀之后的后起之秀之所以成功,所具备和拥有的恰恰是陈独秀缺乏和忽视的,这正是毛泽东与陈独秀在本质上不一样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李春发 《党史文汇》2013,(10):12-19
毛泽东曾经于建国前夕在北京郊区的西苑机场,建国后于开国大典、国庆一周年、五周年和十周年等在天安门前检阅了受阅部队。在这几次比较重大的阅兵盛会上,人们看到和记住的大多是毛泽东平和宁静的模样。实际上毛泽东的心情是很复杂的,他无时不在受新中国的处境和发展情状所影响,他的心中始终盛满了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思虑。因此可以说,毛泽东参加的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数次大阅兵,就像一张晴雨表,鲜明地反映了他心系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和国家昌盛的可贵情愫。  相似文献   

10.
《新湘评论》2013,(23):28-30
巍巍韶峰山,清清韶河水,孕育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他从韶山走出乡关,走向中国,走向世界。毛泽东同志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他为党和人民事业所建立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他的崇高品格风范,永远受到人民群众赞誉;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奋勇向前。  相似文献   

11.
陈晋 《新湘评论》2014,(23):42-45
毛泽东曾明确表示,“不太喜欢看”斯大林的著作,因为他总是“站在别人的头上发号施令。他的著作中都有这种气氛”。但有三本书例外,是他喜欢的,即《论列宁主义基础》《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以下简称《联共党史》)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由于斯大林与中国革命的关联实在紧密,恩怨复杂,毛泽东实际上读了不少他的著作,但下功夫琢磨的,也确实是这三本。  相似文献   

12.
李雾 《求贤》2008,(1):48-48
某次从北京飞纽约,邻座是位美国软件工程师。笔者问他在中国的日子怎么样,他回答说太苦了!他带的那些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中国程序员,反正租的房间也没空调,最冷和最热的时候,深夜猫在恒温的公司里埋头苦干。他已经过了年纪,不想这般拼命。虽然在中国工作相当于工资加倍(原工资加出差津贴),他这次回去要请公司换人了。他说他们中国部门写程序的速度比美国部门快三倍,  相似文献   

13.
火鑫  铭秀 《党员文摘》2003,(4):13-14
蒋介石在中国现代史上是一位极为复杂的重要人物。他一直与中国共产党作对,在逃往台湾后仍然顽固坚持“反共复国”方针,但他一直坚持“一个中国”的民族主义立场。这与现在台湾那些图谋分裂祖国,制造“两个中国”或“一台一中”的跳梁小丑相比,是值得肯定的。毛泽东曾经对蒋介石的“一个中国”立场表示过赞赏。  相似文献   

14.
谷梁 《广东党史》2009,(1):28-31
霍英东的眼睛里始终含有一种对泱泱中华的特殊感情,他的内心世界是丰富而复杂的,表现在立世和行事上也都不是那么简单。作为商人,他更是中国人。作为香港“红色资本家”的代表,他晚年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出席一些公开活动,亦商亦政,其象征意义不言而喻。20多年前,身患癌症的霍英东在祖国的救治下逃过鬼门关,病中他完成从“红色资本家”到“红色慈善家”的蜕变,一生捐款150多亿,并成为向内地捐赠最多的港人;20多年后,他在洒脱散财中谢幕,但是一缕红艳不曾散去。他斗米自足、回馈社会的人生哲学,闪现着动人的光辉。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而又颇有争议的人物,他与政治运动密切相联而又纠葛不断,其一生复杂的线条注定了其生前身后毁誉不一的状况,注定了后人对其评价问题的曲折性和复杂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陈独秀评价问题的研究一直是“陈独秀研究热”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焦点。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苏联档案解密和新版《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出版,蒙蔽在陈独秀身上的问题和谜案的历史真相逐步浮出水面,从而逐步客观地还原了他在中国现代历史上的应有位置。  相似文献   

16.
《求贤》2012,(4):62-63
他是中国当代最受关注和推崇的书法大家,却不愿意多谈书法,他说自己的书法至今还没有定型;他是京剧行里公认的奚派传人,却身在梨园之外:。他教遍了从小学到博士后的所有年级,开创了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的完整体系,却自称只是“一个教书匠”他治学广博,书法绘画音韵哲学文学……凡有所涉,俱臻化境,却自嘲为无“家”可归;他就是欧阳中石。  相似文献   

17.
1979年,杰出的领袖邓小平实行经济改革后,小型的私有厂商在中国发芽,今天从那个基础上兴起了完全由个人经营的私营企业。过去大多数是夫妻店小工厂和修理铺,而新一代的私营企业规模之大,产业之复杂,都是前所未有的。它们还常常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等级的服务业。在中国湖南省会长沙的郊外,座落着一家颇具规模的私营企业-BROAD空调公司。总经理张岳(音)和他的兄弟建立的这家公司已经营10年,现在的销售额达1.92亿美金,拥有1200个工人,是中国最大的写字楼用空调行业的厂商之一。在湖南省,BROAD公司是最…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3,(22):75-76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维新派代表人物,深度参与了中国从封建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社会活动家。他和康有为、严复等人的著作与思想,让中国思想界从原来一池死水似的状态中摆脱出来,被誉为“中国知识分子第一人”。  相似文献   

19.
鲁敏 《党史文苑》2009,(6):19-23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也是我国现代旅游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从1978年10月到1979年7月,他先后五次阐述了发展中国旅游业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发展中国旅游经济的思路,特别是1979年7月视察黄山时的重要谈话,集中体现了他的旅游经济思想,也标志着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的成熟。邓小平在黄山的讲话为黄山旅游业注入了原动力,30年来,黄山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幅员广大、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建立的。从历史上看,它的创立与其他革命政党有不同的历史特点。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政党和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从根本上说是由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