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衡 《学习导报》2012,(12):58-60
(续10期“看天下”栏目)再沿路北上就是著名的武夷山。山之有名,因二:一是通体暗红,山崖如血,属典型的丹霞地貌;二是环山有溪水绕过,作九折之状,即著名的“武夷九曲”。想不到在这景区深处却还另’藏着一个小“桃花源”。当游人气喘吁吁地翻过名为“天游”的石山顶,  相似文献   

2.
恭维     
黄健 《党员文摘》2006,(4):10-10
朱元璋得天下后,手下人将陈友谅(元朝朱年农民起义军领袖之一)的一张镂金床弄来送给能。朱元璋说:“这张床与孟昶的七宝溺器有何区别?”命人当场把床毁掉。这时,站在旁边的侍臣说:“未富而骄,未贵而侈,所以取败。”朱元璋听了立即斥道:“就是富了又岂可耳吞?显贵了又岂可侈?有骄侈之心,虽富贵岂能保?处富贵者,一定要抑奢侈、宏俭约、戒嗜欲。即便这样,犹恐不足以慰民望,何况穷尽天下技巧,满足一人之享受乎?其致亡者宜矣。覆车之辙,不可蹈也。”  相似文献   

3.
1964年5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明史》我看了最生气。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  相似文献   

4.
李剑力 《先锋队》2014,(4):34-34
千古多少事,阿谀尽害人。明太祖朱元璋一次微服外出,路遇彭友信,正好雨过天睛,万里长空出现了一道彩虹。朱元璋兴之所至,信口吟了两句:“谁把青红线两条,和风和雨系天腰?”彭友信灵机一动,马上应声接了两句:“玉皇昨夜銮舆出,万里长空架彩桥。”把朱元璋比为“玉皇”,  相似文献   

5.
廉政诫石     
廉政诫石□胡增欣在落成不久的陕西省蒲城碑林,珍藏着一个残碑,人们叫它“廉政诫石”。这块诫石原立于县衙二门西侧,今虽已残损,字迹尚清晰可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四句话是明太祖朱元璋告诫属下官员要廉政爱民的诫令。朱元璋出身贫寒,登...  相似文献   

6.
朱元璋治国,有许多不敢恭维之处,但他的戒奢之举却值得称道。 朱元璋得天下后,手下人将陈友谅的一张镂金床弄来送给他。朱元璋说:“这张床与孟昶的七宝器有何区别?”命人当场毁掉。这时,站在旁边的侍臣说:“陈友谅未富而骄,未富而奢,所以取败。”朱元璋听了,立即斥道:“就是富了又岂可骄?显贵了又岂可奢?有骄奢之心,虽富贵岂能保?出富贵者,一定要抑奢侈、宏俭约、戒奢欲。即便这样,犹恐不足以慰民望,何况穷尽天下之技巧,满足一人之享受乎?其致亡者宜也。覆车之辙,不可蹈也。”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自秦始皇至明成祖,都在北方山区修筑长城,以防御北方骑马游牧民族的入侵。自公元16世纪起,随着欧洲人的来访,中国的万里长城逐渐被西方人所记述。 据考,最早记述中国长城的是葡萄牙人伯来拉,他的《中国报道》一书说:在中国与鞑靼之间有大山分开,“有一座极其坚固的城墙,它的长度可以让人走一个月,皇帝将大量的士兵安置在堡垒中”。1575年,又有西班牙使团来华,其代表(首席)拉达写道:“中国北边是一道雄伟的边城,这是世界上著名的建筑工程之一。” 18世纪时,英国首次派使团访华,有许多成员见到长城。1793年,英…  相似文献   

8.
会宁     
《党课》2011,(17):115-115
会宁位于甘肃中部,“地控三边,县居四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素有“秦陇锁钥”之称。自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设置祖厉县,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秦始皇、郭文普、汉武帝、林则徐、左宗棠、谭嗣同等都曾到过会宁,  相似文献   

9.
在京剧角色中,生、旦、净、丑是一台戏演出的】大梁柱。传说生、旦、净、丑名称的由来,是用“反喻”的意思取名的。“生”,就是生疏的意思。过去老生是各行当之首,也就是整出戏的台柱,要求生角的演出老练成熟,故反其意为“生”。“生”有“小生(书生)”、“武小生”、“须生(文的挂黑胡子,武的挂红胡子)”、“老生”。“旦”,指旭日初升,也就是阳气在最上面的时候,而且角表演的是女性,女属阴,故反名为“旦”。“旦”有“青衣”、“花旦”、“刀马旦”、“彩里”、“老旦(亦名婆旦)”。“净”,意为清洁干净,而净角都是满…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历史上,家风良好有口皆碑的大人物、小人物可谓多矣。朱元璋家就是其中的一个。 朱元璋作为一个封建皇帝,其腐败是自不待言的。但他对皇后皇妃皇子管教甚严。他一生只有一个皇后,即马皇后。马皇后和朱元璋糟糠之妻。历尽十几年的艰难,才赢来统一全国、夫贵妻荣的一天。可马皇后娘家的人,包括亲戚六眷没有一人“沾光”在朝中或地方上做官。马皇后死后,后宫由李贤妃当家。李贤妃很年轻,按照一般老夫少妻的模式,对她应多少有点“安抚举措”,让她的兄弟过过官瘾。朱元璋也没有。李贤妃的两个兄弟一直在亲兵营里当兵,史书上没有他们飞黄腾达的记载。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忠义节操.崇拜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气,崇敬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英烈。司马迁说:“人同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文天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毛泽东在批阅《后唐书》时,把方志敏与岳飞、文天祥及著名共产党人瞿秋门等一同论列。称赞他们“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相似文献   

12.
让俘虏站岗     
秦湖 《党课》2013,(14):79-79
元朝末年,贫苦农民出身的朱元璋,为了反抗元朝暴政,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凭借自己的胆识和谋略,朱元璋不久就当上了一军之帅。公元1356年,朱元璋亲统水陆大军,进攻集庆(今南京)。将士们勇猛杀敌,仅用三天就攻破了敌军陈兆先的军营,数万敌军悉数投降。  相似文献   

13.
魂系公路──记省“全优路道班”班长、优秀共产党员徐志杰杨建锋,杨平今年53岁的徐志杰,是洛南县一位普通的养路工,28年来,他先后25次获得“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一)1994年7月下旬的一天晚上,暴雨一夜没停,徐志杰也一夜没合眼...  相似文献   

14.
明朝的刘大夏是著名的清官。史书上说他笃自将,磊落光明,刚方鲠亮,有古大臣气节。他有两句至理名言:“居官以正己为先。不独当戒利,亦当远名。…‘人生盖棺论定,一日未死,即一日忧责未已。”头一句讲的是要淡泊名利,为官首先要正己,不单要警惕金钱的侵蚀,而且应当远离功名。第二句讲的是要保持晚节,始终如一,活一天就要约束自己一天,不可放任小节。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基于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在“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贾谊《过秦论》)、建立秦帝国的过程中,都吸纳了齐文化的博大内涵,沐浴了齐文化的和风细雨。然而,令人痛惜的是,秦始皇立国不久即醉心于对长生不老术的追求,不惜人力物力几下...  相似文献   

16.
王厚明 《学习月刊》2013,(15):50-50
朱元璋由于出生贫寒,痛恨贪官污吏.在执政后采取了中国历史上最严厉的措施来惩贪.连多用一张信纸在他眼里都算贪污。而且.朱元璋杀贪官的手段极其严酷.特别针对贪官制定了凌迟、枭首、阉割、诛族等酷刑,此外,还有骇人听闻的“剥皮实草”.就是把贪官的皮剥下.里面填上草。并放在贪官继任者的衙门座位旁边.不得挪开.目的就是为了警示继任者。然而贪腐现象仍旧屡禁不止,朱元璋也哀叹:“朝治而暮犯,暮治而晨亦如之;尸未移而人为继踵.治愈重而犯愈多。”在这种情形下.朱元璋推行了百姓“造反”的群众反腐运动.  相似文献   

17.
你能不留日历就知道1997年随便哪一天是星期几吗?其实,只要你记住“255136”、”14025o”G12个数字.#学会一个0变的方法,那么你在八村钟内就益探界出星期I干。上面的12个数字从左到6俄亥是1997天1至12日用的代码。计器公式为:(日期十代码)+7o计算后,若能除自。还天即为星期日;老除不目,字数后风就是星期几;自报除数(日期十代码)小于7,这个被除数等于民,还天别是星期I。例如:5目4日,莫入卫武力(4半3)H7—757可以除巨,还天就是星期日;9g10日皇太里武力(10+O)+7一10+7除不自,家数为3,这天罡星期三;IO目1日皇…  相似文献   

18.
《党的建设》2011,(2):48-48
《尚书》最早称为《书》。“书”本是竹简的泛称,商周时期,人们在竹简上写字记事,一根竹简上只能写一行字,字数多了,就分为几个竹简写,然后用丝带或者熟牛皮绳编连起来,这就是古代的“书”。  相似文献   

19.
子罕,又名乐喜,春秋时宋国司城,即掌管工程的官吏。宋平公十九年(公元前557年)的一天,子罕处理完公务在内室小憩,忽报一民夫求见。子罕便将其召进厅堂。没等子罕开口,民夫便从囊中取出一块璞玉呈上,说道:“小人在山中打柴时,捡了一块玉石。大人为国操劳,惠泽苍生,国人无不感戴。小人特此前来献玉,以表谢意。”  相似文献   

20.
《明史·杂俎》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明太祖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快活?”群臣中有的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有的说金榜题名者快活,还有的说富甲天下者快活……答案五花八门。朱元璋听着这些回答只是颔首拈须,不以为意。这时,一个名叫万钢的大臣回答:“畏法度者快活。”此言一出,众皆愕然,朱元璋却连连点头,称其见解“甚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