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歌声与人生     
五·一前夕,当我再次电话采访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刘淑芳时,她十分兴奋地告诉我:“贻训又给我书写了一幅‘声韵隽永’的条幅,我还把它挂到了原处,我真是太高兴啦!欢迎你有空到我家来看……”她电话中提到的“贻训”,正是我国“五十年代的保尔”——前中国人民志愿军  相似文献   

2.
我妈妈很爱我,但她的“爱心”举动太过分了!她老是向同学打听我在学校的表现,偷看我的私人日记,用家中电话分机偷听同学打给我的电话等。我说她的这种行为是违法的,侵犯了我的隐私权,可妈妈却说她作为监护人,享有知情权,我的隐私权应让位于她的知情权,请问,究竟是我的隐私权重要还是她的知情权重要?  相似文献   

3.
2006年“五一”长假的第5天晚上9点多,我接到了老同学许冰的电话。她声音哽咽地告诉我:昨天,晓晓(许冰的女儿)静家出走了,今天把她找回来,她倒好,往自己房间里一坐,连我带她爸。谁也不理。说是没法跟我们交流。刚才她说了,可以和你谈谈,只好麻烦你了。你要是没别的事,我老公这就开车去接你。详细的咱见面再谈。  相似文献   

4.
无题 竞选助理:“参议员。有个歇斯底里的女人在电话中吼叫,她想知道你对堕胎有什么看法。” 参议员:“哦,告诉她,我明天一早就把支票寄过去!”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1996,(6)
夏天的太阳总是来得早些,早晨,刚进办公室,太阳便透过玻璃窗温暖地照了进来。 比太阳来得更早的是一个女孩,她站在办公室门口,瘦瘦弱弱的样子,衣着很朴素但很干净,手里拿着一本《南风窗》。开门的时候我问她“您找谁?”,她脸红了一下轻声说句什么我也没听清。我请她进办公室来,她躲在门口轻声细语地问:“这儿是不是有个‘城市故事’?” 我请她坐在办公室简陋的“沙发”上,问她有什么事,她低着头把手中那本《南风窗》摆弄了很久,才鼓起勇气说:“我是湖南来的,在广州给人家当小保姆。”说完又红了脸低下头去一声不吭了。 原以为又是小保姆有了什么心事,被主人家欺负了?干得不开心?一个人呆在家中太闷了?或者爱上了主人的兄弟朋友之类的事情,自从“城市故事热线”发了一个小保姆专题之后,我收到了不少小保姆打来的电话,基本上都是这些情况,不过亲自找上门来,还是第一次。 费了好大的劲,我才和这个腼腆的姑娘谈了一会儿。原来,她去年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本来想再读一年多考一次,但家人说她已经18岁了家中环境又不好不要再为家里增加负担了,于是她只好十二分不情愿地来了广州当保姆。 姑娘说她从小喜欢文学,一心想继续读书,她看到“城市故事”中刊登了一个小保姆考上大学的文章后,很想学那个小保姆,利用业余时间读点书,只是不知到哪儿去读,于是来《南风窗》“城市故事”问一下。 她的话令我深受震动,自从那篇《王晓敏,现代都市童话》发表了之后,“城市故事”收到了许多想继续读书的来电来信,其中大部分都是外地来广州的打工仔打工妹,她们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让我们看到了我们这个城市未来的希望。 随后,我们打了许多电话到有关部门,只是许多业余大学或电大招生都要本地户口或本地就业证,不知道哪个学校可以接受这个一心想读的年轻人?而她当保姆的那家主人也不想她出去读书,怕影响了家务,但她并没有灰心,还在继续努力,希望她能感动我们的有关部门,给她一个机会。 我们感到欣慰,因为我们所编发的“城市故事”已激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求知欲望,令他们开始了对知识对人生的更高层次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愚人节玩笑     
夜已深,丈夫仍加班未归。忽然,电话铃响了。一定是丈夫的,我很欣喜地跑过去接听。电话里传来的却是一把略带沙哑的女声:“请找梅而。”我说:“我就是。”电话那端沉默了一下,接着说:“哦?我是你丈夫的朋友。他喝醉酒了。”我的心不由抽紧了。接下来,电话里传来一阵男女的哄笑与嘈杂声。我握着话筒等了好一会儿,然  相似文献   

7.
等了有十几分钟,大师还真回了电话。他懒洋洋地说:“你有没有搞错啊?现在才五点呀!你睡不着觉,也不想让别人休息好是吧?可你要明白,我如果休息不好,哪有精力为你排忧解难?”鲍春花忙说:“对不起,我是让她给弄胡涂了,一夜没睡,懵懵懂懂,  相似文献   

8.
几天前,朋友的妻子阻止了一件事—— 朋友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是手机促销商打着一家电讯运营商的旗号打来的,里面甜美的声音说,预缴电话费几百元,就能得到一个新的智能手机.朋友很是心动.他的手机用3年了,大屏智能的那种.“400元,每月返还到话费里?行啊,我订一个吧.”在他身边的妻子问“什么事?”他说了.妻子说,先不订,她知道有一种“更好的手机.” 他回答对方“我再考虑一下.”放下了电话.  相似文献   

9.
去年十一月八日《羊城晚报》头版头条以“位卑未敢忘忧国”为题,刊登了广州市东华西街环卫工人江淑莹参加“假如我是广州市长”提建议活动获二等奖的图片新闻。看到报纸后,我大吃一惊。我是电台负责东山区采访的记者,竟对此事毫不知晓,太失职了。真是她写的? 但冷静下来一想,却又半信半疑:她,一位从事环卫工作二十七年的、上年纪的女工,怎么能写出如此有条有理的建议呢?难道是有人代笔?为了解开谜底,我给区环卫局挂了个电话。“找江淑莹吗?”一个清脆的女声问道。“那篇文章真是她写的吗?”我劈头就问。“哈哈……”一连串摸不着头脑的大笑:“你最好自己来找她谈  相似文献   

10.
前一段时间.上海电视台的电话总机和收发室特别忙碌,每天都有一大批写着“陈燕华”或“燕子姐姐”(陈燕华主持的少儿节目)的信件飞来,电视台办公室则不断接到热心观众打来的电话:“请问,陈燕华真的自杀了吗?其实,陈燕华好好地活着,她还在主持她的节目,只不过有时被借去拍片罢了。何来“自杀”之说?原来,一个流氓强奸集团被镇压后,某篇报上的新闻隐隐约约提到有“四个女演员”牵进了这一案  相似文献   

11.
开心酒吧     
糟糕的问候一个女人向她丈夫诉说:“我刚才碰到以前的邻居琼斯太太了。”她哭丧着脸讲道,“我就问她丈夫可好,她回答说她丈夫已经不在了。我哪里晓得她丈夫已于上星期去世了,还以为他出门旅行去了,就想都没想地说……”下面  相似文献   

12.
春节前夕,在潘家园的一家古玩城里,记者见到原北京白菊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62岁的温誓红时,她对记者说:“当工会主席时,每到春节,我都会得焦虑症.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电话,告诉我谁谁去世了.现在退休了,职工也不饶了我,有什么事情还习惯性地找我,让我帮助解决.”30多年的工会经历,温誓红把温情留给了职工.  相似文献   

13.
和董的认识,起初是因为稿子。我是她的作者,她写信告诉我稿子用了,以后多多联系之类的电话,一副对待文学青年的模样,成了特铁的朋友,却是始于电话。有一天她打电话来问我有没有边缘情感的素材,叫  相似文献   

14.
渴望倾诉     
一名打工妹在广州工作了三年,其间尽尝人世间的甜酸苦辣。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本刊看到了“读者热线”栏目,于是在一个细雨霏霏的下午,她打了一个电话过来。那个下午我们聊了很久,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电话,她既不是要寻求什么帮助,也不需要我们帮她  相似文献   

15.
艺术和现实有时真让人难以区分,当我踏上“五朵金花”、“孔雀公主”和“阿诗玛”的故土时,便情不自禁地去寻觅。蝴蝶泉边话金花“金花呢?金花在哪儿?”旅游车一到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的蝴蝶泉,游客们便急切地向导游小姐抛出问号。“Beautiful!Beautiful”一位五十开外的白族妇女把一件漂亮的白族衣服递给几名外国游客。对,当年的金花也该是这般年纪了,于是我走近了她。“金花老了!我们都老了!”她语调中带着几分对岁月难留的感叹。尽管皱纹已在她额头和眼角上横行,但我想象得出她年轻时也和  相似文献   

16.
不习惯沉默     
3年前,家里装上了录音电话。我在外出留言里录下自己的声音,要求打电话来的人留下自己的姓名、电话等信息,以便联系,每次外出回来,第一件事便是打开电话录音,得意地追听朋友们留下的声音。起初,宝贝电话记下的录音还真不少。有侃侃而谈的,有留下姓名电话的,更多的是“嗯嗯”“啊啊”一会或不知所云地自言自语几句便挂断了。  相似文献   

17.
平凡 《工会博览》2010,(16):48-48
他是一名警察,因为忙,没有陪怀孕的妻子做过一次产前检查,一次也没有。这一次,他答应妻子,要陪她去医院,可是临出发的时候,他接到电话,要马上去执行任务。妻子听到后,默默地收拾好出门的东西。他觉得很愧疚,就在妻子要出门的时候,紧紧地抱住了她,说:“亲爱的,虽然我不在你身边,但是,我这个拥抱是有魔力的,今天你遇到的人都会帮我照顾你的!”然后他轻轻地拍了拍妻子的背。  相似文献   

18.
“慢跑者”的鞋 恩斯特兰德医生深夜被紧急电话召到纽约市“大都市医院”的急救病房,只见担架上躺着一个20来岁的昏迷女人,各种管子在她的两臂、胸膛、口鼻悬垂着,脸上到处是青紫色的伤痕。“她失了很多血。”主治医生告诉恩斯特兰德。 这位少妇在市中心公园跑步时遭到一个少年流氓团伙的袭击,被毒打、轮奸后奄奄一息地抛在一个浅水塘中。在她被两个过路人发现送到医院之前,已在那里躺了近4个小时。  相似文献   

19.
过埠新娘     
我陪同B女士登上了开往深圳的快车,列车徐徐开动,她终于抑制不住,抽泣起来。“姑娘,是出国去吗?”坐在对面的一位白发苍苍的华侨老太太开了腔。 B女士只顾哭,没有理会她,是我代为点头作答。“如果我没有猜错,她一定是个过埠新娘。”过埠新娘是广东人对远嫁外国的姑娘的特殊称谓,我惊讶地望了这位慈祥的老太太一眼,情不自禁地又点了点头。心想:这老太太的眼力真不差! “她那位先生呢?”老太太大概从我身上  相似文献   

20.
在三月八号中午,重庆市珞璜幼儿园内,6岁的小思琦高兴地跑出教室,正寻找接她的家人.园长走到她跟前说:“小思琦,祝你生日快乐,这是你的生日蛋糕”,“谢谢园长”,“这蛋糕不是我送的”,“是妈妈送的吗?怎么没看见她呢”“也不是”。“那是谁送给我的生日蛋糕呢?”思琦大大的眼睛里含起泪花仍然高兴的说:“我终于有了生日蛋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