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年前,我国权威部门在评选出了6届“全国优秀企业”(金马奖)之后,接着又评选出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的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金球奖)。20名风头正劲的企业领导人脱颖而出,由此勇敢地走向改革开放的前沿,被当时媒体称为中国的改革“敢死队”。 弹指一挥十年去,花开花落几度春,改革“敢死队”今在何方? 马胜利:悲壮兵败石家庄 1996年末,石家庄造纸厂因经营不善宣告破产,作为厂长的马胜利提前退休。 1988年,马胜利提出组建“中国马胜利造纸企业集团”,绘制那跨省市承包100家造纸企业的宏伟蓝图时,豪情万  相似文献   

2.
今天,当人们回眸改革开放20年风风雨雨的时候,自然把目光再次投向在改革潮头中一次次推波助澜的风云人物:步鑫生、马胜利、关广梅、年广久、禹作敏、于志安……。通过透视这些人物命运,人们在寻找2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轨迹。弄潮儿向潮头立各领风骚三五年 20年前,当改革开放的春雷在中国大地响起时,一批有志干弄潮的改革人物便开始陆续浮出海面。随着时光流逝,如今那些改革的风云人物,有的继续弄潮改革,有的身陷囹,有的悄然隐退,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30年代,发源于浙江嵊县的越剧在上海逐渐发展和繁荣,受到了许多上海市民的喜爱。1938年,上海的《戏报》、《戏世界》、《戏剧世界》还发起了评选“越剧皇后”的活动,通过了读者的投票评选出“越剧皇后”。荣获这一桂冠的就是越剧著名演员姚水娟,当时她年仅22岁。  相似文献   

4.
从“于志安现象”看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制的完善李宪生中国长江动力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兼总经理于志安,动用公司50万美元资本在菲律宾以其个人名义注册长动集团海外公司,出逃后又私自出售该公司,将全部所得据为己有。“于志安事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近年来国有资...  相似文献   

5.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涌现出了一大批勇于进取、善于经营、颇有作为的企业经营者,其中一些也可以称之为“企业家”。这些年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可以说“企业家”们功不可没。 然而,仔细研究一下就不难发现,20多年里,很多名噪一时的民营企业家,如牟其中等等,他们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之后,大多归于沉寂,甚至跌入犯罪的泥坑。还有一些国企的企业家,如储时健、于志安等等,也由辉煌走向了堕落。那么,我们为  相似文献   

6.
2000年,有两个新概念“企业孵化器”与“企业家孵化器”频频在中国报刊媒体出现,并迅速传播。“企业孵化器”,应当说是科技进步和企业发展模式不断创新的一个必然趋势、必然结果。它为那些有发展前途但处于雏形阶段的小企业,或者持有科  相似文献   

7.
必须强化国有企业的监督制约机制──从于志安叛逃事件中吸取教训陈礼才去年,闻名全国的“优秀企业家”于志安意外地“失踪”了。后来,经驻外使馆证实,他叛逃到了菲律宾。于志安堕落到叛逃,再一次证明这样一个政治规律──不受约束的权力必定遭到滥用,权力被滥用必定...  相似文献   

8.
去年8月27日,由《中华英才》杂志、中央党校管理学院、中国管理科学专家委员会等五个单位联合主办评选出“2000中华十大管理英才”,在一个接.一个众所周知的著名企业家的名单中间,出现了一位报纸的总编。他,就是全国都市报的领头雁、华西都市报创办人席文举先生。  相似文献   

9.
奇迹与悲剧相伴而生 1988年11月19日,马胜利的“中国马胜利造纸企业集团”正式挂牌。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像是在诉说着一个企业家的成功;氤氲的硝烟,像是预示着马胜利事业上的腾达。来自浙江、贵州等地的36家同行业亏损企业的负责人也高举起酒杯,把自己的期望送到了马胜利的面前。  相似文献   

10.
荣毅仁:从实业家到国家副主席文天申活跃于中国政坛的国家副主席荣毅仁是一位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本世纪40年代未,荣家为“中国民族资本家首户”。70年代未,他组建了中国最大的一家公司。1986年,他被美国《幸福》杂志评选为全世界最有魁力的50名企业家之一...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中国的话语体系中,“国际惯例”和“具体国情”是两个热词,频频出现于新闻媒体、官方文件乃至企业宣言中。  相似文献   

12.
光环笼罩、名声显赫的企业家于志安出逃菲律宾,他轻而易举地把一个注册资金50万美元、年电费收入1000万美元的国有企业掠劫为已有,一夜之间成为暴发户。近几年来,我国不断出现像禹作敏、于志安这样的企业家落马。全国至少有5000亿元国有资产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流入个人、集体和外商的腰包。国有资产平均每天以一个亿的巨大数额在流失。这说明于志安事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带有普遍性。究其根源是制度性缺陷,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中制度性缺陷所引起的必然结果。第一,开放改革之后,国有企业虽然实行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诗发端于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诗”,而“白话”作为新诗赖以存在的语体,它是在当时人们日常口语的基础上,经过传统白话语言和欧化语体等多重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语言形式。尽管白话诗中的“白话”不等于口语,但它与口语的关系最为密切。“白话”本质上就是一种叙述语言,所以,白话诗具有赖以存在的叙述基因和要素。虽然白话、口语一直是百年新诗史上最为重要的焦点话题之一,并且以不同面目反复出现,但真正能与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诗相提并论的,也只有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口语写作思潮。无论“前口语”还是“后口语”,实质上都是一种叙述语体,并且以此前后呼应、影响,从而形成了大面积的诗歌叙述风气和思潮。如从历史过程看,无论是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叙述诗,还是新时期启蒙年代的口语叙述性写作,均为中国现代诗的叙述学提供了典型文本和叙述思想。  相似文献   

14.
5月28日10时,在悠扬的乐曲中,杭州异联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洪涛从第十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手中接过"中国十大领军企业家"证书。这是王洪涛于2010年在人民大会堂获"功勋企业家"之后,又一次荣获国家级大奖!由国家商务部牵头,七大协会联合举办的中国时代风采领军人物评选活动,已经举办两届,拟在评选各个行业有过突  相似文献   

15.
雷磊 《探索与争鸣》2023,(9):14-17+177
<正>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的戴逸教授针对当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提出了一系列比较消极的判断,即“法学是幼稚的、史学是混乱的、经济学是贫乏的、哲学是危机的”。这些判断指出了当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方向性困惑,并被后来者称为“戴逸之问”。自此,众多学者将探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向何处去”作为重要论题,并孜孜以求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16.
《半月谈》2004,(17):60-65
近一段时间.不断有“取消评选三好学生”的议论见诸媒体。“三好学生”评选在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也确实引导、激励过几代人的成长。那么.在教育观念已经逐渐发生改变的今天.在普遍强调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的潮流下.“三好学生”评选还有没有必要存在?是应该改革评选方式还是彻底废除?虽然这些问题最终不取决于中学师生。但是。身处其中.他们却最有发言权。  相似文献   

17.
知名农村问题专家何开荫曾深有感触地说,要透析“三农”问题,再难找到比安徽更具说服力的“活标本”了。从发轫于凤阳县小岗村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到肇始于安徽、成熟于安徽的农村税费改革,农村改革的“安徽模式”一次次走向全国,造福于中国农村。如今,安徽又超前一步,站在了被称为改革“第三波”——农村综合改革的潮头,使安徽农村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第三波”改革的矛头直指农村的上层建筑:重塑乡镇的布局与功能,以“效能革命”探索农村工作和县乡运行新机制,以转换政府功能创新乡村管理体制,努力打造“农民想要的政府”。作为“第三波…  相似文献   

18.
反复出现的“民工荒”,让企业家与政府部门见不到民工就“慌”。尤其是今年民工荒又出现了新趋势,那就是西部地区也加入到缺工队伍中来,缺口数量还不小。更有人从理论上惊呼说中国已过了刘易斯拐点。  相似文献   

19.
以“道德的力量”为主题的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大会,9月20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中国首善”、“最具号召力中国慈善家”——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荣获了“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荣誉称号。陈光标说:“道德模范是我最看重的称号。就像温家宝总理说的,企业家不能光流淌着利润的血液,更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初,台湾国民党集团策划实施大规模窜犯祖国大陆沿海地区的阴谋破产之后,不得不把军事反攻改为“政治登陆”,利用小股武装特务进行频频袭扰。制造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虚张“反攻大陆”声势,试图扩大政治影响,鼓舞台湾的“民心士气”。当时,美国对这些行动给予了支持和帮助,美驻台军事顾问团成立了“游击小组”,积极参与策划小股武装特务的袭扰活动。中情局驻台的“海军辅助中心”不仅为台方代训特务,还派出飞机直接空投特务到祖国大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