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水,无色无味,透明见底,清澈纯净。正是因此,古往今来,百姓常以“清水”褒奖“清官”。史载:昔日海瑞为淳安县令时,廉明清正。在他离任之际,百姓手捧一碗碗“清水”,出郭相送,依依惜别。1944年9月11日,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在河南八里庄战斗中不幸英勇献身。次年2月5日,在他的灵柩安葬于半城镇(今属江苏泗洪县)那天,当地群众家家都在门前的供桌上摆放一碗“清水”,以怀念这位“清官”清廉如水的一生。  相似文献   

2.
近期,《人民论坛》杂志作了一项社会调查,结果显示,44%的被调查者认同"做官也是一种高风险职业"。做官高危,从一个侧面说明,为官贪腐而葬送前程、葬送生命者自古以来大有人在,为官清廉而成为潜规则的牺牲品者也为数不少。如何做清官,“留得清白在人间”,是需要大智慧的。灿烂的中华史可以说是清官展示大智慧的历史,可资学习的地方很多,譬如清官“治家”的智慧,我们不妨掬一瓢以饮。  相似文献   

3.
清水为礼     
有一位官员,春节去乡下拜望恩师,以两瓶名酒和一些营养品为礼。师生相谈甚欢,临别时,官员又悄悄留下一个礼包,不料被恩师发现。恩师说:“你出手如此阔绰,老朽很担忧啊。”“请老师放心,我的每一分钱都是干净的。”官员回答。恩师把两个玻璃瓶子递给官员说:“我送你两瓶清澈的井水,你有空读读《孔子论水》和《隋书·赵轨传》吧,我意自明。”  相似文献   

4.
唐太宗李世民有旬传颂千古的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实,此言并非他李某人之首创,而是出自《孔子家语·五议解》:“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君如舟,民如水。水可载舟,亦能覆舟。水承载斯舟,舟依存于水。古往今来,多少圣哲先贤和仁人志士为“得民”而讴歌,为“得民”而呐喊。荀子就在《荀子·五霸》中说:“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  相似文献   

5.
百姓呼唤清官张卓桥其实“清官”是个陈旧的词语,以此来代称现在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不甚妥当,但因其在中国政治生活和民间百姓中具有一种不可忽视的特殊意义及巨大影响,故笔者拿来借用之,大概不会有人求全责备吧。当然,封建社会的清官和社会主义的清官是有区别的,最...  相似文献   

6.
“官清民自安”,这句话说出了多少年来善良百姓的愿望。但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贪官污史比比皆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百姓们受着残酷的剥削和压榨苦不堪言。然而,在封建社会里,也出现过洁身自重,清廉自守,出污泥而不染的清官良吏。他们的言行,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  相似文献   

7.
包公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形象,是老百姓眼里的青天大老爷。被人称赞为“爱民如子”。其实不啻包公,封建时代的当权者似乎都被视为父母爹娘。地方官也被称为“父母官”,连起义领袖也被誉为“爹娘”,如有一首歌颂太平天国起义领袖——忠王李秀成的歌谣唱到:“罗藤爬在高墙上,农民要靠李忠王。地主老爷吓破胆.百姓找到亲爹娘。”  相似文献   

8.
常听一些人发牢骚:“上面能搞我就能搞,周围的人搞得我照样搞得”,肯定这都是一些越轨违纪的话题。由此使我联想到这些年,一些人“落马下水”蜕化变质的一个沉痛教训,就是不能“择善而从。” 择善而从,是古往今来一切正人君子,清官廉吏为人处世的一条重要准则。古往今来择善而从、公正廉洁、奋发有为的清官举不胜举:如,春秋宋国的贤臣乐喜,一次有人送他美玉他严辞拒绝。献玉的人以为乐喜是怕美玉有假不要,便强调说:“这确是稀世珍宝,我已请行家作过鉴定。”乐喜淡然一笑:“我是以不贪婪的品行  相似文献   

9.
<正>史载,隋文帝杨坚称帝后,赵轨转任齐州(今山东济南)别驾,有才能卓著的名声。其东邻有桑,葚落其家,轨遣人悉拾还其主,诫其诸子曰:“吾非以此求名,意者非机杼之物,不愿侵人。汝等宜以为诫。”他在齐州四年,政绩连年最佳,赢得了百姓喜爱,深受隋文帝赞赏。  相似文献   

10.
据《清史稿》记,康熙非常注意奖掖扶植清官,他还大力宣传做清官的好处:“尔等为官,以清廉为第一。为清官甚乐,不但一时百姓感仰,即离任之后,百姓追思,建祠尸祝,岂非盛事?盖百姓虽愚,而实难欺,官员是非贤不肖,人人有口,不能强之使加毁誉。尔等各宜自勉。”  相似文献   

11.
隋文帝时,刑部侍郎辛有一次穿着大红色的裤子上朝,根据当时的习俗,认为这样做能使自己官运亨通。隋文帝认为这是一种“厌蛊”之术,命令尚书都官侍郎赵绰将辛杀掉。赵绰说:“按照法律规定,辛不应被处死,我不能执行陛下您的诏令。”隋文帝非常生气,对赵绰说:“你不杀了辛,我就杀了你!”随即下令把赵绰杀掉。赵绰说:“陛下杀了我,也不能杀辛。”赵绰被押出去准备执行斩刑时,隋文帝又派人问赵绰:“你还有什么话可说?”赵绰说:“我一心执法,决不吝惜个人的生命。”隋文帝闻知此言,生气地把袖子一甩,进后宫去了,过了好长时间,才让人把赵绰放了。第…  相似文献   

12.
曾几何时,古装宫廷戏充斥荧屏,使人仿佛又回到了封建朝代。但这些宫廷、官场故事也有其特别的意义,尤其是包含了对清官的颂扬与推崇,以至于人民群众齐声喝彩,形成了这些古装戏的收视热潮。有人说,这些戏反映了中国人强烈的“清官情结”。这话很有道理。“清官情结”的积极意义在于它至少提醒我们,美好的理想和愿望是不会消失的,也说明我们社会永不抛弃至上的道德准则和人生信条。  相似文献   

13.
在旧社会的官场上,“无官不贪”,“清官难寻”,这是旧的社会制度决定的。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今天,为官清廉、勤政为民,才能成为普遍现象。但是,目前社会上却流传着“找清官,看舞台”的说法,说明在我们领导层中有些人确实腐化了,“官”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降低了,人民群众发出了“为官皆清廉”的强烈呼声。然而,一些领导干部对此却叹道:“清官难当也难学”。  相似文献   

14.
清《东华录》云:“康熙年间有清官,雍正年间无清官。”此说虽有偏颇,但并非无据。康熙重“倡廉”,大力表彰清官,虽使一些贪官污吏漏网,却“表彰”出了张伯行、于成龙等一大批载于史册的清官廉吏;雍正偏“反腐”,倚重惩防措施,虽镇压了一批贪官污吏,却埋下官场风气渐衰的隐患。吏治腐败问题是历代封建王朝的痼疾,不仅令黎民百姓扼腕,也让最高统治者头痛。在对待腐败的态度上,出于对他们“家天下”的责任感,历代皇帝都防范得很严,也惩治得很重;但在整饬吏治的方式上,皇帝们中间却分出“重反腐”和“重倡廉”两类。明太祖朱元璋立重典、动严刑,…  相似文献   

15.
在大学的思想教育中,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灌输原则,对坚持正确方向,提高教育效果、增加教育科学性有重要意义。一、灌输原则的含义灌输,按照我国各类辞书的解释,有以下几种含义:一是把流水引导到需要水的地方,如《庄子·消遥游》:“时而降矣,而犹浸灌”,把饮酒和人干渴,需要喝水也称之为“灌”,如郑玄:“灌由饮也”。二是输送(思想、知识等),如输送科学知识,破除封建迷信。三是炼铸,如张协的《七命》中说:“乃炼乃烁,万辟千灌”。从以上对灌输含义的解释中,我们可以产生出灌输的主体,灌输对象和灌输过程三个概念,同时对这三个概念作出大致的界定。灌输主体必须充实丰富,有向灌输对象  相似文献   

16.
公民教育的欠缺正在制约着我国现代化进程,有关专家呼吁尽快将公民教育纳入我国基础教育范围。①作为走向现代化的一项“基本建设”。茅于轼提出,要建立民主法制社会,一个躲不过去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公民素质问题,这是国家走向现代化的一项“基本建设”。如农民受了冤枉,首先想到的是找个有影响的人物、大干部帮他申冤。这个办法不是法治社会的要求,不少影视作品都渲染清官如何受百姓拥戴,这是一种误导。现在我们需要的不是清官意识,而是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公民意识。②尊重  相似文献   

17.
正明代有一个政治术语,叫“守令之害”,也就是说,知府县令这类的地方官,通常都是地方一害。明代政治家赵南星对皇帝描述守令之害说:“以致豺狼满地,小民愁苦无聊,起而为盗。”另一名政治家高攀龙则说,几乎每一任地方官都是携满民脂民膏与百姓的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五位清官:"一钱太守,二不尚书,三汤巡抚,四知先生,五代清郎。"这五人,在各自的年代都深受百姓爱戴,你可知他们是哪五位清官?"一钱太守"指的便是后汉刘宠。此人乃是宗室之后,汉明帝刘庄的玄孙。刘宠担任会稽太守之时,勤于  相似文献   

19.
一位很有威望的领导,做梦也想不到会栽在一位他自认为是“亲信”的下属手里。该亲信在大进谗言之际,却怀里藏着微型录音机,故意向他“掏话”,把这位领导私下的一些随意性的话录下来,放给了领导的领导去听。大领导很不高兴,认为“这个人怎么这样原则性不强”。这位领导只好提前离开重要的领导岗位。明人支大纶,为人正直,居官有节,他在《示儿》一文中叮嘱子女曰:“浸润之谮须耳硬。”意为当别人向自己进谗言时不要轻信。对轻信者来说,大多是闻谗言如尝蜜,听忠言如饮鸩。小民百姓耳软,不过在亲朋邻里之间添些风  相似文献   

20.
据说明朝有个县吏叫张勤,立志要做一名清官。上任不久,他的弟弟赶来看望他。一名小吏见其弟衣衫甚薄,就送上一件暖裘,张勤不以为然地笑纳了。不料晚上说与夫人时,夫人却正色道:“一衣不慎,何以慎世?”张勤猛醒,从此防微杜渐,一世清廉,被当地百姓尊称“张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